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基因食品对我们的影响 [复制链接]

1#
各位食品人,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转基因食品,其实原来就有,现在是包装上注明了,象色拉油,有转基因的大豆炸制,目前国际上并无转基因食品的定论,不过听说美国人自己不用转基因的·!专门出口,不知是否对健康有影响,我觉得国内对这方面的知识太少,望斑竹或同行们指教啊!!大家也可以讨论讨论。很关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2 15:40:1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目前 ,世界上对转基技术的应用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这主要涉及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即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生产出更可口、更有营养价值以及其他良好特性的食品 ,必将极大丰富我们的食品市场 ,因此可以说是食品产业的一次革命。就当前情况来看 ,研究人员确信 ,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甚至可以通过摄取这类食品而获得更多的有益于健康的营养物质 ,例如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然而 ,人们担心它可能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从根本上说 ,人们过高地估计了近年的转基因研究成果 ,而低估了这项技术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复杂性 ,对改变生物基因所带来的远期健康效应知之甚少。在转基因食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方面 ,以下几个安全性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 1.标记基因的传递 :一种情况是 ,转基因作物中的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可能通过转基因食品传递给人 (畜 )肠道的微生物 ,并在其中表达 ,获得抗药性 ,这就可能影响口服抗生素的药效 ,对健康造成危害。所以 ,与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抗性编号相同的标记基因 ,不宜用于生产转基因食品。此外 ,提供标记基因的微生物必须没有致病性。当然 ,基因传递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例如转基因水稻的PAT基因对热不稳定 ,因此米饭中应该没有PAT ,吃了米饭后肠道内也不会有基因转移的情况发生。另一个问题是 ,转基因食品中的标记基因能否传递给人肠道正常微生物群 ,影响肠道微生态环境 ,通过菌群影响胃肠道正常消化功能。 2.导致食物过敏症 :对一种食物过敏的人 ,有时还会对另一种过去不曾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反应 ,原因就在于蛋白质的转移。在转基因操作中 ,某种生物的蛋白质也会随基因加入 ,因而有可能导致过敏现象的扩展 ,特别是对儿童和具有过敏体质的成人。含有从细菌中提取的基因的食品可能使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 ,有必要将检测出的“致敏原”与已知致敏原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 3.干扰体内代谢 :新的基因产物可能对机体物质代谢产生干扰作用。 4.破坏生态环境 :农作物的抗农药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给其他妨碍农作物生长的野草 ,这可导致除草剂的滥用 ,引起土壤板结 ,土质变坏 ,加重环境污染等问题。转基因抗虫作物产生的杀虫物质如果把害虫 (也包括某些益虫 )都杀死了 ,必然破坏自然界固有的食物链 ,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况且这些对昆虫有害的物质也可能对人类有害。 此外 ,转基因食品还可能引起伦理问题。

TOP
3#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1992 年卫生部颁布了《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了 对新资源食品的试生产、正式生产的审批制度,对新资源食品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作了规定,还制定了《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程序方法》等国家标准。国家科委于1993 年12 月24 日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按照潜在的危险程度将基因工程分别分为I、II、Ⅲ、Ⅳ级4 个安全等级,分别表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尚不存在危险、具有低度危险、具有中度危险及具有高度危险,并规定从事基因工程实验研究的同时还应进行安全性评价。其重点是目的基因、载体、宿主和遗传工程的致病性、致癌性、抗药性、转移性及生态环境效应以及确定生物控制和物理控制等级。1996 年7 月10 日,国家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就农业生物基因工程的安全等级和安全性评价、申报、审批、安全控制措施及法律责任均作了规定。规定生物技术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要报农业部批准。 2001 年6 月6 日,国务院公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不得销售未标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其标识应注明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主要原料名称;有特殊销售范围的还应注明并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对出口农产品、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方面也作了明确规定。 2002 年1 月5 日,农业部签发了三个农业法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从2002 年3 月20 日起,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大豆、番茄、棉花、玉米、油菜等5 种农作物及其产品(如大豆油) 需要标明转基因成分才能加工和销售。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制成的产品, 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应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XX 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否则将处以1~5 万元的处罚。第一批列入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是“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等”。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实行了 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管理,以确保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安全。 2002 年4 月8 日国家卫生部颁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于7 月1 日开始实施。规定:“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要标注“转基因XX食物基因,请XX食物过敏者注意”。
TOP
4#

谢谢斑竹!多谢转贴,但我们吃的转基因大豆油对我们长远健康怎么样?专家也不知道吧!

