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玉米赤霉烯酮是什么?有哪些危害,怎么检测,存在于哪些食品中,... [复制链接]

1#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家畜,家禽和实验小鼠产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食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
目前,一般都采取液相和气相色谱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的方法较为复杂,对仪器的要求也很高,但结果很准确。还有的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测定的范围在5-100μg/mL。但目前也探索出一套可供实验室简易测定的方法。称取10g样品,先用10mL1mol/L的盐酸酸化,然后用100mL氯仿萃取30min(可放在振荡器上振荡),静置后过滤。取氯仿液20mL,用1mol/L氢氧化钠50mL进行反提取两次。将提取液浓缩至20mL左右,再用氯仿液50mL萃取两次。浓缩至2mL左右使用硅胶60板,用氯仿一丙酮(2:98或4:96)作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1980年李季伦教授发现植物体内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
为展开剂,在紫外灯下观察亮点。如出现蓝色荧光,即含有玉米赤霉烯酮。
危害还是挺大的吗,挺严重的,具体检测会用到免疫亲和柱,我们用的普瑞邦的产品做研究,回收率挺好的,液相色谱仪,如果配合一下使用泵流操作架会使得过柱加快。
分享 转发
TOP
2#

同意楼主的观点
TOP
3#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称F-2毒素,它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玉米赤霉烯酮其产毒菌主要是镰刀菌属(Fusarium)的菌侏,如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其中玉米的阳性检出率为45%,最高含毒量可达到2909mg/kg;小麦的检出率为20%,含毒量为0.364~11.05mg/kg。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才被完全破坏。
共同学习!
TOP
4#

玉米赤霉烯酮属于真菌毒素,主要是存在土壤里,植物生长过程中带入的。现在的检查手段有,快速检测卡和酶标仪。前者定性,后者定量, 成本都相对较高,你可以查询一下。,
共同学习!
TOP
5#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高压风机  
TOP
6#

可以用快速检测产品检测
TOP
7#

很多饲料厂是使用酶标仪配合试剂盒的方法快检,高级一点的就用色谱仪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