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未来几年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怎样? [复制链接]

1#
随着直销管理条例的出台,国家对于保健品行业的管理力度逐渐加大,保健品行业又将出现一轮新的激烈的竞争,很多没有可能拿到直销执照的中小企业都在寻找自己新的出路,面对这样一种格局,未来保健品产业将会发生怎样一种变化,欢迎各位坛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分享 转发
TOP
2#

[转帖]保健品行业 带着脚镣舞蹈


  
  从1980年代中期始,保健品市场以“人参蜂王浆”开山,在经历了太阳神如日中天、飞龙天马行空、三株帝国迅速膨胀、红桃K成为王牌、太太健康风暴、脑白金咸鱼翻身、安利纽崔莱后来居上的频频改朝换代之后,保健品不论遭遇了怎样的诟病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爱之毁之皆成文章,也许,还没有哪一个行业遭遇过这样的双重境遇。

  诚信缺失酝酿冰火两重天

  毫无疑问,中国的保健品产业,一直就是在被神话和丑化的冰火两重天里或愉快或艰难地生存着。

  1980年代末期到1995年初,是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涌现出了大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但是,仅仅建立在广告宣传和庞大的营销攻势基础上的保健品行业难以支持长久的发展。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行政、舆论对保健品行业“极度关注”,保健品行业信誉开始极度恶化。1995年到1998年,保健品行业经历了一个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萎缩。

  朱康年说,从1998年—2003年间,由于粗放经营的失效,善于精耕细作的“品牌营销”模式的“养生堂”、“太太”等企业开始稳立潮头,加上老一代“昂立一号”等品牌的转型成功和 “金施尔康”等后起之秀或外资品牌的加入,保健品企业的整体素质才有了明显提高。 

  据报道,10年前跻身于保健行业财富10强的企业,今天已经有近二分之一不知不觉地销声匿迹了。加上门槛的提高和监管力度的加大,保健品行业已经走到了又一个十字路口。

  药品管理模式冲击保健品

  据悉,今年7月1日颁布实施新《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以前,我国有上千个保健品在申报,而7月1日到现在,却只有不到15个保健品在申报。

  朱康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7月1日新鲜出炉的新办法明确规定,过去由国家卫生部批准的现有批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将重新予以登记审核。过去,保健品拥有“卫食健字”和“国食健字”两种批准文号,今后将统一规范为SFDA审核的“国食健字”;并且取消注册终身制,实行五年一审批的规定;有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将对企业提交的样品从质量、成分、含量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复核。

  此前我国在保健食品管理方面并没有建立退出机制,也没有定期的监管检查,除非严重违法遭撤销,保健食品实际上是长期处于“只进不出”的状态。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家已批准了6000多个保健食品,但在市场上销售的仅有1000个左右,大量的产品实际上处于“休眠”状态,一些质量不高的产品长期持证大行市场,假冒产品层出不穷。

  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对保健食品进行全面复查换证工作,拿不到批准证书的将丧失上市销售资格。

  不过,朱康年说,新法实际上是以药品管理模式来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的,对原本定位不准确的保健食品行业产生了一定冲击。

  美国在制定相关法律时,在研究方面做了很多认真的工作。美国食用补充剂法案在1994年正式颁布,采取的基本原则是必须保障食品的安全。美国FDA只管此一项,只要保证安全,企业使用什么材料,声称有何功效都不管。但企业声称的效果必须打上未经FDA认可或验证。有此框架,企业向社会进行宣传,如果消费者认为受骗,可以通过法律索赔,但决不会要求政府承担责任。

  相比之下,我国在相关法规制定方面起步较晚,也从来没有给予保健品行业一个容易扩展的空间,在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上与国外还有差距。强行把很多药品的概念与管理加在上面,会使其保健食品概念面临尴尬的境地。还因为新法的细化程度远远比药品差,而它使用的又是药品概念,按这个思路发展,肯定还有许多未知数有待完善。

