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放初期,白酒是矿下作业以及海上捕鱼人员必需供应的劳保用品,而且白酒是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来源之一。石家庄解放后,建立了石家庄酒厂。新中国成立后,又分别在北京和天津建立大型国有酒厂,归轻工部领导。节约用粮是当时酿酒行业的“头等大事”。
  1922年8月15日,天津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先生在天津塘沽创办了黄海工业研究社。这是我国第一个私人创办的研究所,社长是孙颖川博士。该社聚集了我国一批科技精英,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我国轻化工发展,做出极大贡献。此外,黄海社对我国传统名特产品进行研究,整理出我国酿酒、饴糖、醋、粉丝等传统技术。金培松先生分离培养出许多菌种;方心芳、孙颖川先生于1932年率先进行散曲(即麸曲)代替大曲提高出酒率、节约粮食的试验,开创了我国酿酒工艺改革的先河。
  麸曲代替大曲是上世纪30年代黄海社研究的课题,解放前首先在威海酒厂进行试验,取得成功,这一成果是烟台试点的基础。烟台试点只用了短短的4、5个月,可以说试点主要是验证了方心芳先生上世纪的科研成果,并使之条理化。试点将烟台酿酒操作法概括为13个字,即“低温发酵、定温蒸烧、黄曲加酵母”。有资料表明,推广后淀粉出酒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70%,成绩极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