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的记忆里,家里很穷,连饭都不够吃,每一年的四五月份,家里就已经没有粮食,爸妈只能靠借,要不就上山找能换钱的树皮,晒干 拿去卖还钱买米。。。。

  80年代,到90年代初时非常的苦,没肉吃 肚子里没有油,饭吃多少觉得不饱,妈妈就去外婆找三角麦,但是很不好吃,可能怎么办呢?未能不饿肚子,饥不择食了。

   以上时的开场白时事实,当年想有饭吃就不错,现在改革开放,不单有饭吃,生活质量需要好,就有用大米加工成米粉之说,比如现在有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宁的老友粉 等等,在以前,广西的米粉是用来招待客人的,或者是逢年过节,才有得吃,比方来客人了,在家里煮上一锅米粉接待客人,再有就是结婚,嫁娶也就是用米粉上桌,因此广西有道,一天不吃米粉 心不欢。



  大部分的南方人,对米粉情有独钟,要么炒 要么煮, 干捞,都在行,我是南方人,对食物也是比较挑剔的人,不合口味我真不吃,但是这个新品的“百桂米粉”我就情有独钟,有时候出差坐火车,我都会随身携带一两桶我们公司自销的快餐粉,饿就在车上解决了,即省钱也方便,最主要的不像方便面那样上火。是一个纯大米加工 12道工序制作的产品,口味滑爽,柔润。
  北方出差一个礼拜,对北方 面食会有一些不习惯,带一箱米粉差不多吃完了,最可欣慰的是 我也是能吃的人,关键吃的还不胖,一直保持S.M码的衣服。

  结缘米粉的历程,是一个在校20多年任教潘老师,之后对创业的热爱从而发明了这个产品,下海经商,在经过三年研究 一千多个日夜,试产品,失败无数次,浪费原料十几吨,欠一堆债务,家里人反对,做他工作重返学校任教,一个月领6000元的工资也能养老的,不要费劲创业了,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潘老师面对压力与失败坚持自己的创业路程
     不认输的精神,终于在2015年下半年成功的把产品研究出来 并推向了市场,几经客户试吃,觉得产品不错,一点一点向工厂订货,从1件到10件 到100件 到1000件的米粉 慢慢积累了一些稳定的客户。现在基本在市场有稳定的客源,我做为公司的合伙人,也很佩服临近50岁的潘老师、创业精神,在这里我一定把产品打开更大的市场,让人多的人认识我们这个产品,从而接纳这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