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4,乳业以喧嚣揭幕,以沉默收场 [复制链接]

1#

2004,乳业以喧嚣揭幕,以沉默收场

2002年的奶源战,2003年的并购战,2004年的终端战,连续三年的乳业大战已打得中小企业七零八落,到2004年的年终为止,行业竞争已经出现转折:2003年表现还生龙活虎的长富、新希望、恒康等如今也一个个偃旗息鼓,无还手之力,最后仅剩得伊利、蒙牛几个乳业巨头在拼,眼看着行业格局发生了洗牌;从2003年延续下来的买三送一、买四送一活动到2004年后半年,活动频率日渐减少,力度逐渐减弱,原来的全品项买赠,变成单品促销,直接降价减少,手提带、杯子等赠品形式增多,市场价格也略有回升,竞争相对平缓了许多,企业也理智了许多,回头看看这些变化,2004年留给了行业什么呢?市场表象消费趋于理性,销量增长平缓 今年的乳业市场曾经出现几对矛盾:一是厂商促销频率越来越高,但库存压力越来越大;二是产品价格越打越低,但销量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三鹿利乐枕事业部魏曙光部长的话非常经典:今年上半年的乳业市场就像“甩库存”,企业拼命地低价抛售,但消费者好像越来越不买帐。在笔者的调查中,大约是从今年六七月份开始,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华北、西北、东北、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二级市场都出现了这种促销拉不动销售的现象。消费者好像一下子变得理智起来,不再被低价促销牵着鼻子走,促销搞得再大,市场销量增长却不明显,就连大家精心准备的中秋节市场也没有出现往年货源紧张,产品脱销的局面。蒙牛乳业副总裁孙先红分析:节日市场的销量平淡反映出人们消费心态的变化,以往送礼送牛奶是一种时尚,现在家里都把牛奶当饭吃了,再去拿牛奶送人就显得不上档次了。 同时,经过两三年的扩张,各地企业的奶源培育和加工能力都已经起来,日产量在百吨以上的占40%~50%,伊利、蒙牛等巨头日产量甚至达千吨。企业产能过剩、奶源过剩,而消费者理性了,市场增长平缓了,所以厂商的库存也就大了。竞争结局:企业临界亏损,洗牌加速进行前不久,笔者得到消息,蒙牛和伊利的外加工已经全部停掉,以黑龙江绿乐尔为代表的OEM企业原来几乎承接他们大部分的利乐砖和利乐枕产品代加工业务,如今已经面临破产的危险。绿乐尔乳业董事长王应海称,两年前,他们给蒙牛加工产品几乎占到蒙牛销量的100%,而今年初已经下降到1/10,两个月前干脆完全解除了合作合同。王总无耐地说,其中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他们自己的加工能力起来了,蒙牛在内蒙古的基地建设已经启动了五期工程,70个亿的加工能力起来了,外加工肯定要减少。另一方面是市场消费不行了,产品卖不掉,或者卖多少,赔多少,企业自己没有利润,当然就没钱给他们做代加工了。王总的分析不无道理,企业临界亏损状态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几年来,乳品巨头为了实现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目标,不惜成本,高额投入。2004年除了市场的竞争,企业还遭遇原料涨价、运费涨价等各种压力,盈利状况可想而知。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03年,在全国16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中,有27.5%的企业亏损,亏损额达5.1亿元,同比增长66%,远高于46%的行业增长率。2004年上半年,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15个省、市、区乳品加工企业利润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目前,全行业中只有不到1/4的企业赢利,这1/4的企业赢利的来源也不是白奶,而是高附加值的乳饮料或酸奶。中小企业在死亡线上挣扎,乳业巨头也不例外。据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透露,蒙牛公司目前负债30亿元,其中股民20亿元,银行贷款10亿元,公司已进入亏损期。这和它今年的快速扩张不无关系,从2003年持续到2004年的不计成本的投入,已使得它的费用与利润比严重失衡,市场并没有形成稳固的消费群体,离预期目标相差甚远。还好有它从摩根士丹利等财团筹集的几千万资金做本,否则目前蒙牛的资金链肯定出问题。但是2004年7月蒙牛已在境外上市,可以肯定的是当前它必须要考虑如何获得良好的收益,向股民交待。   从近两个月情况来看,蒙牛也在考虑竞争策略的转变,它在各地市场的投入明显减少,原来的多品项促销已经变成单品阶段性促销,目前来看,有战线收缩之意。企业如此,经销商的境况也不太好过,笔者拜访了几十位液态奶经销商,其中已经转行不干的有七八家,还在维持运营的十几家,经营良好、信心十足的有三五家。大家普遍反映由于促销活动太频繁,商家无利可图,今天30元进的货,明天可能28元出,差额先要自己垫付,到后来积攒的各项费用多了,企业反而不能完全兑现,因为企业的压力也很大,这些商家心里都明白,所以不行,干脆转行。

  2005年价格战会不会涛声依旧?

  面对2004年的种种严峻形势,各企业都在商讨2005年的出路,但是谁也不敢肯定明年就不打价格战,笔者跟众多业内人士探讨,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由于行业增长趋于平缓,乳品企业已经不是共同做大蛋糕,而是共同分食蛋糕,就一块固定市场,一群稳定消费群,一人吃掉,其他的就得饿死。所以行业既然进入洗牌的环境,企业已经身不由己,“淡季促销,旺季减弱,新品上市掀动促销”,都成了不变的规则,眼前是消费旺季,又是年底,各企业为了完成年终目标,可能要缩减费用,减缓促销,但春节过后,乳品消费进入淡季,价格战肯定会周而复始。而且从行业特点上讲,由于退出成本高,许多企业都是在硬撑着,不好收场,如此下去,乳业还将长期处于低利润竞争状态。从这一点来讲,价格战才刚刚开始;另一种观点是,认为乳品行业已经进入调整期,经过这几年的价格战下来,企业都在考虑如何健康发展,明年市场有可能规范。乳业巨头主导市场方向,从今年的情况看,伊利、蒙牛等扩张型企业的高速扩张并没有带来预想的扩张结果,相反费用严重超标,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逐渐理性,促销过后没有形成稳固消费群的已经很难形成,考虑到伊利和蒙牛都是上市公司,2005年它们应该比以往更加注重产品利润,价格战投入会比较理性。只要这些扩张型乳业巨头按兵不动,地方性中小品牌肯定不会主动用低价格挑衅。这里引用三鹿集团副总经理蔡树维的观点:从长远来看,乳品行业注定是区域性的品牌分布格局,中小企业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乳业巨头除非把生产基地遍布全国,否则靠价格战很难一统天下。

[em08][em08][em08][em09]

分享 转发
TOP
2#

[em07][em07][em07][em07]
TOP
3#

学习学习
TOP
4#

有道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