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新疆丫头子来说,米粉绝对是心中的“欧巴”——每次相见都满心欢喜,尤其是碰到爆辣那一款,轻则脸红心跳,重则声泪俱下。乌鲁木齐有特色的米粉店有不少,店面窄,进出店最挤、最费体力的米粉店,大十字的“玲玲米粉”当之无愧。

赶上饭点,窄如过道的饭堂,别说座位紧张,就连站位也难觅。10月8日中午两点,记者还没走到店跟前,就看到不时有人以冲出重围的姿态提着打包好的米粉走出来,“挤死了,看把我鞋子踩的。”“就是,好不容易挤进去,吃完花一身力气挤出来,又饿了。”不时有人抱怨和调侃。

出去几个人,才能进去几个人。外间收款台旁的3张桌子边上,站着等位的顾客,张望着连接着后堂的里间饭堂,盼望那4张桌子上用餐的人能再快点。偶尔有女孩忍受不了这种拥挤,想夺门而出,但转身看到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只好作罢。

这阵势如同春运时的硬座车厢,惟一不同的是少了高喊“啤酒饮料花生米,花生瓜子八宝粥,腿收一下”的列车员,取而代之的是提着打包米粉来回穿梭的服务员。

“玲玲阿姨去哪儿了?”要不是有顾客向款台询问,食客们还真没留意这事儿。

经过一番询问,记者来到马市巷葡萄长廊边,在开业不到半年的分店找到了“玲玲阿姨”。“我当年和你爸爸卖米粉的时候,年龄和你差不多,我们是白手起家,比你现在不知辛苦多少倍……”刚一进门,就听到“玲玲阿姨”在给女儿马慧传授生意经。

“玲玲阿姨”大名叫马学风,玲玲是她的乳名,1995年和丈夫马文祥在现在大十字的玲玲米粉店的位置开起了羊肉水饺馆,1998年改为米粉馆。

“水饺馆开了3年,生意淡,一些在附近上学的女娃娃跟我说‘附近开了一间米粉店,生意特好。’”一句话点醒了马学风,商量后,她的丈夫马文祥开始学习制作米粉,终于在1998年底将水饺馆改成了米粉店。

一份米粉,从汤、拌、炒清一色的4元价格,变成现在的15元(爆辣、加肉除外),顾客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大十字那个店那么小,为啥不早点开分店?”马学风解释:“接手这家店时,家里困难,手头没啥钱。要不是这个不起眼的犄角旮旯小店,我们也不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这么多年了,我们和顾客都习惯了这里。”

常吃米粉的人都知道,由于牛肉价格比鸡肉贵,一碗牛肉米粉比鸡肉米粉的单价要贵一两元。而在玲玲米粉店,两样的价格相同。

仔细观察端上桌的米粉,鸡肉的要比牛肉的肉量多一些。马文祥肯定了这一点:“店太小,到了饭点人呼啦啦地来,呼啦啦地走,为了方便米粉都定成了同样的价格,公平起见,鸡肉比牛肉量多一些。”

这家经营了18年的米粉小店走的是原味风格。5年前酱香米粉风吹遍乌鲁木齐,才跟风两天的玲玲米粉就被顾客强烈要求“改回原来的味道”。红彤彤的辣酱,嘎嘣脆的芹菜丁,“辣得真攒劲!”刚吃完一大碗米粉的杨雪纯额头上直冒汗,“米粉是细粉,更入味。”她不停地吸溜着嘴巴。
信息来自中国米粉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