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慧聪食品工业网】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最便捷的传播渠道,尤其是移动互联已经占据人们生活的主导位置,只要轻轻点击就可“纵观天下”。如此便捷的传播途径,也为谣言开启“一片天地”,特别是食品谣言的传播,严重的干扰公共秩序,困扰他人生活。

网络食品谣言的传播途径

网络食品谣言泛滥的当下,公众感叹“生无可食”的同时,对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更是带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而打上“中国制造”的食品也面临着市场危机。那么,食品谣言是从哪些途径传播?

据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发布蓝皮书的调查显示,近六成的网络谣言通过微博传播占59%,网络媒体占据32%,微信与社交网站分别占据7%和2%。通过数据不难发现,微博平台开放性高,传播力度强,像一个公开的信息交流广场,人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发布时加入吸引视角的词汇,文章就会被疯狂转发,引发网民的热议,因而成为众多谣言的传播之地。

其次,网络媒体位列第二。很多热点事件未经核实,第一时间已经在媒体平台疯狂传播。由于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平台广泛,对于新闻没有严格的审核标准,一旦有媒体发布,随之各大媒体也会陆续报道,这也是网络媒体的弊端。网络是传播正能量的地方,反而成为谣言另一个传播途径。

网络食品谣言的传播特征

研究发现,越是贴近人们生活的“谣言”传播数量越多,例如,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相关、健康养生、防骗等。其中,食品安全类“谣言”文章占据绝大部分,而转基因、辣条、假鸡蛋、寄生虫、瘦肉精等也成为热搜关键词,只要与这些词汇相关联的文章,也会成为关注的话题。

网络食品谣言特征主要为分为五部分。特征一,恶劣的生产环境和肮脏的原料,通常描述令人作呕的加工环境、带病的牲畜源、寄生虫、添加剂等加工环节乱象来引发公众的恐惧情绪;特征二,将食用习惯与严重疾病关联,以“食物相克”及夸大不当食用方式引发的严重疾病,吸引民众视角;特征三,夸大某些食品保健养生效果,迎合人们急于寻求健康良方的心理,把普通食物包装成具有强大保健功效的食品;特征四,用“死亡”“疾病”等字眼传播,标题以“可怕”“恐怖”“致命”等唤起恐惧的词语,来激发读者的情绪;特征五,将成功人士作为目标群体传播,利用在事业成功后更注重健康的心理,以宣扬食品安全为爆点,散布食品安全威胁谣言。

从研究中反映出,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食物的品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仅单一的传播食品新闻肯定不被受关注,如果加上五大特征中的其中一点,或与热搜词汇相结合,相信肯定会成为热门文章,引发人们对于食物本身的恐慌或不信任,也从侧面反映出传播者对于民众心理动态的了解。

网络食品谣言的危害性

网络食品谣言不同于传统的谣言,借助了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匿名性,影响范围更大,损害后果更严重,而追溯传播源头更困难。尽管现行法律对网络谣言已有规范,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针织行动,但食品谣言不仅没有绝迹,相反却不断“春风吹又生”。

网络食品谣言对于国家来讲严重损害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对某些具体产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对谣言直接涉及到的生产企业、行业从业者产生巨大冲击,致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对于民众来讲,带来了极大的“安全焦虑”,不知何种食品能够放心食用,更怕危及到家人的健康,对于食品无任何信任感。而受此影响,为谣言提供新的传播土壤。

网络食品谣言的传播原由

食品谣言之所以有存在的市场,折射出人们趋利避害的价值选择倾向。同时,侧面反映出人们从众的社会心理,就像很多人为了健康会排斥某种食品,但又会为健康接受毫无根据的饮食建议,人们总是倾向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和证据。谈及食品安全,对每个人来说最有利的价值倾向就是安全和健康。

食品谣言能够满天飞,究其原因在于:一是企业间不正当竞争互相攻击,恶意捏造事实,诋毁商誉;二是某类食品确实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食品直接危害到食用者,或是引发某些疾病;三是有些食品谣言利用微博、微信平台,骗取粉丝的关注、转发,提升粉丝数量,进而提高自媒体平台的商业价值,甚至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用洪荒之力抵制网络食品谣言

对于谣言每个人都深恶痛疾,但触及自身健康时是否也成为了传播者?如何让食品谣言远离我们,需以共治破除谣言。

首先,加强市场监管。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注重“产出来”和“管出来”安全两手抓,加大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力度。强化问责,严惩不法厂商或企业,严格监管食品市场,让公众对食品安全建立起更高的信任度。同时,要建立起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平台,拉近消费者与科学真相的距离,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读、误解。

其次,加大对谣言的打击力度,刻意制造谣言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应该被严惩,不仅针对谣言制造者,更加针对谣言传播者。只有利用法律的武器,惩处造谣传谣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谣言。

第三,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通过主流媒体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专栏,进行食品安全的科普教育。建立“事实为先”的辟谣机制,公众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感性多于理性,有误解和疑惑时,科学权威的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相关辟谣信息就会迅速填补。

最后,互联网不能成为食品安全的谣言之地。要抓好网络食品谣言发现、研判、辟谣和治理4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有力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造谣、传谣行为。自媒体也要多理性思考、少盲目转发,对那些别有用心散布“为家人请迅速扩散”的谣言制造者要依法惩处。

网络食品谣言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蔓延、滋生,想要彻底根治,需要依靠民众、**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密切配合,努力让辟谣信息“跑赢”谣言信息,让谣言永远消失在网络中,还网络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