TOP
5#

谢斑竹!多谢转贴,但我们吃的转基因大豆油对我们长远健康怎么样?专家也不知道吧!
TOP
6#

目前文献上还没有具体报道。至少我没有找到,如果哪位高人知道,欢迎指点。
TOP
7#

转基因食品危险——这个观点鄙人不完全赞同。虽然转基因食品不一定完全安全,但也不能说转基因食品就一定危险,客观的讲转基因食品有一定的风险。风险和危险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同的两个概念。危险是指一定会发生或发生的概率比较大的不利情况,风险是指有可能或者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的不利情况,但在实际情况中不一定会发生或很少发生的不利情况。也就是说当这种发生概率很低,达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时,再危险的事也是安全的(至少是基本安全的);反之则再安全的事也是危险的。风险和危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所做每一件事情几乎都有一定的风险,所谓的危险与安全不过是风险的大小之分。所以,现在不是讨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还是危险的时候,而是讨论转基因食品与普通传统的食品相比,它的风险有多大的问题。鄙人认为只要是通过正规途径开发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并在严格的监管之下其食品风险和普通的传统的食品的风险是差不多的。转基因食品由于外源基因的引入而带来的潜在的风险是事实,但同时由于转基因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大幅度地减少了各类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使用量(某些品种的转基因作物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某些农药),从而降低了由于农药残留而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此消彼长。在说所引入的外源基因都是天然的,都是从自然中已经存在的生物体中分离出来的,可大部分的农药是人工化学合成的,是自然界中原本就不存在的物质,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对环境以及其它生物可能都有害处。更可怕的是许多农药无法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所降解,会长期存在于环境中,污染环境,并且能通过食物链向各种动物体内富集,也就是说,即使你每天从食品中摄入的农药量极少,远远达不到产生危害的程度,但是由于它无法从你体内排泄出去或被降解,不断积累在你体中,天长日久,其含量很有可能达到产生危害的程度。你是选择吃转基因呢!还是选择吃农药!其中的风险还是留给各位自己评估吧。
TOP
8#

据资料显示

美国是现在全球转基因食品的最大生产国

其次是阿根廷、加拿大、中国

美国是转基因工程技术发展最全面的国家

它在很早的时候就对国人进行相应的知识普及

所以现在它国内基本接受了转基因食品

而欧洲民众对转基因食品不了解

所以还在排斥

中国呢

总体来说是主张发展的

现在东北的大豆等作物就是转基因的

TOP
9#

不会吧!难道中国批准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大豆了吗?中国的转基因大豆应该绝大部分来自国外进口,东北大豆大部分应该还是非转基因的吧!
TOP
10#

斑竹和转基因都是高手啊,但是我比较趋向于天然食品.

摸笑我,我刚大一学营养,希望斑竹和个位大虾多指教

TOP
11#

草甘膦除草剂与抗草甘膦转基因农作物

杂草始终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应对方法主要是依靠各种除草剂。但是传统的除草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一般对人和动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有的甚至会有残留,从而污染环境;而且传统除草剂对土壤都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果残留在土壤中会导致土壤的板结和风化。另外,为了防止除草剂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传统除草剂一般在研发时都被设计为非广谱型除草剂,即一种除草剂只对某一种或几种杂草有毒杀作用,可是实际情况是,在农田里的杂草种类往往五花八门,农民为了更有效地除草,一般都施用混合型的除草剂,即将多种不同的除草剂混合后一起喷洒到农田里去,而且每一种除草剂的含量都必须达到规定的浓度才会起效,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成本。

与传统除草剂相比,草甘膦除草剂克服了以上缺点,优势明显。首先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的,非选择性的除草剂,一般来说任何高等绿色植物(无论是草本,还是木本的)都能被它毒杀。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要使使用混合型除草剂种植非转基因大豆的美国农民的种植成本降至单单使用草甘膦除草剂并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美国农民的种植成本,除非前者不使用任何除草剂,然而在现实中一般是不可能做到的。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条,是它是一种可降解无环境污染的化合物,现在已经确认在土壤、岩石和自然界的水流中广泛地存在着大量可以分解草甘膦的多种不同的微生物,而且这种降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根本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植物对草甘膦的吸收也主要是通过叶面和茎吸收,无法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原因很简单,草甘膦一接触土壤,就开始迅速地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而失去功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草甘膦是一种毒性很低的物质,研究发现即使有草甘膦进入人或动物体内,也能迅速地被人或动物的肾脏所吸收并排泄,不会在人或动物体内长期积累。更何况还有研究发现,草甘膦不会致突变和致癌,也不会影响动物的遗传稳定性,所以草甘膦是一种安全的除草剂。