  直销抬高门槛雪上加霜

  目前,中国保健品行业已初步完成启蒙化教育,消费者已经越来越重视保健品的作用,单纯以药店为销售终端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同时,在人们的意识里,保健食品总归是食品而不是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品,因而保健品销售额越来越从药店向大卖场、超市集中。在这种形势下,保健品行业门槛提高,厂商利润空间减少,这就促使保健品销售渠道日趋专业化。

  同时,以传统方式来销售保健品,费用已经越来越高。巨额广告费和促销费用已成为众多保健品企业不能承受之重。随着同质化产品的不断涌现和消费者的日趋理性,广告的效果也大为削弱。不断增长的进场费、货架费等更是让企业苦不堪言,使得急需资金投放广告的生产商雪上加霜。

  而此时,直销企业的高歌猛进,无疑让诸多传统销售企业看到希望。这一方面在于营销费用增长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安利等直销企业在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的诱惑。

  过去的两三年时间,是保健品行业的一个“黄金期”,形成这个“黄金期”的主要因素是随着借助传统渠道营销模式的衰落,以会议营销为代表的“准直销模式”在这段时间里得到的迅猛发展。

  朱康年称,直销法草案内容从曝光到公布后,要求保证金是2000万,注册金8000万,总共一亿。而国内众多保健品企业都将面临着规模小、资金不够、无法申领到直销执照甚至退市的困境。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够拿牌,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准直销模式”就难以摆脱政策风险,特别是即将出台的《直销管理条例》将使这种所谓灰色地带越来越少,如何在未来的政策条件下生存和发展,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朱康年一直在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宽容,只有宽容才会带来发展。健康产业对全球来讲都是新兴产业,具有无穷的潜力,中国在这方面也并不落后。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设置高门槛,那中国的民族健康产业明后两年就会步入又一个低潮,民族健康产业的发展也必将丧失一次绝好的机会。

  无疑,中国的保健品行业正在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 17:22:25编辑过]

TOP
3#

保健食品产业还有多少发展空间?

   近两年,保健行业出现“精英出逃”现象,为数不少的高级管理
人才在通过投机保健食品淘得“第一桶金”后选择转行发展。虽然这
是面对日益规范、严峻的生存环境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这毕竟给
产业资源和资本造成了流失。而一些看好保健食品的大企业,也不愿意整合时期注入过多资本,于是这个时期的保健食品行业形成了短
暂的“真空”地带。在最近一次的保健食品评审会上,保健食品的申报数量创下新低,很多企业正翘首观望行业走向。
  与此同时,中国保健协会一项调查显示,超过总量四分之一的保健食品为假冒产品,产品外包装上的产品名称、出品企业名称、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与国家文件内容部分或全部不符。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现阶段的假冒保健食品很多并不“伪劣”,因而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在这种态势下,保健行业的发展空间是否将越来越小?中国保健
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王成亚给了否定的回答。他说,保
健行业内这种阶段性的低迷景象是走向规范化和规模化的必然过程。
此后保健食品将进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
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
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的食品。按照规定,在保健食品的说明书中,需要明示,本品是由×
×、××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经动物和/或人体试食功能试
验证明,具有××的保健功能。这就意味着,保健食品是经过科学实
验验证的产品,也表示保健食品是惟一法定的允许声称功效的健康食
品。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则规定,不得标示对某种疾病有预防、
缓解、治疗或治愈作用,或是使用“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白发变黑”、“齿落更生”等其他类似用语,这就给保健食品以法律
的保障。
  其次,在产品上,保健食品也将会有新的突破。王成亚说,通过
换证,会将一批不适应市场发展的产品淘汰出保健食品阵营,使产品
结构趋于合理。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将会使传统中医药产品与现代
生化技术相结合,产生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一代保健食品。将
来的保健食品将不可能是几个传统配方的组合,而会向高科技、高品
质的方向发展。
  此外,新近颁布的《直销管理条例》明确,现阶段开展直销的产
品只能包括5大类:化妆品、保健食品、保洁用品、保健器材、小型
厨具。根据规定,直销产品必须是经过国家认证、许可或达到强制性
标准的产品。这就意味着保健食品以外的口服类产品将不适用直销。
而一些有实力的、从事直销的企业,将会把保健食品推向一个新的繁
荣。王成亚向记者介绍,目前,天狮、天年、康宝莱等大型直销企业,
正在积极寻求有价值、待转让的保健食品批文,以求迅速占领市场。
种种迹象表明,保健食品正在开拓一个更大的空间。
  
