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粗放的将中国白酒企业分为2类,一类是有拉力优势,就是品牌血统比较好。一类是经营比较灵活,产品结构比较好,渠道策略比较先进。这两类企业早10年从营销上都在喊,终端为王。但是我们看到渠道越来越开放。现在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自主性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具备品牌优势的拉力型企业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在竞争上更加有优势。讲到这些观点后我们在看这7个概念。“高端酒水破千”这个概念。高端酒水破千说明高端酒水已经进入奢侈品的概念。在这个命题里,唯一需要思考这个命题的可能只剩下茅台和五粮液。因为全国大多数酒企业高端酒并不是它的增长和销售的主体。
第二个来说是“限价令”。限价令是**限制白酒行业涨价,这是未来控制通货膨胀一个很粗暴的做法。但是对于大多数白酒企业影响不大。因为中国大多数酒厂除了茅台,五粮液,都是通过新产品开发的形式来涨价。不是通过老产品提价的方式。老产品提价对于他们来说幅度很有限。第三个来讲就是“三公消费”的限制。
三公消费只是一个现象,**在这里治标不治本没有什么意义。我不认为中央下达的文件会影响这种消费。我们在微观领域观察并没有影响,因为其中**官员并不是消费的主体,只要他们手里有权利,自然有人为他们买单。第二个来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除非哪天我们的官员是靠老百姓选出来的,不是领导任命的。我才觉得会有意义。通过我对这些人群的观察,并没有产生影响。
第四个就是“饮酒后限制驾驶机动车辆”。去年出现限驾令后,很多终端出现大面积的酒水消费萎缩,这个萎缩持续了差不多三个月。三个月后,通过我们调研人员对终端的观察,酒水消费从新复苏,复苏的原因是消费者对酒水饮用的方式产生了变化。高档次的酒水消费者养成了喝酒带司机的习惯。比如说中高端酒的消费者,在饮酒前会提醒别开车,或者有一个人不喝酒开车,或者酒店提供代驾服务。限驾令阶段性的打击了酒水的消费,长期看只是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酒水本身的消费影响并不大。我们观察那些发达国家早期对酒水消费就比较严厉的国家,酒水消费曲线只是阶段性的影响。我们知道欧洲一些国家对酒后开车处罚想当严格,包括新加坡等国家。我们发现只是在政策颁布后有阶段性的影响,过后只是影响了大家的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