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试管快速检测
  从市场水产品摊位随机抽取一条黄花鱼,切成碎块,放入蒸馏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将此水倒入装有甲醛测试剂的检测试管里,均匀摇晃3分钟……8月23日下午,青岛市南区八大湖工商所赵家波等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南京路农贸市场的黄花鱼、蛤蜊等海产品进行抽检时,熟练地操作着上面的步骤。
  赵家波说,通过这种快速检测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检测出黄花鱼是否含有甲醛,以及含量是否超标。“这次检测表明,黄花鱼、蛤蜊都是安全的,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记者看到,赵家波用来对海产品进行快速检测的各种“宝贝”,都放在一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里,并标明了“工商检测专用”字样。赵家波说,这是青岛市工商局7月份刚刚为工商所配备的,全市共有126台。加入箱内的其他试剂,还可以检测出海产品是否使用了吊白块、色素、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等违禁使用的化学用品。
  八大湖工商所副所长马海晓介绍,工商部门利用现有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对水产品进行快速检测,发现问题后,会送到专业的检测机构作进一步的常规检测,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将责令相关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监督其根据协议就地销毁或作无害化处理。
  监控范围逐步扩大
  从全国范围看,食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一直到市民餐桌,历来实行分段管理,而水产品一旦进了市场,却进入了管理盲区。去年8月,青岛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规定工商部门具体负责农产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青岛市委、市**将这个关乎民生福祉的重担交给了工商部门,也就是水产品的市场监管的责任落实到了工商部门。”青岛市工商局市场处处长严碧龙说,“在此之前,工商部门几乎没有水产品监管方面的经验。而青岛的市民对水产品的消费已经真正成了“家常便饭”,再加之大量的外地游客对青岛的海鲜十分青睐,大家都对水产品质量的期待很高,忧虑也表现得很集中。坦白讲,我们感到责任重大。”
  严碧龙说,水产品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很难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如果长期缺乏监管将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的长远发展。他特意强调,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经过半年左右的探索实践,借助农产品监管经验,青岛市工商部门开始向全市推广“主体准入制、来源溯源制、质量抽检制、网格巡查制、自律承诺制”五项制度,将水产品检测范围覆盖至全市所有销售水产品的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商店和专卖店等经营场所,主要采取快速检测和常规检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扩大监控范围。
  严碧龙说:“市场管理人员每天都会对进入市场的水产品进行检测,工商部门每周都会再抽检2到3次,确保市场卖出去的产品都是安全可靠的。”他透露,目前尚未发现不合格水产品流入岛城市场。
  检测结果多方反馈
  “货品种类:海螺;产地:红岛;价格:6元/公斤……”8月22日,记者在青岛市生活家超级市场华正峰的水产品摊位前,看到“水产品来源明示牌”上标示的部分内容,明示牌上还标有批发商的姓名和手机号。超市中的15家水产品摊位,都悬挂了这种明示牌。
  “牌子上的内容每天都会更新,确保所有的顾客都能清晰了解产品的来源信息。这样我们卖着安心,消费者买着也放心。”华正峰告诉记者,自从贴出明示牌以来,自己的生意更好做了,回头客也增加了很多。
  悬挂“水产品来源明示牌”是青岛市工商部门全面推行水产品来源溯源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工商部门创新水产品监管的方式之一。
  按照工商部门的要求,海产品批发商和零售商,每天按照要求,分别如实填写《入市水产品产地证明单》和《水产品销售凭证》,并在进入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时交市场管理人员查验后,方可进入市场交易;同时,两个凭证分别由市场开办单位和零售商做好保存,装订成档,保存一年,以备查验。
  “来源溯源制、质量抽检制等五项监管制度的确立,不仅能给批发商和销售商形成一种约束力,检测的结果也会反馈到养殖环节,从而将源头到市场整个生产经营链条置于一种可控的范围。”严碧龙告诉记者,五项制度实施之后,增强了经营的透明度和消费者的安全感。
  严碧龙介绍,工商部门将通过市场上的公告栏或显示屏等,向社会公示水产品检测结果,震慑不法分子,引导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消费者科学、健康消费。他透露,工商部门还将定期汇总分析检测结果,向农业、海洋渔业等职能部门通报流通环节水产品质量信息,推动养殖、捕捞等源头环节改善方式、提高质量,强化上下游食品链条的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