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求助]桶装水的质量手册与管理文件 [复制链接]

1#
请各位仁兄帮忙,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2#

没有人可以帮到我吗?

TOP
3#

各位师兄师姐:

     等待着你们的帮助

TOP
4#

操作要求
1.按程序正确完成个钻(凿)井机及附属设备的安装。
2.正确安全地进行在用钻(凿)井机及提下井泵机械的各种操作。
3.能初步判断钻进地层,适宜地调配、调整钻具、冲程。
4.较熟练采取岩样,并能进行初步鉴定及钻进编录工作。
5.按设计要求在钻(凿)井施工中正确地配制和使用泥浆。
6.能正确地进行洗井和提下井泵机械设备的各步安装和卸拆,能按设计要求的方法、程序进行洗井,并对在用的机械设备能做正常地维护保养工作。
7.能及时发现施工中的机械或孔内及井内异常现象,并能处理简单故障。

1.2 中级水井工
知识要求
1.掌握有关地质、水文地质知识。
2.熟知《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和《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3.熟知两种类型钻机(冲击、回转)和两种井泵构造、工作原理和常用钻机技术规格性能、安全使用、维护保养办法及一般易发生的故障的预防、处理方法。
4.熟知各类井泵及空压机、活塞、二氧化碳等常用洗井工作原理、方法和适宜条件。
5.熟知在用钻井机械、钻(凿)洗井及提下井泵的动力设备和配套设备性能、正确操作及维护保养方法。
6.了解对不同材质井管、过滤器起腐蚀、损坏作用的水质及与水井相关的水质知识。
7.了解所在地、市辖范围各地区地下水水质概况。
8.掌握一般机械识图和简单零配件绘图方法。
9.具有计算机应用的一般知识,且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操作要求
1.熟知供水井施工及提下、维修各类井泵工艺、程序和操作规程,组织领导完成新建(维修)一般供水井施工工程。
2.熟悉在用钻机及提下井泵机械和附属、配套设备性能,排除一般机械故障。
3.正确判断钻进地层,确定适宜钻进方法,适时调配或改制钻具。
4.钻进及提下井泵工程中熟练分析判断孔内出现的一般事故并及时排除,对较困难的事故能提出适当的处理方法。处理方法确定后,能组织实施。
5.根据设计要求,组织并进行各种情况下的抽水试验的设备筹备、安装和试验工作及正确大修各类井泵。
6.组织对钻机及提下井泵机械拆修、部件更换工作。
7.根据实际测试资料分析判断井管或滤水管破换原因、部位,提出可能解决办法,处理办法确定后,能组织领导实施。
8.能识常见机械图、绘制一般工具、零件加工图。
9.对初级工示范操作,传授技能。
TOP
5#



      
文  件 瓶装水、大桶水饮料卫生清洗、消毒管理      
版本号 第一版 密  级 普通      
编  写 技术科 页  数 第1页/共8页      
1、目的
   为确保饮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安全卫生,防止污染事故发生,保证产品质量和人员身体健康。
2、适用范围
   二分厂
3、职责
3.1二分厂负责过程卫生清洗、消毒的执行
3.2品控员负责过程卫生清洗、消毒的监控
4、定义
4.1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4.2合格:满足要求。
4.3不合格:不满足要求。
5、程序说明
5.1、个人卫生管理规定
5.1.1生产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要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不得化妆,不得佩带手表和饰品,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带入车间.
5.1.2任何人员进入车间时必须按顺序穿着工作服、帽、服、鞋并经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车间,离生产车间时必须按顺序换下工作服、帽、鞋。
5.1.3工作用衣服、帽、鞋应保持清洁,
5.1.4


进入车间清洗消毒程序:


5.1.5进入灌装车间的程序:    
编  写  审  核  批  准  
  
      
文  件 瓶装水、大桶水饮料卫生清洗、消毒管理      
版本号 第一版 密  级 普通      
编  写 技术科 页  数 第2页/共8页      


5.1.5.1灌装车间生产人员工作服、帽等应穿戴整齐,头发不得外露,工作服应完全盖住内衣。
5.1.5.2灌装车间生产人员每工作2个小时用75%酒精消毒手套。
5.1.5.3灌装车间生产人员出车间时,不得将正在使用的工作服、帽等带出更衣室。工作服、帽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洗、消毒。
5.1.6其它工序生产人员工作服、帽穿戴应整齐,不得将正在使用的工作服、帽等穿出车间。制瓶车间操作人员应带手套,并隔2个小时用75%的酒精消毒手套。
5.1.7车间生产人员有下述行为者,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清洗、消毒。
5.1.7.1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之后;
5.1.7.2上厕所之后;
5.1.7.3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它活动之后。
5.1.8 有皮肤切口或伤口的人员,不得从事灌装线上的工作。
5.1.9 严禁在生产区域内吸烟、吃食物等以及做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5.1.10进入生产加工区域的其它人员(包括检验人员、参观人员等)均应遵守以上规则。
5.2设备卫生管理规定
5.2.1砂滤罐遇到下述行为者,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清洗、消毒。
5.2.1.1需要停产12小时以上或出水压力≦0.2Mpa、进水压力≧出水压力0.05Mpa时,应对砂滤罐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应冲洗至无肉眼可见物。
    
编  写  审  核  批  准  
  
      
文  件 瓶装水、大桶水饮料卫生清洗、消毒管理      
版本号 第一版 密  级 普通      
编  写 技术科 页  数 第3页/共8页      
5.2.2活性碳罐应根据以下情况进行清洗、消毒或报废活性碳。
5.2.2.1需要停产48小时以上或出水压力≦0.2Mpa、进水压力≧出水压力0.05Mpa时,应对活性碳罐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应洗至无肉眼可见物,但应注意活性碳是否流失。
5.2.2.2停产两周以上要开始生产前或必要时,排干罐内积水,用蒸汽消毒、再生8-10小时后让其自然冷却。蒸汽温度应控制在100-110℃之间。
5.2.2.3当出水余氯超过规定要求(≧0.1ppm),而且使用蒸汽再生后未能降低出水余氯含量,应更换活性碳。
5.2.3微滤器应根据以下情况进行清洗、消毒或报废滤芯。
5.2.3.1每天:用清水冲洗过滤器。
5.2.3.2每周或停产10天以内:先用清水冲洗过滤器,再用50ppm漂白粉溶液液浸泡过滤芯10分钟(停产时长期浸泡)。生产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冲洗时间10分钟以上)。
5.2.3.3需要停产10天以上,按以下程序清洗消毒/P>



5.2.3.4当微滤器进水压力≧出水压力0.15Mpa、或出水量低于设计出水量时,并经清洗后未能降低进出水压力差或增加出水量时,应更换滤芯。
5.2.4反渗透系统应根据以下情况进行清洗、消毒、除垢或更换反渗透膜。
5.2.4.1 停产24小时,每次用清水清洗30分钟。
5.2.4.2每周或需要停产(指纯净水)10天以上的卫生清洗、消毒:

  


    
编  写  审  核  批  准  
  
      
文  件 瓶装水、大桶水饮料卫生清洗、消毒管理 编     号    
版本号 第一版 密  级 普通 文 件 修 改    
编  写 技术科 页  数 第4页/共8页 颁 布 日 期    
5.2.4.3每年或出水电导率升高(≧8.0)、产水量降低(≦25T/H)、系统压力升高(≧1.3Mpa)时的卫生清洗、除垢 :


5.2.4.4当出水电导率升高至≧10.0、产水量降低至≦25T/H或满足不了生产要求、系统压力升高至≧1.35Mpa时,并通过卫生清洗、除垢后未降低以上指标,应更换反渗透膜。
5.2.5储水罐、臭氧混合罐、管道、三合一灌装机的清洗、消毒。
5.2.5.1停产48小时以上或连续生产一周:生产前用100ppm漂白粉(或0.5%的甲醛)溶液浸泡1小时,再用臭氧水冲洗30分钟至无氯或甲醛残留。
5.2.5.2停产48小时以下:用臭氧水循环清洗30分钟。
5.2.5.3在生产过程中,停产2小时以下:开机前排空臭氧水储罐和灌装机,再用臭氧水循环清洗5分钟,灌装机排水15分钟。
5.2.5.4在生产过程中,停产10分钟以下:让臭氧水循环混合,可随时开机灌装。
5.2.6送盖器、理盖器、导盖轨道等与瓶盖有接触的元器件:每班用75%的酒精喷洒消毒。
5.2.7理瓶机的清洗、消毒:每班用干布擦洗干净,每班用75%的酒精喷洒消毒。
5.2.8输送带的清洗、消毒:每班用干布擦洗干净,每年将输送链卸下清洗干净。
5.2.9空调、空气净化系统:每季度对初效、中效进行清洗消毒。每两年(或破损)更换初、中效
过滤袋。每两年(或车间净化度达不到要求)更换万级和百级层流过滤器。空调机、通风管道、
过滤器的消毒参照车间消毒程序。    
编  写  审  核  批  准  
  
