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买的买,稍的稍,卖药糖的又来了……橘子薄荷冒凉气儿,吐酸水儿呀,打饱嗝,吃了我的药糖都管事儿,小子儿不卖,大子儿一块!”这是郭德纲在相声《叫卖图》里学的一段吆喝声,讲的是卖药糖的。药糖是旧时京津地区的一种风味小吃,很好看也很好吃,在如今的北京已经很难见到了。

 不过从去年又开始重现京城了,“大凉味儿,小凉味儿,专治鼻子不通气”“老北京茶膏糖,砂板糖,清火润喉止咳化痰,老少皆宜。。。”这老北京实足的小街叫卖声又能重温了。。。。记得小时候能拿上几分钱去买糖,别提心里那个美了,永远也不忘怀不了儿时的回忆的呢。。。

所谓药糖,其实就是在熬到一定程度的砂糖里面加入砂仁儿、豆蔻、玫瑰、薄荷、芝麻等不同种类药材的碎末儿,或者是事先熬好的人参、黄芪等的汁儿;待糖熬好后将其倒在石板上晾凉,再用刀切成小块儿,然后就可以卖了。药糖据说有滋补祛病、强身延年的作用。在旧时的天津,卖药糖的小贩生意十分红火。他们都是身背着盛放药糖的玻璃货架叫卖;各种药糖分别放在一个个小格 子里,五颜六色的,很是讨人喜爱,据老人讲一个铜板可以买上好几块呢。(就是这种袋子里切好的那种小块儿 其实一板一板的 吃起来方便才这样做的呢 借了张图片,要不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说到旧时北京卖药糖的,当时有一个很有“名气”、外号儿叫“大兵黄”的,出生在南城的天桥儿附近。据史料记载,“大兵黄”本姓黄,因为清末在张勋部队里当过兵,所以有了这么个外号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在天桥戏院边儿上卖药糖。他大高个儿,留着辫子,戴着缎子瓜皮小帽,黄缎马褂,白袜履鞋,背着个大口袋里边装着药糖。“大兵黄”不练把式也不吆喝,而是整天站在那里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卖药糖,今天骂韩复榘、明天骂张宗昌、后天又骂段祺瑞。因为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们恨透了这些军阀,所以有很多人天天围着他听,以解心头之怨。“大兵黄”也因为骂街骂出了名儿,成为“天桥八怪”之一。这种卖药糖的方式,也算是旧时的北京一种独具特色的市井风貌了。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