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健食品招商网:国家药监局称,在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中染色增重、掺杂使假会对后续的中药生产、临床配方使用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系统性安全风险,是严重的、恶劣的违法行为。“这种整顿非常必要,应该进一步规范中药材行业发展。”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标准研究与检测中心主任林瑞超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这并非中药企业首次面对药材信用危机。早在2011年,四川蜀中制药就因用苹果皮冒充板蓝根遭到处罚。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蜀中制药的复方丹参片中标价只是原料价格的1/4,其为了占领基层医疗市场,使用“低价中标”策略,并最终曝出了掺杂使假的行为。于明德表示,药企的逐利行为刺激药材流通领域违法事件频出。“低价中标”促使部分下游药企暗中掺假;中药材价格暴涨,则推动部分上游药材供应商染色、增重。上下游的掺假行为,皆需要严格治理
        2009年下半年以来,受气候因素和市场需求影响,中药材价格出现了连续暴涨,在打击下游中药企业盈利的同时,也刺激药材供应商违法行为增多。业内人士称,“加铝”、“加镁”、“加盐、加糖、加色素”等掺杂使假行为,已经成为中药行业的潜规则。而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地沟油冒充大油现象的出现,“必须严厉打击,整顿医药业原料市场的经营环境,才能推动行业持续发展。”于明德对记者表示。
        企业自建基地应自建GAP中药材生产基地,解决市场紧缺的药材需求,将是缓解供需紧张和避免购入劣质药材的可取之道。目前,国内中药企业GAP生产基地逐步增多。同仁堂、以岭药业、贵州百灵等过半A股中药上市公司建有中药材生产基地。而九州通等流通企业为应对成本波动压力,在中药材贸易中采用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实现产地对接、自建GAP基地、建立部分大宗药材适量储备等措施,以改进营收。记者了解到,工信部也正不断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扶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对中药材种植每年安排2500万元扶持资金,“十二五”开始每年再增加1亿元,而2012年的扶持资金规模达到1.3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己种植中药材,短期或可解决企业难题,但并非中药产业发展的长久之策。由于GAP标准种植的成本过高,部分中药企业GAP标准药材仅能满足自身制剂加工需要,流通在市场上的多数中药材并不符合GAP标准,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