      
文  件 瓶装水、大桶水饮料卫生清洗、消毒管理      
版本号 第一版 密  级 普通      
编  写 技术科 页  数 第5页/共8页      
5.3车间卫生管理规定
5.3.1制瓶车间、水处理车间、空调机房和瓶盖储存间的卫生清洗、消毒。
5.3.1.1每天应保持车间干净、卫生和干燥,防止车间地面积水,除特殊原因外禁止在制瓶车间里
面用水。
5.3.1.2 每年对车间的墙壁、玻璃窗、天花板、地板和暗沟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5.3.2灌装车间、瓶盖消毒车间、更衣室的清洗消毒。
5.3.2.1停产(春夏季12小时、秋冬季24小时)以内的生产前消毒:保持车间卫生,停产期间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车间。停产后用紫外灯照射灭菌30分钟,生产前再用紫外灯照射灭菌60分钟(注意紫外灯累计使用时间≤500小时)。
5.3.2.2春夏季每2天或停产24小时、秋冬季每5天或停产48小时以上的生产前消毒:用200ppm的二氧化氯进行喷洒消毒。喷洒时应起动通风系统,喷洒完成后关闭通风系统,同时打开紫外灯照射1小时。
5.3.2.3春夏季每10天或停产2天、秋冬季每30天或停产5天以上的生产前消毒:用500ppm 的二氧化氯溶液自然逸散2小时以上,逸散时每15分钟起运风机运行3分钟。
5.3.2.4每月对车间的墙壁、玻璃窗、天花板、地板和暗沟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5.3.2.5每10天对车间的洁净度、菌落数进行检测,如尘埃数、菌落数超标时应及时清洗通风系统
的各级过滤器。如果清洗后还未能达到要求。应视情况更换一部份或全部过滤器。
5.4、工器具卫生管理规定
5.4.1在生产过程中进入灌装车间的工器具应进行清洗、消毒,并按指定位置存放,禁止将工器具直接与地面接触;其它车间的工器具应保清洁、卫生。
5.5.3瓶盖应存放于通风干燥处,防止因潮湿而滋生细菌(特别是霉菌)。
5.6、工艺流程卫生管理规定
5.6.1每当停产后重新开机或更换生产品种,应按下面要求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水排放(排放时应包括各取样口)。
5.6.1.1停产6小时以上,排水30分钟。
5.6.1.2停产12小时以上,排水60分钟。
5.6.1.3停产24小时以上,排水90分钟。
5.6.1.4停产48小时以上,排水120分钟。
5.6.1.5生产纯净水后转换生产矿泉水时,需要用矿泉水排放60分钟。反之则排入30分钟。    
编  写  审  核  批  准  
  
