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清毒蘑菇,保护生命安全 [复制链接]

1#
野生蘑菇因味道鲜美受到部分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农村、山里的人们,由于拥有环境条件,会自己去野外采摘蘑菇。但由于不能有效地鉴别我们采摘的野生蘑菇有毒是否有毒,因此导致中毒事件的屡次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每年4至5月和8至9月是野蘑菇中毒的高发期。据统计,野蘑菇中毒人数虽然只占食物中毒人数的5.1%,比例很小,但死亡人数却占到蘑菇中毒人数一半以上。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在我国可食蘑菇有300多种,有毒蘑菇约80多种,其中含剧毒的有10余种。较多见的剧毒蘑菇为鹅膏菌、白毒伞菇、鹿花菌等,食用后死亡率极高。由于毒蘑菇与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没有太大的差异,其有毒无毒极难辨认,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如果不是专业人士不易鉴别。因此,告诫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一定不要自采、卖买、自食野生蘑菇。此外,为了尽量降低中毒几率,我们在吃蘑菇时尽量不要喝酒,因为有些毒素在酒精作用下,会加重中毒症状。
一、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基本症状
人们在误食野生有毒蘑菇后,大部分的人食后1小时到2小时就会有中毒反应,即引起呕吐、腹痛、腹泻,腹泻为米汤样或带血的水样便。有的中毒后出现流涎、大汗淋漓、肌颤、瞳孔缩小;有的昏迷、抽搐、休克、肝肿大、黄疸、胃肠出血;有的谵妄、烦躁不安、呼吸麻痹而死亡。

二、紧急处理措施
首先应判断是否为食用毒蘑菇中毒,还是其他食物中毒。不管自己能否准确判断中毒类型,都应该保留已食物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其次,立即赶往医院。在等待救护车赶到现场期间,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第三,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流失,防止休克发生。
第四,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应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第五,肝肾损害型患者在假愈期仍应采取保肝等一系列措施。 
第六,可用甘草1两至2两,绿豆1两至4两,水煎内服;或用带藤金银花4两煎服,也可将鲜金银花或嫩叶洗净嚼服。
三、几种常用鉴别方法
野生蘑菇中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随意采食。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鉴别方法,但也不保险,野生蘑菇鉴别难度极大,易变异:
1、对照法:按照当地的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采摘的食用菌或毒蘑菇。
2、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3、观颜色:毒蘑颜色鲜艳呈金黄、粉红、白、黑、绿。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4、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6、做理化:毒蘑菇遇蒜变黑。无毒蘑菇没有变化。
四、野生蘑菇中毒病例六种类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五、7种毒性超强的蘑菇
秋日小圆帽
世界各地气候温和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纹缘盔孢伞(即秋日小圆帽,Autumn Skullcap)的身影。它表面看似光盖伞属的致幻真菌,事实上却具有相当大的毒性。与本属中的深褐色或淡紫色袍子不同,纹缘盔孢伞的孢子是淡棕色。不过要分辨二者的区别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这些小蘑菇可能生长在同一区
死亡天使
“死亡天使”(Death Angel)学名Amanita bisporigera,是最常见的蘑菇杀手之一。人们很容易将白色的死亡天使与可食用的蘑菇混淆,包括草菇和洋蘑菇。死亡天使含有鹅膏毒素,可阻止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杀死细胞),通常始于肝和肾;几天内可致人于死地。死亡天使一般发现于北美,而其同属鳞柄白鹅膏(A. virosa)在欧洲更为常见。
毁灭天使
  “毁灭天使”(Destroying Angel)学名为Amanita virosa,主要在欧洲出没,与北美有毒的双抱鹅膏(A.bisPorigera)和赭鹅膏(A. ocreata)同源性极高,以一种难闻的气味告诫人们不要靠近。这并不能阻止一些人品尝其白色的肉。但是,这种蘑菇在幼年看上去像鸡蛋,识别起来更加困难,因为人们常常会把它同另外两种食用蘑菇混淆。
死亡帽
  在全球范围内,这种看似无辜的真菌可是多数与蘑菇有关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祸首。所以,千万不要将可食用的蘑菇种类同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混淆,后者含有鬼笔毒素与鹅膏菌素两种毒物,仅仅食用30克便足以致人于死地。症状可能会在食用以后8到12小时才出现,但可以在一周内引起肾功能衰竭,致人死亡
大理石死亡帽
  大理石死亡帽(Marbled Death Cap)一般出现在夏威夷、澳大利亚和南非,与死亡帽是同属,也含有鹅膏菌素。这种伞状真菌常常生长在常绿乔木和桉树林。据说是同别的树种一道从澳大利亚被引入夏威夷。
头套鹿花菌
  头套状鹿花菌(hooded false morel)学名为赭鹿花菌(Gyromitra infula),人们可能会将这种褐色鞍状蘑菇与一种美味可口的可食用蘑菇(在食用前必须煮熟)混淆。赭鹿花菌含有gyromitirin毒素,这种毒素在人体会转化为甲基联氨,甲基联氨是火箭燃料的原料之一。赭鹿花菌吃进腹中一开始或许没有其他蘑菇那么致命,但日子久了,它会逐渐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可能是一种致癌物。
大脑蘑菇
  鹿花菌(学名Gyromitra esculenta)一旦生食足以致命。它还因回旋状表面被称为“大脑蘑菇”。在西班牙、瑞典等地,仍有人将其煮熟后吃掉。鹿花菌通常被认为毒性不强。它还含有鹿花菌素,鹿花菌素可以产生甲基联氨。与其他许多种毒蘑菇不同,鹿花菌通常会引起神经性症状,包括昏迷和肠胃不适。
想了解更多食品安全常识,食品营养标签可访问“食安通 “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样的蘑菇太可怕了,不认识千万不要采摘吃。
高压风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