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豆漿飲品之前境有何評價? [复制链接]

1#

各位對豆漿飲品之前境有何評價?就永和豆漿而言,成功大家有目共睹,在香港還沒有大型

連所店專賣豆漿,但本人是做門市生意,已察覺到市場對這健康飲品需求,但本人覺得豆漿研發

還是起步階段,又以永和豆漿來舉例,其實當中的豆漿飲品質素對本人來講只屬一般水平,

技術只算一般,但直得讚賞及學習的是她們的市場策略.雖然我只是新丁,但品嚐豆漿敢自讚

專家,不過煮製技術就九流,希望大家在此交流一下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也品过永和豆浆,感觉的确与众不同,我也尝试自己动手做过,但没有出色表现。听楼主言谈应有煮制秘诀,能否赐教一二。

另请教有关豆浆保存时间、方法及豆浆食用安全方面的信息。

TOP
3#

配方中加点油会好一些
TOP
4#

少加水,另外加些乳化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5 11:13:34编辑过]

TOP
5#

什麼乳化劑?有何作用?

TOP
6#

油和乳化剂都是为了消泡,对味道没有贡献。
TOP
7#

台湾永和豆浆


人民网 (2003年02月27日)
  在1995年间,豆浆、油条这类传统早点,在大上海并非新鲜玩意,但台湾的永和集团却以这两样不起眼的早餐食品为基础,在上海滩建立起中式快餐王国。 令人惊奇的是,永和集团执行副总裁李玉麟回忆当时开店卖豆浆、油条完全是“无心插柳”:“我刚到上海不久,吃早餐时发现上海的豆浆、油条,都在临时搭建的小帐篷里卖,而且味道不及台湾的好吃。我便想,如果开家卖豆浆和油条的早餐店,一定有人来光顾,至少在上海的台湾人会来。” 于是,李玉麟邀请她在美国打麻将朋友林猷澳一起卖豆浆。起初,店铺很小,只有120平方米,投资仅5万美金,但店名却很响亮——“永和大王”,有如雷声贯耳。永和县的豆浆在台湾家喻户晓,李玉麟借用永和这个生招牌为自己的生意作广告。 没想到一个完全尝试性质的生意,令李玉麟和林猷澳在大陆一举成名,不过,这只是后话,实际上他们有今天的成就,背后有番独到的企管学问。 永和大王卖豆浆和油条,初期是李玉麟的父亲李金鹏亲自炮制的,较上海街边摊档的质素为高,口感较好,而且环境整洁,这在当时上海的早餐店中并不多见。因此,即使他们价钱卖得较高,一根油条,一碗豆浆各为2元(人民币,下同),较普通油条贵五倍,但销情不俗。 永和大王有三位核心人物,长得漂亮的李玉麟负责对外联络、店铺地点的选择和谈判;稳重、50岁的林猷澳,是公司的军师,负责公司的发展策略和内部管理;李玉麟的父亲李金鹏则算是技术总监,监管公司产品的质素。 现年50岁的台商、永和集团总裁林猷澳,原本在美国的家族生意是印刷业,1993年来中国经商,最初也是做印刷,但是经营情况却不好。“我和李玉麟合资的餐饮店,没想到生意会有这么好,单店日销售收入曾高达2万8000元,开业当年就有盈利。”97年下半年他们在上海已经有了八家店。 以5万美元起家,两年时间就开了八家店,永和大王的发展不能说不快,但是依靠八家店的利润去滚动,要成为全国都拥有分店的连锁企业,资金显然不够。 1997年,李嘉诚旗下的加怡新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主动找到李玉麟和林猷澳,愿意投资200万美元,占其股权三分一。 有了钱,开店的步伐大大加快,98年底达到18家。但是,遗憾的是基金的介入并未带来盈利的增加,永和单店的日均收入由1万2000元降至8000元,而且首度陷入亏损。此时,加怡按合约到期,要退出。 掌握连锁店经营窍门 亏损的公司还有人愿意再投资吗?答案是有的,而且是比怡和更大的基金,荷兰霸菱亚洲私人证券投资基金(Baring)独具慧眼接下了,他们对永和管理层十分信任,除一位财务总监之外,并未派更多人干预永和的运作,并做好了中长期投资的准备。 该基金继首次注资300万美元之后,至今总投资额达1亿元。林猷澳透露:“截至2001年底,我们的累计亏损已达到5000万元。”连续亏损四年,林猷澳自己也没有想到,李玉麟也怀疑开连锁店是否值得。 其实,在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没有表现出来之前,是必然亏损的。以麦当劳为例,他们在一个城市要开70家店以上,才收支平衡;至于永和,林猷澳表示:“需要至少50家店铺。” 他们初期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有理想,愿意把中式快餐作为自己的事业的管理团队,于是他们以5000美元的薪金,通过猎头公司到麦当劳去挖脚。此外,他们建立电脑连接的财务及管理信息系统、配送中心、统一装修店面、开发新产品。 林猷澳最骄傲的是,用一年时间进行研究,产品已由最初的豆浆、油条、葱油饼和饭团,拓展到48个品种。 永和的起源地在上海,但北方市场已经胜过南方。目前北京市场的营业额已较上海高出10%。 林猷澳说:“我们至今在广告上的花费几乎为零,我们是不靠广告宣传拉客的,主要还是口碑。” 永和大王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知名的品牌,有不少人抄袭,稍不留神,很容易搞错,全国相似的豆浆店不下120家。李玉麟为了让自己的品牌标记与众不同,特别请人按照她父亲李金鹏的模样,制作了一个头像作为商标,类似肯德基的创办人,借此区别其它类似的豆浆店。 李金鹏已由台前退居幕后,不再参与公司管理,只当顾问,他与老伴现长居上海,安享晚年。 永和去年扭亏转盈,盈利达800万元,永和连锁营的规模效益已经真正开始显现。 不过,他们并不满足,希望在今后五年内,将分店的数目增加至1000家,以每家分店年营业额350万元计,全国的总营业额可达35亿元。同时计划在今后两三年中到香港开设最少40间,争取两三年实现在香港主板上市。 (《资本杂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