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鲜奶中的芽孢是怎么来的?如何处理? [复制链接]

1#
鲜奶收购中发现很多芽孢,UHT后再保温37度二三天就很多小小点的菌落。常温二十来天就发现菌落,PH值一直在变化。
分享 转发
TOP
2#

  

细菌对原料乳的影响:UHT杀菌强度足以杀死所有的微生物营养体,但在杀菌前,一些微生物会发酵,将牛乳中的乳糖转化为有机酸(其中主要是乳酸),这样就会导致牛乳酸度上升,蛋白质热稳定性下降,牛乳在加工时容易出现结焦等现象。另外,微生物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酶,如脂肪酶、蛋白酶等,这些酶将分解牛乳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有些微生物酶经超高温杀菌仍然存活,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产品贮存期将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牛乳酸度升高、产生异味等一些不利于产品的变化。所以,生产UHT牛乳的原料乳细菌数和体细胞数应越少越好。

原料乳的细菌总数多数介于10000—100000cfu/ml,是随着饲养环境、管理、季节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

原料乳在挤出后在冷藏条件下保存,嗜温菌、嗜热菌等的生长、繁殖受抑制,嗜冷菌就成为生鲜牛乳中的优势菌。若原料乳中的嗜冷菌含量超过1000000 cfu/ml,则该牛乳中就会含有大量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些酶经UHT杀菌后仍可以存活。有证据表明,这些嗜冷菌只有在4℃条件才能大量出现,而且是在24小时迅速繁殖。

控制嗜冷菌的方法有两种:将牛乳的冷藏温度降至2℃,抑制生鲜牛乳中天然过氧化物酶活性,充二氧化碳气体和thermization处理等。在原料乳需冷藏的地区,我们可以先对牛乳进行thermization处理。thermization处理实际上就是初次杀菌。

[em05]
TOP
3#

要说就说得更详细一点,

另补充说明一点:

食品加工中灭菌的目的并不是使每单个包装的产品都不含残留微生物,而是保证所有的致病菌的存活和生长必须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因为要通过加热方法杀死所有的微生物是很难的。经UHT杀菌处理的牛乳接近无菌,乳酸小杆菌自不待言,就是杆菌芽孢也几乎完全死灭。肉素梭菌是公认的对公共健康危害最大的微生物,大多数保持灭菌就是基于它的致死率而设计的。

UHT产品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加工过程中残留的耐热性微生物和灭菌后再污染的微生物。UHT产品中残存的微生物可以是芽孢;或者是非耐热性微生物。

国内的超高温牛乳保质期一般在6个月以上,这与巴氏消毒牛乳和普通保鲜装牛乳具有具大差异。

UHT牛乳的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项目

指标

细菌总数/个·ml-1

≤10

致病菌

不得检出

大肠菌群/个·(100ml-1

≤50

酵母菌数/个·ml-1

≤50

霉菌数/个·ml-1

≤50

TOP
4#

控制好你们的奶源,减少微生物的污染!生产工艺上要进行预杀菌!
TOP
5#

奶源的总菌数是50万个,(可能不是cfu/ml计算方法),好象一般的都超百万。不知是不是设备UHT后的感染,只要保温三天后做37度培养都发现很多小点的菌落,普遍现象,找不出原因就死定了。

现在想做:用水做试验,看出来的结果,如果进去的没有出来的有则可能设备里有污点。

加一些Nisin,看看能不能抑制。

原料检测:从挤奶到贮罐到调配等一步步测芽孢数。

还有些别的什么措施?

谢谢上面的朋友的支持。

TOP
6#

可能有工艺的死角,你下车间去查查,尤其是丁字管路,CIP流量不够可能造成清洗死角,长期的清洗不到位就会造成大问题,或者是转向阀有应该保养的地方,要求你们的维修人员把阀都检查一遍!
TOP
7#

控制好奶源,减少微生物的污染!自己的奶源也一定要自查;生产工艺预杀菌温度提高到85度以上短时间杀菌,清洗流量流速每秒3米以上!
TOP
8#

控制好奶源,防止后道污染是关键!当然,设备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TOP
9#

hao[em01][em01]
TOP
10#

检测的结果如何呀?
TOP
11#

鲜奶的芽孢菌多来自奶站的污染,检查下奶站的收奶贮奶设备是否清洗干净
TOP
12#

不用检查了,肯定不干净.十家奶站十家不干净,苍蝇漫天飞,老鼠偶尔也会光顾,还有失足落奶的,两天后卖奶才发现.
TOP
13#

哈哈,那肯定变成白老鼠了

[em01][em01][em01]
TOP
14#

以下是引用阿杜在2005-9-16 12:49:00的发言:
不用检查了,肯定不干净.十家奶站十家不干净,苍蝇漫天飞,老鼠偶尔也会光顾,还有失足落奶的,两天后卖奶才发现.

支持你的说法!
TOP
15#

哎呀,看来大家都是有实际经验呀,不错!如果工艺设计不合理,清洗不到位,会让你很难受的,定期骚扰你一把.工艺设计看来一定要合理,不要认为这道工序没有用,那道工序没有用,实际干起来,就知道他的厉害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