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原创]关于转基因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 [复制链接]

1#
最近绿色和平组织又爆料:某世界知名食品公司在中国销售的一种大众化食品中被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份,但是该食品包装上未做任何相关说明。一时间,舆情哗然,网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口诛笔伐比比皆是。但是经过对这些指责的分析,本人认为其决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转基因技术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对转基因食品的曲解和误解,再加之绝对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一些民间组织,如绿色和平的大力宣传,才使对转基因食品的舆论产生如此“一边倒”的态势。本人是转基因食品检测的专业人员,本人所在检测机构的转基因检测技术也已经通过了国家相关权威机构的认可,已对社会公开服务。因此,本人自认为在这方面了解的情况会比较多一点,想在此借中国食品论坛这块宝地,在网上共邀其它所有相关的专业人士,一起向公众普及一些转基因技术及其它相关技术的基本知识,虽不希望为转基因食品彻底平反,但至少使大家能转基因技术的真实情况有个了解,从而对转基因食品有个客观科学的认识;此外,更希望国内具有转基因食品检测能力的相关检测和研发机构能够借此加强学术和技术交流,互通信息,为应对不断发展的转基因技术和努力提高我国转基因食品检测的整体水平而努力。欢迎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2#

恩~~确实国人在食品方面知识了解太少。好象“转基因”已经成为一个不健康不天然的代名词!
TOP
3#

[em02]我想了解,支持楼主,我顶![em07]
TOP
4#

抛砖引玉之一:(以下仅是本楼主个人观点,若有不同见解,欢迎各位专家指点)转基因食品危险——这个观点鄙人不完全赞同。虽然转基因食品不一定完全安全,但也不能说转基因食品就一定危险,客观的讲转基因食品有一定的风险。风险和危险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同的两个概念。危险是指一定会发生或发生的概率比较大的不利情况,风险是指有可能或者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的不利情况,但在实际情况中不一定会发生或很少发生的不利情况。也就是说当这种发生概率很低,达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时,再危险的事也是安全的(至少是基本安全的);反之则再安全的事也是危险的。风险和危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所做每一件事情几乎都有一定的风险,所谓的危险与安全不过是风险的大小之分。所以,现在不是讨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还是危险的时候,而是讨论转基因食品与普通传统的食品相比,它的风险有多大的问题。鄙人认为只要是通过正规途径开发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并在严格的监管之下其食品风险和普通的传统的食品的风险是差不多的。转基因食品由于外源基因的引入而带来的潜在的风险是事实,但同时由于转基因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大幅度地减少了各类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使用量(某些品种的转基因作物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某些农药),从而降低了由于农药残留而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此消彼长。再说所引入的外源基因都是天然的,都是从自然中已经存在的生物体中分离出来的,可大部分的农药是人工化学合成的,是自然界中原本就不存在的物质,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对环境以及其它生物可能都有害处。更可怕的是许多农药无法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所降解,会长期存在于环境中,污染环境,并且能通过食物链向各种动物体内富集,也就是说,即使你每天从食品中摄入的农药量极少,远远达不到产生危害的程度,但是由于它无法从你体内排泄出去或被降解,不断积累在你体中,天长日久,其含量很有可能达到产生危害的程度。你是选择吃转基因呢!还是选择吃农药!其中的风险还是留给各位自己评估吧。
TOP
5#

抛砖引玉之二:草甘膦除草剂与抗草甘膦转基因农作物

杂草始终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应对方法主要是依靠各种除草剂。但是传统的除草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一般对人和动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有的甚至会有残留,从而污染环境;而且传统除草剂对土壤都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果残留在土壤中会导致土壤的板结和风化。另外,为了防止除草剂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传统除草剂一般在研发时都被设计为非广谱型除草剂,即一种除草剂只对某一种或几种杂草有毒杀作用,可是实际情况是,在农田里的杂草种类往往五花八门,农民为了更有效地除草,一般都施用混合型的除草剂,即将多种不同的除草剂混合后一起喷洒到农田里去,而且每一种除草剂的含量都必须达到规定的浓度才会起效,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成本。

