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势造英雄,亦葬英雄。成功者欢呼的时刻,往往有一群哭泣的“不幸儿”。而他们,有可能还是昨日的英雄。基建大兴之时,钢铁企业的业绩冲天;上千元一瓶的白酒,曾撑起了多少酒企的“千亿市值梦”。

俱往矣,皆成空。如今,钢铁、煤炭等,专门盛产亏损大户。唯有“躺着赚钱”的银行,是稳健如一日的。至少,从过去十余年的数据,看起来是这样的。

“八项规定”的实施,直接促使白酒等行业,度过了“寒冷”的一年,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白酒行业的“寒冬”仍将持续。

2013年,白酒行业作别了十年的黄金期。五粮液下滑两成、沱牌舍下滑九成、水井坊巨亏,业绩下滑乃至亏损……

一位熟悉白酒行业的人士说,酒企给经销商支持的主要手段,包括促销、返点、报销市场推广费等,“比如原来经销商买100箱送一箱,现在变成送两箱或送部手机等”。去年,五粮液的销售费用,同比增幅高达49.72%,“公司给予经销商更多的销售支持所致”。

如何走出迷茫和寒冷,成为这些昔日“高大上”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中国白酒渠道经历了数次变迁,每一次变迁都对整个产业链上的参与者产生了重大影响。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白酒渠道的变迁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8年):国营糖酒阶段。当时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白酒生产企业的销售权牢牢掌握在各级国营糖酒公司手里。由于改革刚开始,民众对于白酒的需求扩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处于卖方市场,渠道上也有糖酒公司销售,因此白酒企业不重视市场运作。

第二阶段 (1989~1996年):白酒迎来了大流通**,个体户、流通商成为渠道的主导者。这主要因为1988年价格管制开放,国营糖酒公司体系被打破,更加灵活、高效的个体户、流通商成为了厂家与消费者的沟通桥梁。

第三阶段 (1997~2003年):白酒进入终端制胜阶段,谁拥有终端谁就拥有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消费水平的升级,白酒业逐步进入买方市场。一部分原始的经销商没落,而另一部分抓住酒店这一即饮市场终端的经销商胜出。

第四阶段(2004~2012年):白酒发展到以团购为主的复合渠道模式。与此同时,商超、酒店、名烟名酒专卖店、批发等渠道也普遍存在,电商开始萌芽。

第五阶段(2013年~至今):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传统渠道正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使信息快速传播,社会分工重构,白酒渠道链条上每个主体的利益将重新分配,消费者逐步掌握话语权,而紧靠消费者的电商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

未来,得用户者会成为最终的赢家。

消费者想要什么?酒真价廉。传统的酒通过省市区代、零售商超,再到消费者手里往往价格居高不下。比如一瓶酒从酒厂出厂价为100元,经过中间层层加价后,到消费者就可能变成500元以上。中间环节太长,流通成本过高,经销商互打价格战,导致假酒泛滥,消费者屡屡上当受骗。酒圣直购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变酒类传统流通结构,消费者通过酒圣直购平台下单后,酒从酒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不经过酒代理、酒经销等中间环节,确保消费者买到真酒,解决消费者购买假酒的烦恼。此外,酒圣直购还创建了全新的分润体系,将用户纳入分润体系中,首创用户买酒分红模式,将消费者变为投资者和经营者,消费者在平台一次消费,即可实现持续52周的按比分红,真正实现了喝酒不花钱。

纵观近三十多年的白酒渠道变迁,总体方向无疑是朝着消费者倾斜,渠道选择权逐步朝消费者转移,尤其是互联网**的到来,更是加快了这一趋势。这一特征,与家电业的渠道变迁何其相似!酒圣直购平台计划通过3年的时间,将打造成为中国酒业的主通路,引领中国酒行业进行一次彻底洗牌。对于传统的酒水经销商来说,一头具有强大互联网思维的巨兽已经悄悄跨界闯入,颠覆时刻也许已经到来。
一位多年深耕白酒行业的酒商这样表示:“酒圣直购平台解决了目前酒业市场所面临的痛点和难点,其用互联网免费思维和消费分红的思路来打开供给侧两端,这种模式前所未有,应该前途无量。”

在电商及互联网**,酒圣直购F2C模式(从酒厂直接到消费者)将价格优势和体验优势完美整合,是白酒渠道未来最有希望的新模式。F2C的大行其道,也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传统白酒经销商将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可能走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