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 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解决规模养殖业的占地问题。


       散养、不科学饲养是制约乳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当前,应鼓励、支持建设规模化的奶牛养殖小区及牧场。在规模化基础上,实行科学化、标准化饲养。依靠良种繁育体系,包括高产冻精和胚胎移植,提高奶牛品质; 采用先进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奶牛单产水平。**畜牧部门和乳品企业、饲料加工企业也应为奶农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提高奶农科学养殖技术。


       在发展规模养殖业方面,各地反映最强烈、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规模养殖业的占地问题。畜牧法规定: 养殖业占地需要依照县级土地规划。但土地规划往往又没有做养殖小区规划或已经先于畜牧法出台,制定土地规划也不可能就预先规划好养殖小区。


       因此在现实中,规模养殖业的占地问题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务院层面与国土部、农业部综合协调解决,各级土地部门应统一将养殖小区用地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按农业用地管理。否则依靠地方难以解决,难度大、效率低,直接影响规模化、现代化养殖业发展。


       ( 二) 建立稳定、合理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和价格传导机制。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当前奶农与乳品企业的利益联结中,利益分配不公的现象非常突出,乳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和价格传导机制严重不合理。未来,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在**鼓励和行业协会推动下,乳业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应注重建立稳定、合理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和价格传导机制,通过中间权威机构科学制定市场指导价和浮动价,在竞争中培育稳定的产业组织体系,形成合理的价格谈判机制、传导机制和优质优价机制。


       对内蒙、重庆等地的调查中发现,稳定、合理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和价格传导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实现的。一是稳定奶源市场。只要当地各家乳品企业对本地奶源具有稳定的份额或区域范围,奶源市场就能保持稳定。而奶源市场结构的稳定,就能有效避免在旺季哄抢奶源,在淡季互相推脱奶源。内蒙采取的做法是运用行政干预进行“奶源划片”: 即在**的协调下,伊利、蒙牛两企业集团,按照平等协商、等量置换的方式,合理划分生鲜乳收购区域。二是稳定原奶价格。由于原奶市场总体上是一个买方市场,企业具有绝对话语权。因此,为了规范和监督生鲜乳购销过程中压级压价、价格欺诈、价格串通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内蒙、河北等地成立了类似“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以内蒙为例,每年由自治区奶业协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发布不同养殖规模淡季和旺季奶牛的饲养成本分析报告。


       ( 三) 促进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2010 年,国内外资本的推动下的奶业行业的全面复苏,我国奶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再次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同时由于**监管能力相对滞后,行业内少数从业人员道德缺失,部分奶业企业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挤兑竞争对手,造成恶性竞争的局面。


       一方面,目前国内原奶加工产能有9000 万吨,而国内奶源供应量仅有3600 万吨,产能严重过剩,造成奶业行业无序发展和奶业企业恶性竞争的局势。一些地方出现奶源争夺战,奶业企业变相放宽生鲜奶收购标准,导致原奶价格异常波动、奶制品安全没有保障。此外,奶业产业链终端的乳制品同质化倾向严重,企业之间产品趋同,只有靠大打价格战争取市场,使我国奶业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另一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奶业行业相比,我国奶业行业的发展时间短,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的许多配套监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同时奶业行业标准落后,堵不住行业的诸多漏洞,造成监管部门即使有心监管,也缺乏必要技术和手段。所以有专家称之为“产业发展初级,标准初级,**监管也不到位”。今后,一方面要依靠行业协会、企业力量促进行业自律,另一方面,应不断完善并贯彻落实《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实施办法,明确**执法主体责任和权力,有效应对市场中不正当竞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 四) 建立奶牛养殖合作保险制度,提高畜禽疫情捕杀补偿。


       水平及防疫意外风险补偿标准奶牛养殖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河北石家庄、唐山等地已经建立奶牛合作保险制度。市级财政建立“奶牛风险基金”,奶农以养殖小区为单位,自愿参加保险,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在乳业保险乃至整个农业保险方面,国家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给予资金支持,并且在保险政策和机制设计方面积极鼓励地方和企业创新,充分吸纳地方经验,完善我国农业保险政策体系。


       另外,现行的防疫捕杀赔偿标准过低,一头奶牛捕杀赔偿3000 元,延续了许多年,其中农民自己负担20%,报偿金额少,补偿不合理,应该按照市价补偿。制定政策应按当地实际情况,死套就会出问题。


       如布病、结核病等疫病易发生,威胁很大,并且是人畜共患病,威胁人类。在奶牛养殖中,相当普遍。按规定,这些病一年筛选一次,患病牛应捕杀,但由于补偿不合理,许多奶农拖着不杀,自行转移,或者卖给不知情的其他奶农,加大了传染面,导致这些病这些年一直没有根治,直接制约了产业发展,并且埋下了隐患。此外,由于赔偿地地方**在做捕杀任务时,难度非常大,资金不到位,也导致了部分部门反而不愿去查,因为查出来工作难度太大,完成不了还要追究责任,不如不查。


       ( 五) 地方**推动速度和发展规模要适度,以利于乳业可持续。


       发展近年来,地方**为了发展当地奶牛养殖业、提高农民收入,纷纷采用招商引资、引入乳品龙头企业的办法来带动农民养殖。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比较严重。而地方**和乳品巨头签订的几乎都是“不平等”条约,要想让乳品企业入驻当地,地方**需要免费提供数百亩土地、修建厂房、三通一平、税收免三减三。地方**为民造福的心情可见一斑。但这也恰恰是造成企业低成本快速扩张、产能严重过剩、乳制品供过于求、消费市场价格战此起彼伏、不亦乐乎的重要原因。地方( 省域、市域及县域) 应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耕地数量、水源条件、气候条件、饲料市场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当地奶牛养殖的合理规模、最佳规模,并由此规划企业的数量及加工能力,而不单是追求奶牛数量和乳品企业的盲目扩张。


       ( 六) 建立乳品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三聚氰胺”事件反映了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严重问题。近年来,随着**和社会各界对乳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以及一系列法规的出台,我国的乳品质量安全状况有所改善,消费者信心逐渐恢复。但是并没有建立起全面的乳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乳品质量安全仍存在隐患。当前,**应着力推动建立覆盖原奶生产、流通、乳制品加工、市场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的乳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管理部门应明确监管职责,不断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可信的食品认证体系,为乳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