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地人对綦江咂向往已久,到了綦江,特别是穿越了长田林海,领悟清溪河的风情后,坐在永新镇某个农户家里,和主人一起“双手捧起擎天柱”,嘴上吧嗒吧嗒吸得热火朝天,耳里还听着农家讲咂酒的传说。这种格调恐怕你还是头一次享受吧,这种格调肯定会令你终身难忘。

    起源于隋末唐初。民间传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霸争雄,阿盼被强征入伍。有一年冬天,阿盼随军转战路过家乡,回家看望妻子桃红,夫妻俩正叙离别愁苦时,出征的号角再次响起。阿盼依依惜别妻子,当时正逢大年初一,桃红煮了几斤大米饭,本是与丈夫共享年节美味佳肴。但米饭发酵成酒味米糟了,仍不见阿盼回家。桃红等来的却是阿盼战死沙场的消息,桃红为夫殉情而死。村里人就用米酒奠她,歌颂桃红忠贞的爱情。后来,每到桃红殉情日,村里人都要自制酒来祭奠她,世代沿袭,后来演变成了现在这种咂

    的原料主要是高梁、玉米、小麦等纯天然杂粮。蒸熟后再配上多种中草药做成的曲,然后装在土陶坛里,用芭蕉叶之类的植物叶密封,几天后坛里的粮食发酵,大约七、八天生成甜酒。酿酒工艺、选料、配方极为考究,酿酒器皿一定要是土陶瓷。咂酒的浓度低,原汁原味,口感自然,清香、回甜、爽口。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饮咂酒后赋下咂酒诗:“白云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饮酒尝。”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饮咂酒时的快乐情景。 

    据说,清朝末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与洪秀全闹别扭,气恼之下来到綦江,当地人就用咂酒招待他。那日,他和村民喝的酣畅淋漓后,写下一首诗:“万颗明珠一罐收,君王到此也低头。双手捧起擎天柱,饮得黄河水倒流”。 

    这首诗很有气势,“明珠”,是指浮在水上的气泡,也叫缥蚁。“低头”,是说低头咂饮。“五岳”、“擎天柱”分别指双手和吸管。把咂的风情和饮酒的豪壮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 

    那日,我们从长田林海穿越归来,在永新镇凤凰山一农家,就幸福地饱饮了咂酒。农家说,酿咂方法是他祖传的秘诀,到他这里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代人了。其实,我们最想体会那种用大坛坛盛酒,然后六七个人围在一起咂饮的场景。农家告诉我们,这样的情景只有逢年过节时才有。 

    虽说有些遗憾,但抱着小陶罐吸,也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痛快。一根还带有竹香味儿的竹管,直插到陶罐底部,我们“双手捧起擎天柱”,吧嗒吧嗒吸着,清香回甜,自然爽口,过瘾惨了。             

    吸干了,农家又添些开水来,煮沸,再吸。酒味儿还是那样浓香,吸了三巡,已经酒酣耳热,不敢再吸了。热情的农家还在旁边一个劲地劝:“这不醉人,多喝点嘛。”经不住劝,又抱着“擎天柱”吧嗒吧嗒了一通。酒进肚里,肚儿也被整圆了,还一个劲地说“好酒、好酒,我没有醉!”思维也在这个时候澎涨了,步子也是飘飘逸逸的,感觉这世界就只有我们几个哥们最快乐。             

    咂酒是綦江的民间工艺,綦江人喜欢喝咂酒,除了这酒是纯天然制品外,还有一种乡土风情,的酿造过程,酒的原料,酒的色味,盛的陶罐都是地地道道的綦江民间制造。綦江人讲究“吃”格调,乡村风情也是一种风情格调,“双手捧起擎天柱”,吧嗒吧嗒吸得轰轰烈烈,更是一种风情独有的格调。

http://www.jiuc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