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白酒行业信誓旦旦地“做大”,另一方面却是白酒市场悄无声息地 “做小”。首先,短期利空很明显。中国的“酒文化”虽然支撑起了白酒消费历史,但值得注意的是,官商“无酒不欢”的明规则,确实占据了不少的高端白酒份额。
  其次,长期利空存隐忧。塑化剂事件只是白酒行业风声鹤唳的一个序曲,近年来,随着白酒价格的疯涨,以及资本市场的疯狂,在经济探底明显的背景下,国内外各种以抢占资源、谋划上市为目的投机资本,早已打乱了白酒行业正常生长的“时序”。问题是,一旦嗜酒的消费者被新消费群体代替,一旦传统酒文化味淡如水,一旦白酒的“礼使”价值被剥除,回归理性的白酒,还复有今日氤氲繁复的“韵味”?
  看得见的产能纠结,似乎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逐利本性使然,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投资驱动型 “偏好”。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4万亿计划“成功”实现了某种程度的逆转,这对地方而言,是最好的示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白酒的地方,只能“喝白酒”。在细分市场、走向国际、拓展渠道等方向上,更多地方部门不约而同选择了“推动企业扩张产能”这条不费脑筋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