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青铜器**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文明.而酒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商代和周代出土的甲骨文上描述了那个**的宗教仪式,所有这些都与酒有关。饮酒可以说(用台北故宫博物馆馆长的话来说)“自古以来就是英雄和诗人们最爱的一种消遣,而且对人类历史上无数艺术杰作的产生有巨大的贡献。


        中国有自己的葡萄但是Vitis  vinifera不在其中。历史上中国的第一次、也是很重要的一次关于葡萄酒的引进被完整地记载了下来。这件事发生在波斯。公元前128年张赛进行了一次著名的探险并在大夏停留了一年。他从萨马尔罕以东的费尔干纳带走了葡萄的种子和紫花首蓓(波斯人喂马的饲料)回到中国。他报告说,红酒加盟费尔干纳的有钱人贮存了很多的葡萄酒数量多达1万加仑这些酒就算存放几十年也不会腐坏变质.


        不久外国使节在中国的皇宫附近发现大量的葡萄和紫花首蓓的种植园。中国的教科书上说克什米尔,还有后来的叙利亚(罗马**晚期)盛产葡萄酒。但是,当时的中国人(现在是日本人)把葡萄叫做budo。这个名字似乎和波斯的那次探险有很大关系。波斯人把葡萄叫做buda。


        在中国古代的记载中用米做成的酒和用葡萄或其他水果制成的酒之间没有区别,而葡萄酒与所谓的烈性酒之间也没有区别。一些用于“温“酒的青铜器可能一直被用来制造一种非常原始的烈性酒—不必非用蒸馏器进行蒸馏。中国早在公元7世纪就发现了另一种酿酒的方法,他们把酒冷冻再把上面的一层冰(那是水)除去。公元7世纪一位名叫孟深的大臣记录了两种葡萄酒一种是经发酵而成的,口感柔和另一种是经加热蒸馏生成的,酒性比较烈。其中第二种方法是高畅在去波斯的路上发现的。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使中国从中亚引进了更多不同品种的葡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帝王们都对葡萄的种植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康熙皇帝是与路易十四同**的人他可以说是另一个托马斯·杰弗逊。他在自己王国的不同地方进行了许多试验发现葡萄在北方生长得很好,但在亚热带的南方却很快退化。在他的话中几乎可以听得到杰弗逊的声音,我宁愿为我的子民找到一个新的水果或粮食品种而不是去建造成一百个瓷窑。


        13世纪的一本笔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上面记载说,装在玻璃瓶里的葡萄酒被伊斯兰国家作为贡品献给蒙古可汗。它是一种橘色的液体每瓶可以盛10小杯。据说这种酒会让人陶醉—但是这种酒极为珍贵。也许它是经蒸馏制成的。


        马可·波罗关于13世纪晚期中国的酒的记载似乎更有权威性:“山西省出产的葡萄非常好造出了大量的好酒。在全中国这是唯一产葡萄酒的地方。因此这些酒也被运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