      
文  件 瓶装水、大桶水饮料卫生清洗、消毒管理      
版本号 第一版 密  级 普通      
编  写 技术科 页  数 第6页/共8页      
5.6.2排放结束后应对各取样口取样做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自来水标准。如检测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应对上面的排水时间进行调整。
5.6.3每年不少于两次对矿泉水、纯净水进行全面检验。
5.6.4原料水在灌装后臭氧浓度应保持在0.3-0.5ppm之间。
5.6.5空瓶在清洗、消毒前细菌应≦2000个/瓶,消毒后应≦100个/瓶。
5.6.6瓶盖在清洗、消毒前细菌应≦250个/盖,消毒后应≦25个/盖。
5.6.7瓶盖处理车间、灌装车间空气洁净度应≦10000级,浮游微生物≦35个/m3;灌装区空气洁净应≦100级,浮游微生物≦5个/m3。
5.6.8工器具微生物检测≦600个/㎝2。
5.7化学清洗液、消毒液的配制
5.7.1  25ppm、50ppm、100ppm、200ppm、500ppm二氧化氯溶液。
取1kg的二氧化氯消毒剂到入塑料容器,加入10kg的水,再加入0.1kg的活化剂,搅拌混
匀,放置10分钟,然后再加入110kg的水混匀,即为50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再取100kg的500ppm
的二氧化氯溶液分别溶于150kg、400kg、900kg、1900kg的水中,即成为200ppm、100ppm、50ppm、25ppm的二氧化氯溶液。
5.7.2  2%盐酸溶液
取浓盐酸(36%)5.6升溶于94.4升水中,即成为2%的盐酸溶液。
5.7.3  2%氢氧化钠溶
取氢氧化钠2kg溶于98kg水中,即成为2%的氢氧化钠的溶液。
5.7.4  2%柠檬酸溶液
      取柠檬酸2kg溶于98kg水中,即成为2%柠檬酸溶液。
5.7.5  2%三聚磷酸钠溶液
取三聚磷酸钠2kg,溶于98kg水中,即成为2%的三聚磷酸钠溶液。
5.7.6  1%EDTA溶液
取EDTA 1kg溶于99kg水中,即成为1%的EDTA溶液。
5.7.7  0.5%、0.8%甲醛溶液
取36%的甲醛溶液1升分别溶于71升、44升水中,即成为0.5%、0.8%的甲醛溶液。
5.7.8  0.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
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0g溶于99.75kg水中,即成为0.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    
编  写  审  核  批  准  
  
      
文  件 瓶装水、大桶水饮料卫生清洗、消毒管理      
版本号 第一版 密  级 普通      
编  写 技术科 页  数 第7页/共8页      
5.7.9  75%乙醇溶液
取95%乙醇溶液0.85升加水0.27升混匀,即成为75%乙醇溶液。
5.7.10漂白粉溶液
5.7.10.1配制方法:将10Kg漂白粉倒入塑料容器中,加入90Kg水,经搅拌混合后,加盖紧密,于阴暗处放置24小时,即成10%的漂白粉溶液;取1Kg母液分别溶于99Kg、249Kg、499Kg的水中,即成为250PPm、100PPm、50PPm的漂白粉消毒溶液。
5.8化学清洗液、消毒液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5.8.1 剧毒、强腐蚀性、易燃、易爆化学物资,须经领导批准后,方可领发,发放时,双方当场交
接,必须交待物资使用注意事项和要求。
5.8.2 对化学物资取用时,要细心阅读警告标识,如不知情,须向有关人员询问清楚后再取用,否则不得取用,并且要穿戴合适的防护衣物、手套、鞋及护目镜、面罩等。
5.8.3对化学物资储存、运输、使用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防止受热、摩擦、撞击,要储存在阴
凉通风良好之处,不得碰撞、不拖拉、不翻滚、不剧烈摩擦。
5.8.4 剧毒、腐蚀性、易爆化学物资存放时要与食品加工原料分开堆放。
5.8.5 清洗、消毒时,氢氧化钠、盐酸、二氧化氯、甲醛等强碱、强酸、强氧化剂、腐蚀性很强,应注意安全,清洗、消毒人员应穿好劳保工作鞋等,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在清洗、消毒时,至少有一名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
5.8.6 清洗、消毒时应注意管道连接的设备和线路的保护措施,以防强碱、强酸、强氧化剂的腐蚀而损坏,并注意管道连接滴、漏现象。
5.8.7 在清洗、消毒时,应注意清洗、消毒对象。
5.8.8 在清洗、消毒时,被热水或蒸汽烫伤时,要用酒精或青草油擦试,被酸、碱溅到,应马上用水冲洗,然后立即送医治疗。
    
编  写  审  核  批  准  

TOP
6#

谢谢

TOP
7#

比较全面[em01]
TOP
8#

不错!
TOP
9#

[em01][em01][em01]
TOP
10#

学习学习!

TOP
11#

5.1.4怎么没有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