与传统除草剂相比,草甘膦除草剂克服了以上缺点,优势明显。首先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的,非选择性的除草剂,一般来说任何高等绿色植物(无论是草本,还是木本的)都能被它毒杀。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要使使用混合型除草剂种植非转基因大豆的美国农民的种植成本降至单单使用草甘膦除草剂并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美国农民的种植成本,除非前者不使用任何除草剂,然而在现实中一般是不可能做到的。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条,是它是一种可降解无环境污染的化合物,现在已经确认在土壤、岩石和自然界的水流中广泛地存在着大量可以分解草甘膦的多种不同的微生物,而且这种降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根本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植物对草甘膦的吸收也主要是通过叶面和茎吸收,无法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原因很简单,草甘膦一接触土壤,就开始迅速地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而失去功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草甘膦是一种毒性很低的物质,研究发现即使有草甘膦进入人或动物体内,也能迅速地被人或动物的肾脏所吸收并排泄,不会在人或动物体内长期积累。更何况还有研究发现,草甘膦不会致突变和致癌,也不会影响动物的遗传稳定性,所以草甘膦是一种安全的除草剂。

草甘膦的这些特点是由其分子作用的原理所决定的。在自然界中,所有与生命活动相关的各种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合成而来的。而这20种氨基酸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合成的。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碳水化合物,即糖类。再以这些糖类为原料通过体内各种合成代谢途径及其合成酶来合成其它必须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激素等。植物能合成这全部的20种氨基酸。其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这三种芳香族氨基酸是通过莽草酸合成代谢途径合成的,在此合成途径中,有一种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酶)在其中起者关键性的合成作用。而草甘膦进入植物体内后能特异性地与EPSPS酶作用,使其失去作用,从而阻断莽草酸合成途径,使植物无法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这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继而阻断了植物蛋白质的合成,使植物迅速死亡。在微生物中大多数也有莽草酸合成途径,也有EPSPS酶,也能自行合成这三种氨基酸,但是微生物的EPSPS酶虽然与植物的EPSPS酶有着相同的生物学功能,但是其分子结构与植物的却有所不同,从而使草甘膦无法与之发生作用,自然不怕草甘膦了。这就是为什么微生物不怕草甘膦,发而能将其分解的原因了。但是动物的情况有和大的不同,绝大多数种类的动物只能合成这20种氨基酸中的一部分,其它种类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就拿我们人类来说,我们只能合成12种氨基酸,另外的8种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其中就包括苯丙氨酸和色氨酸,而酪氨酸的合成也是以苯丙氨酸为原料,通过羟基化酶的羟基化作用合成的,并不通过莽草酸合成途径,因为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都不拥有莽草酸合成途径,自然也没有EPSPS酶,所以无法像植物和微生物那样通过该途径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这三种芳香族氨基酸。这也正是草甘膦对动物几乎没有什么毒性的原因。

草甘膦虽然有如此众多的优点,但它也有其无法弥补的缺陷。由于草甘膦的广谱除草性,使其对农作物也有很大的毒害。因此,当197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在世界上首先生产出草甘膦除草剂(商品名为Roundup)后,其在全世界的应用并不广泛。直到1994年,孟山都公司又第一个研发出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中文译名抗农达)后,草甘膦的使用才真正得到推广(本楼主认为将草甘膦除草剂和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农作物品种捆绑式推广,这做法虽然有些阴,但从商业角度讲,却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主要是将微生物编码EPSPS酶的基因转入大豆中,使植物体内产生出微生物的EPSPS酶,由于植物本身的EPSPS酶与微生物的EPSPS酶具有相同的生物功能,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两种酶能和平共处。当草甘膦进入植物体内后,与植物本身的EPSPS酶作用,使之失去功能,但无法使微生物来源的EPSPS酶失去活性,因此即使植物本身的所有EPSPS酶被灭活,可微生物来源的EPSPS酶能取代植物本身的EPSPS酶,继续维持正常的莽草酸合成代谢途径的运作,从而使植物的生长不受草甘膦的影响。现在市场上的用来做豆油的转基因大豆,绝大部分都是这个品种的转基因大豆。

(以上为本楼主自己收集资料整理而得,若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