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显然,“中国标准”已经成了很多产品甚至包括世界知名品牌受到质疑后最常用的“挡箭牌”。人头马也拿“中国标准”说事儿,原本是“按套路出牌”。
  包括人头马在内的产品遭受质疑后,为啥都喜欢拿“中国标准”说事儿?原因很简单,一是“中国标准”常常是“全球最低标准”,比如饱受质疑的中国乳业标准; 二是“中国标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例如,苏泊尔“问题锅”引发的风暴,将这个行业所采用的不锈钢材料标准问题推到舆论之中。卫生部2010年对《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进行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食具容器》(征求意见稿)明显降低了食具容器对不锈钢材料使用的要求。“可以说,这个行业的一些企业绑架了相关国家标准,企图降低生产工艺材质和卫生水平。”
  三是“中国标准”自己也常“掐架”。以立顿花茶被检测出的农药灭多威为例,农业部表示是违禁农药,而卫生部却还规定了非常宽松的农药残留标准。消费者到底该信谁的呢?
  世界上有两种标准,一种是标准,一种是“中国标准”。谁造就了那些“有中国特色的标准”?有人说,是“被某些大企业给绑架了”。
  其实,“中国标准”的乱象,并非只是其业内企业和从业者造成的,根源还在于管理部门的失职失责。为了少数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不惜降低产品标准牺牲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商家为了逐利无所不用其极,监管部门为何又会为其“放水”呢?这里边有没有利益的驱动,甚至有没有“**公关”或者其他更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