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灵渠畔的千年故事婉转动人:当年,修筑灵渠的秦军将士,因水土不服和思念北方故园,许多士兵开始出现病态与倦意,为安抚人心,帐中将领以米浆制作面条状食物犒劳将士,于是,“桂林米粉”绵延至今。
    如何弘扬“桂林米粉”文化?不乏智慧的兴安人,乘着兴安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的东风,誓言将始于此的“名吃”与旅游商贸揉合,籍此聚人气、聚财气、聚名气。“兴安经验”也许不易复制,但兴安人敢于创新的思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4月28日-5月3日,第四届“桂林米粉节”依惯例在兴安举办。区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观米粉节盛况,游名胜古迹,赏旖旎风光,品正宗桂林米粉,兴安旅游怎一个“火”字了得。据统计,活动期间,兴安共接待游客3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27.4万元,与上届相比,分别增长218.2%和230.6%。其中,5月1日至3日,全县共接待游客1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90.8万元,创下兴安旅游的新奇迹。
    完善旅游“硬环境”
    近年来,兴安县委、县**十分重视旅游业在整个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植和发展,依托本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创新旅游工作思路,大力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硬环境”,是推动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县委、县**倾力将连接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项目纳入公路发展建设总规划,并在年度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及时掌握国家投资方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把通往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与通乡油路和通村油路建设结合起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近年来,通过多方筹资,投资扩建了通往乐满地、红军长征纪念碑园的道路,扩建和改造了通往华江生态旅游景区的22公里柏油路,铺设了灵渠分水塘南路旅游步行道。完成县城—白石、县城—漠川、升坪—猫儿山等公路改造。另一方面,加强旅游景区(点)停车场的建设,重点抓好灵渠水街景区、世纪冰川、猫儿山、超然派等停车场的改扩建。建设好县城进出口和各景区主要通道沿线的旅游与交通标志、公共信息标志。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投资旅游运输业,支持汽车客运企业成立旅游运输公司,开通旅游景区运输专线。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县投入以路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过2.3亿多元,全县旅游“硬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用心塑造“精品”
    兴安县加快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建设,充分发挥“精品”效应。投资近1亿元对古灵渠流经兴安县城长约一公里的街市进行了修复,形成了具有桂北民俗特色、秦韵浓郁的水街和秦城;投资 700多万元完成了“世纪冰川灵佛洞”一期工程;投资6亿元启动了乐满地二期工程建设;投资 200多万元修复了灵渠铧嘴,恢复了“铧嘴观澜”这一壮观景象。
    全县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猫儿山景区通过两年的重建工程已正式对外开放,新景区漠川“观音洞”去年底顺利建成营业。目前,灵渠和乐满地已分别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5A景区。该县还以开展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对具有旅游潜力的灵渠景区内南陡村、白石秦家大院、华江塘坊边和青殿等村作为旅游景点来改造建设,形成了具有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据悉,“五一”期间,华江生态旅游、灵渠景区、桂北古民居秦家大院等景点接待游客达10.8万人次。
    让文化结缘旅游
    历史文化名县兴安十分注重深度挖掘悠久的文化内涵,让文化与旅游结缘,以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县委、**注重研究地方文化、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碰撞后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桂北文化;深度挖掘灵渠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深度挖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和完善贺郎歌、龙船调、马仔调等民间文艺,请专家进行策划,将其与旅游结合起来,为兴安旅游注入民间文化,丰富了兴安旅游特色。如兴安挖掘桂林米粉历史,通过举办米粉论坛,让游客了解桂林米粉发源地在兴安,特别是在米粉节期间,在县城推出了桂北民俗荟萃一条街,向游客演绎古代制作米粉的过程,给桂林米粉节注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激发了游客的兴致。
    与此同时,兴安县委、县**十分重视旅游宣传促销,通过采取多形式的宣传和推介,不断提升兴安旅游知名度,拓展客源市场半径。一是采取“走出去”进行促销;二是借助新闻媒体宣传促销;三是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宣传促销;四是采取**补贴、景区优惠办法促销。
    在本届米粉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上,兴安飞出的“百灵鸟”罗宁娜、笑星潘长江、尹相杰、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小帅哥”黄鹤翔等明星的共同感受是“米粉好吃”。 潘长江更是直言不讳:“每次到桂林,我都会吃上一碗米粉,这次到兴安,我吃得更多,吃了5碗!”
    如今,经过不断完善创新的“桂林米粉节”已成为兴安的一块金字招牌,成为数十万兴安人津津乐道和乐于参与的盛宴。就连特意从南宁赶来兴安的蒋先生都说:“每届米粉节我都过来,每年都有新感受。每逢米粉节,兴安的大街小巷就像过大年一样热闹,兴安人真是将米粉文化做到了极致!”
信息来自中国米粉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