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 我国乳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占世界总产量比重增长


       2000 年以来,我国奶类呈快速增长趋势。2009年末奶牛存栏1260. 3 万头,比2000 年的488. 7 万头增加了1. 58 倍。同时,原料奶产量也逐年增加。2009 年奶类和牛奶产量分别为3732. 6 万吨和3518. 8 万吨,分别是2000 年的3. 06 和3. 25倍。虽然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 2009 年奶类产量和牛奶产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 29% 和1. 04%。但在国务院《奶业整顿与振兴纲要》等一系列奶业扶持政策支持下,在规范奶牛生产和收购秩序、鼓励引导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等措施的推动下,我国乳业迅速恢复。2010 年,我国原料奶产量达到3740 万吨,超过了2009 年的水平。


       我国乳业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我国在世界乳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2008 年我国奶类产量占世界奶类总产量的5. 48%,牛奶产量占世界牛奶产量的6. 17%。分别比2003 年提高2. 48 和2. 8 个百分点。据农业部最新统计,2010 年我国奶类产量3740 万吨,较2009 年上涨幅度不大,占全球的5. 78%,居全球第3 位。


       ( 二) 奶类生产越来越集中在北方省份


       2009 年我国奶类产量前10 位的省份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2009 年这些省份的产量占到了全国奶类总产量的83. 13%, 2009 年底,这10个省奶牛存栏占全国总存栏量的85%。


       而且奶类产量越来越向这10 个省份集中, 2003 年,这10 个省份的奶类总产量为1361. 1 万吨,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73. 63%; 2009 年这10 个省份的奶类总产量为3102. 9 万吨,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83. 13%。


       2006 年以来,这10 个奶类主产省份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0%以上。


       2009 年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10 个奶源主产区的奶类产量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80% 以上,同时,其奶牛存栏量也占全国奶牛存栏总量的80% 以上,仅内蒙古、黑龙江和河北三省的奶牛存栏量就占全国奶牛存栏总量的近50%。这说明我国牧场资源禀赋的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相对偏离华东、华南等主要消费市场。因此,需要**根据地域特性和市场辐射广度大力扶植奶源基地的建设,实现奶源基地与消费市场的无缝对接,促进奶业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 三) 生产与消费同步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随着人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乳制品市场的开拓,乳品消费量不断增加, 2009 年,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支出为196. 14 元,农村居民人均乳品消费量为3. 6 千克,分别比2000 年增长了1. 86 倍和2. 4 倍。旺盛的需求带动了乳制品生产的发展, 2009 年的奶类产量比2000 年增长了3. 06倍, 2008 年的干乳制品产量比2000 年增长了2. 44倍,产量增长迅速。


       ( 四) 奶产品进口增长迅速,其中以乳清、奶粉为主; 苜蓿草进口成为新动向,“双进口”趋势明显


       我国乳品贸易一直是进口贸易大于出口贸易,贸易逆差在2007 年实现了下降,但是由于2008 年9 月的“三聚氰胺”事件,我国乳制品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 2009 年,中国乳业面临的环境更加的严峻,2009 年的贸易逆差达到97110. 24 万美元,比2008年,高出73. 43%。


       从进口结构来看, 2009 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中对乳清的进口量最大,为28. 88 万吨,占乳制品总进口量的48. 37%。乳清制品由于其较为广泛的用途,始终是我国乳品进口的大宗商品。居于第二位的是奶粉,进口量为24. 68 万吨,占乳制品进口总量的41. 34%。由于对奶粉的进口多为高端的婴儿奶粉等,奶粉进口额居于乳制品进口贸易额的首位,进口金额为5. 8 亿美元。其他品种的乳制品的进口量则相对较少。


       在乳制品进口剧增的同时,饲料进口也增长迅速。中国奶牛粗饲料多用玉米秸秆和天然羊草,营养价值低,精饲料用量相对过高,中国奶牛日粮中缺乏优质苜蓿干草。苜蓿干草含有高达18% 的粗蛋白质,以苜蓿干草日粮为基础的奶牛业生产体系体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奶业发展方向。2010 年,我国苜蓿草进口量22. 72 万吨,比2009 年增加196. 51%,进口额为6, 147. 68 万美元,比2009 年增加200. 85%。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奶业原料、产品“双进口”趋势明显。


       ( 五) 乳品企业重新洗牌,乳业巨头市场占有率将更大


       近年来,我国乳品加工业的进入门槛不断提高。


       《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2009) 》规定,进入乳制品工业的出资人必须具有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 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强自有奶源基地建设,鼓励自建、参股建设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 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已有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产生鲜乳数量不低于加工能力的40%,改( 扩) 建项目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 》规定,严格乳制品生产许可; 禁止向经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发放许可证。同时,国家对现有乳品加工企业也开始严厉整顿。2010 年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公布《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 2010 版) 》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 2010 版) 》,要求目前所有已获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的企业,2010 年底前须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许可机关要重新进行审查。截止到2011 年3 月31 日,全国1176 家奶业企业中,有643 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将近一半的乳品加工企业没有拿到乳制品生产许可证。新的政策对于大型乳企来说,是一个规模扩张的好时机。《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鼓励国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加快集团化、集约化进程。随着我国大型奶业乳业集团实力的不断增强,预计未来10 年将有30%到40%的中小奶业企业将被兼并,行业资本将会得到重组,行业集中度将有一个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