  截至2004年6月30日,仅有1917个产品上市销售,三分之二的产
品没有在流通渠道出现。只有1823家企业目前仍然存在,不到原有企
业数量的50%。王大宏指出,这样的格局通过2005年出台的一系列注
册、监管、销售政策的整合,将会有根本的改观。而众多的保健食品
企业也将在观望中悄悄洗牌,预计一两年之内,龙头企业便会纷纷出
手,那将是保健食品的真正升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 17:19:12编辑过]

TOP
4#

怎么没有人顶呢???[em03][em03][em03][em03]
TOP
5#

顶一下

TOP
6#

未来10年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礼品型、高贵型向百姓消费型过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保健品而不是食品或药品。

TOP
7#

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好势头,上半年增幅达到了26.32%。据《医药经济报》报道,分析国内医药保健产业形势,我国强制推行的GMP认证将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随着出口退税速度的加快,企业资金进一步宽松。入世效应将继续显现,世界医药保健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有望继续保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这些都将有利于2005年下半年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和出口金额的扩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6 16:54:43编辑过]

TOP
8#

以研发为重心是本土保健品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研发为重心、提升产品功效,是本土保健品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的一年里,除了‘巨能钙’危机事件,本土保健品市场几乎波澜不惊。新《办法》将提高研发门槛,对保健品研发进行了倾斜,鼓励新的保健功能申报。所以,今年是保健品企业调整企业战略、重塑形象、长远作业的关键一年,也是黑马冲出的最佳时机。”中国新产品营销学会首席专家李志起预测说,“非广告营销模式、保健食品功能多元化、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口碑营销及长线营销战略将是未来保健食品企业的发展趋势。”
          研发:保健品黑马筋骨
          一项统计显示,1986年全国保健品生产企业销售额为20亿元,到2000年这个数字则增加到500亿元。业内人士透露,保健产品的利润一般可达100%到200%,一个保健品从研制、开发、报批到出成品再到商标注册只需数十万元,余下的就是巨额广告投入。谁的广告吹得让消费者动心,谁的销量就大,赚的钱就多。因此,保健品行业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如此飞速的增长,固然有解决温饱的人们对健康需求提高的拉动作用,但企业看中保健品“遍地黄金”的高额利润,才是其一拥而上的最大驱动力。
          高额利润必然使精明的商家忽略对保健品的科技投入,一开始就陷入轻科研、重广告的怪圈。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保健品行业的平均科技投入仅为广告投入的1/4。目前国内市场有4000多种保健产品,其中90%以上属于第一、二代产品。
          暴利的泡沫总是容易在瞬间破灭,中国保健品市场销售额目前正以每年30%的速度下滑,大众对保健品的不信任率也在逐年增加,这使得保健品正面临一场深重的信任危机。李志起认为,《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出台使得行业内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保健食品行业相关的管理部门在管理及执法时将有章可循,并且在功能、生产、审批等方面提高要求。中国医药保健品营销协会秘书长高健也介绍说,新办法使得申报保健品环节比原来有所增加,申请程序将更加完善,这也确保了市场上保健品质量将会更安全,保健品也像药品一样被纳入严格的监管体系,保证消费者放心消费。

TOP
9#

直销对保健品来说不是一个好办法,甚至是一场灾难。真正的直销应是生产厂家摈弃中间商盘剥的直销。

TOP
10#

真金不怕红炉火,好东西不怕锤炼,最怕的就是夸大其词的,广告的影响作用会误导了消费者的判断能力,从而中间商谋取暴利,所以个人认为保健品的最终销售渠道应该采用直销,各人选用保健品不一定用最好的,最贵的,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