草甘膦的这些特点是由其分子作用的原理所决定的。在自然界中,所有与生命活动相关的各种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合成而来的。而这20种氨基酸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合成的。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碳水化合物,即糖类。再以这些糖类为原料通过体内各种合成代谢途径及其合成酶来合成其它必须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激素等。植物能合成这全部的20种氨基酸。其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这三种芳香族氨基酸是通过莽草酸合成代谢途径合成的,在此合成途径中,有一种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酶)在其中起者关键性的合成作用。而草甘膦进入植物体内后能特异性地与EPSPS酶作用,使其失去作用,从而阻断莽草酸合成途径,使植物无法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这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继而阻断了植物蛋白质的合成,使植物迅速死亡。在微生物中大多数也有莽草酸合成途径,也有EPSPS酶,也能自行合成这三种氨基酸,但是微生物的EPSPS酶虽然与植物的EPSPS酶有着相同的生物学功能,但是其分子结构与植物的却有所不同,从而使草甘膦无法与之发生作用,自然不怕草甘膦了。这就是为什么微生物不怕草甘膦,发而能将其分解的原因了。但是动物的情况有和大的不同,绝大多数种类的动物只能合成这20种氨基酸中的一部分,其它种类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就拿我们人类来说,我们只能合成12种氨基酸,另外的8种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其中就包括苯丙氨酸和色氨酸,而酪氨酸的合成也是以苯丙氨酸为原料,通过羟基化酶的羟基化作用合成的,并不通过莽草酸合成途径,因为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都不拥有莽草酸合成途径,自然也没有EPSPS酶,所以无法像植物和微生物那样通过该途径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这三种芳香族氨基酸。这也正是草甘膦对动物几乎没有什么毒性的原因。

草甘膦虽然有如此众多的优点,但它也有其无法弥补的缺陷。由于草甘膦的广谱除草性,使其对农作物也有很大的毒害。因此,当197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在世界上首先生产出草甘膦除草剂(商品名为Roundup)后,其在全世界的应用并不广泛。直到1994年,孟山都公司又第一个研发出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中文译名抗农达)后,草甘膦的使用才真正得到推广(本楼主认为将草甘膦除草剂和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农作物品种捆绑式推广,这做法虽然有些阴,但从商业角度讲,却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主要是将微生物编码EPSPS酶的基因转入大豆中,使植物体内产生出微生物的EPSPS酶,由于植物本身的EPSPS酶与微生物的EPSPS酶具有相同的生物功能,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两种酶能和平共处。当草甘膦进入植物体内后,与植物本身的EPSPS酶作用,使之失去功能,但无法使微生物来源的EPSPS酶失去活性,因此即使植物本身的所有EPSPS酶被灭活,可微生物来源的EPSPS酶能取代植物本身的EPSPS酶,继续维持正常的莽草酸合成代谢途径的运作,从而使植物的生长不受草甘膦的影响。现在市场上的用来做豆油的转基因大豆,绝大部分都是这个品种的转基因大豆。

(以上为本人自己收集资料整理而得,若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TOP
12#

转基因~大量例子说明转基因食品的好处哦。

但是转基因食品过敏性问题怎么解决呀

[em01]
TOP
13#

杂交水稻是转寄因么?
TOP
14#

以下是引用todyjackson在2005-4-24 17:16:00的发言:
杂交水稻是转寄因么?

“杂交”不是“转基因”。大体上讲,“杂交”是指将原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生物各自具有的优势,通过“有性繁殖”的方式创造出新的品种,一般是在同物种间进行的。比如水稻A的抗倒伏能力很强,水稻B的丰产性很好,这样就有可能通过在A、B之间进行授(受)粉的方式创造出既丰产又抗倒伏的水稻C来。就和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样。“转基因”则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某物种原来没有的优良特性引入该物种、或者是将其原有的优秀基因进行数量上的极度扩增,常常在不同的物种间进行。比如楼上的转基因 提到的抗草甘膦基因在大豆中原本是没有的,但这种基因存在于一些微生物体内。将这种基因从微生物体内转移到大豆中的过程,就是典型的“转基因”。
TOP
15#

个人比较认同转基因食品,我是学生物技术的,对转基因了解得还可以。别的不说,就转基因就比上一代筛选新品种的方法-诱导突变之类的要好,因为上面的方法除了诱导出目的性状之外,有没有产生有害的物质,并没有特别地去检测。转基因有目的地单独改变想要改的基因,而其它的并没有改变,所以起码比诱导的安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