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并购和战略联盟成为应对变化的一种常见手段。而在伊利独董事件的风口浪尖、在“旭日升”卖身还债的背后,在健力宝剪不断理还乱的高层兵变中,在哈啤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之争背后,我们看到食品业界新生代正在阳光下茁壮成长,“2004胡润百富榜”,食品业以10位富豪上榜成为富豪集中行业,成熟健康的企业正成为中国食品业稳定增长的微观基础和发展方向。

伊利独董风波

时间:2004年6月至12月

事件回放: 今年六月中旬,一度被谓为行业蓝筹股的伊利股份(600887)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罢免独立董事俞伯伟,且没有履行法定的程序。俞伯伟遂喊冤叫屈,并强烈质疑伊利股份近3亿元国债买卖与高管暗中MBO有关。伊利股份则称俞伯伟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系列关联交易。双方各执一词,难分真假。半个月内,伊利股份的市值缩水了30%以上。7月,中国证监会对伊利展开调查。12月底,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以及张显著、李永平、郭顺喜五大高管被刑拘。

点评: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伊利部分高管的违规牟利行为还知之甚少,但可以肯定个别人物将难逃法网;此外,对于曾引领中国乳业发展格局的伊利集团而言,能否持续领跑?目前还难以简单下论断。(黄梦真)

“旭日升”卖身还债

时间:2004年4月

事件回放: 曾缔造中国饮料市场神话的“旭日升”集团的“旭日升”商标所有权,今年4月被法院委托拍卖。曾经年销售额过30亿元、雄霸70%茶饮料市场的“旭日升”,走上资不抵债、品牌遭变卖之路。

点评: 归根到底,旭日升并非输给康师傅、统一和娃哈哈等茶饮料市场的后起之秀,而是输给了自己。旭日升具备很多国内企业的通病:非现代化管理、人治色彩浓厚、产品线单一、没有长期的市场发展规划等等。业界应记取“旭日升”的教训。 (麦婕莹)

健力宝“兵变”

时间:2004年8月至12月

事件回放: 健力宝的高层变更与股权变动,成为2004年下半年最牵动人心的经济事件。各方利益的博弈、各种势力在其内部的此消彼长、各个有意入主的公司的进进出出,以及各高层与后来者的股权更替,让人眼花缭乱,仿佛正在上演一场冲突异常激化的古代宫廷斗争。

点评: 健力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在涉事各方都在为各自利益而说话,其真相如幻似真,让人如堕烟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健力宝企业与品牌,已经在这一系列折腾中受到严重伤害。从健力宝近年发展的轨迹看,其有自动放弃核心竞争力之嫌。饮料行业是一个需要经营者专注、稳定和持续投入的行业,如果抱着冒进心态,将走入一个尴尬。(麦婕莹)

哈啤股权之争

时间:2004年3月至6月

事件回放: 哈啤为了寻找更好的合作对象,与啤酒巨头安海斯初步接洽。这引起哈啤原合作伙伴、另一啤酒巨头SAB的不满,在收购过程中,SAB一直抬价。最后,安海斯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提出以每股现金5.58港元的价格进行反收购,而SAB则在此时突然抽身而退,将自己所持哈啤权益转给安海斯,套现9亿元从而退出哈啤。而安海斯则将为此付出近83亿元。

点评: 这是典型的外资欲分割中国市场而发起的股权之争。为了获得东北市场的主动权,两大外资啤酒巨头大打出手,而且颇为阔气。安海斯通过哈啤再次获得一个新的长期性利润增长点,尽管可能还要为填收购债务而努力好几年。而SAB在此役的暂时退出,更显示出其老谋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