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它似蜜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它似蜜的故事             ——转自中国伊斯兰在线,作者:黑客买提   今天我几乎在所有的店铺都吃了闭门羹,令人不解的是,这些铺子门口标明的营业时间都是到傍晚六点左右,为什么下午就关门了呢?好容易看到一家出租影碟店还在营业,我进去漫无目的地浏览了一圈,然后借机和店员搭讪,问为什么今天附近的店家都休息了,是否今天是个国家假日?店员耸了耸肩,告诉我今天好像是个什么“瑞典日”。她的表情告诉我,她知道今天是个假日,但是她并不想深究这个假日的原因。   我了解这个国家和瑞典之间的微妙关系,瑞典语在这里是第二官方语言,但是我一个说瑞典语的朋友提醒过我,晚上在街上说瑞典语有可能被醉汉袭击。因此,面对店员这样的回答,我也不便多问,匆匆道谢之后就离开了。整个镇子几乎成了“死城”,就连我计划用来打发时间的图书馆也大门紧闭。唯独几间快餐店还在营业,看上去生意还不错。不过我已经计划自己做一顿饭,而主菜便是初次尝试的清真名菜——“它似蜜”。   18世纪中叶,沙俄帝国蠢蠢欲动,直接威胁着中国北方。乾隆领导下的清廷做出了颇具远见的战略决策,在准葛尔以及塔里木盆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征讨,从而巩固对西北的控制,形成了针对沙俄中亚领地的缓冲区。更重要的是,西藏、戈壁、蒙古这一环环相扣的防御链,保护了中国皇族的故土满洲利亚,就此维持了百年的平安。   清廷在征服天山南北的时候,受到了大小和卓木的顽强抵抗。经过一番争夺,清军终于攻克了南疆首府喀什噶尔和重镇叶尔羌,大和卓木战死,小和卓木在流亡途中也被斩杀。传说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大小和卓木的一个亲族临阵倒戈,使得战局突变。战后清廷为了嘉奖这个家族,给予加官进爵。同时这个家族中的一个少女伊帕汗也被远征军带回京城,成了乾隆的妃子。故事到这里就出现了很多版本,以下的版本是有关“它似蜜”这道菜的:   伊帕汗有一个恋人叫马穆提,追随小和卓木作战,最后逃往浩瀚国(今阿富汗)。在最后一场战役中他们全军覆没。马穆提原本要在沙场上求得一死,但是临危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的爱人还在盼望自己回去,所以一时心软,从战场上逃脱。然而,他回到喀什噶尔之后,却得知自己的心上人已经被献给了清朝皇帝做小老婆。马穆提当时怒发冲冠,他顾不上歇息,就孤身穿越了茫茫的戈壁大沙漠,一路风尘辗转,去京城找伊帕汗。   来到京城之后,马穆提发现这里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他原来准备马踏连营,挑开一顶顶帐篷把伊帕汗救出来。然而,紫禁城墙高十几米,层层重兵把守,根本就无从下手。他这里更是举目无亲,寸步难行。幸好马穆提看到一家饭铺的招牌上书写着古兰经文,于是走了进去。店主看他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念他是个漂泊的穆斯林同胞,就把他收留在店里做了名伙计,间或教给他一些烹饪技巧,以便将来可以谋个生计。马穆提想自己原来也是一个贵族子弟,如今却在异乡沦为一个厨子,悲愤异常。但是为了伺机搭救恋人,也只好在这灶台上忍辱度日。   不过,机会很快就眷顾了马穆提。这一天宫里来人晓谕,说西域来的皇妃吃不惯中原的饭菜,如果哪个厨子烧出来的菜能够博得皇妃满意,则赏黄金百两。店主说此间店铺业绩平平,岂敢攀高上御膳房献丑。正要拒绝,马穆提在一旁接过话来,说自己要去。店主大惊,他知道马穆提学艺时间不长,上宫中做菜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皇亲国戚们吃的不满意了,有杀头的危险。然而马穆提雄有成竹,因为他知道伊帕汗喜欢吃什么,她吃出了家乡的味道,自然要约自己见面,于是就可以借机把她救出。   这一天,一个西洋教士来宫中给妃子作画,伊帕汗选中了一套武士盔甲作为行头。教士很奇怪,他问,别的妃子都喜欢绫罗绸缎,珠光宝气,为什么你偏偏要穿戎装作画呢?伊帕汗说,这就是自己的本色,将来这幅画流传后人,大家看到的才是一个真实的自己。同时,伊帕汗也借此来思念在战场上冲杀的恋人。来京城之前兄长哄她说,马穆提早已经随小和卓木战死。然而她怎么也不会想到,马穆提此时正在后厨房为她做菜。   马穆提知道伊帕汗喜欢肉类食品,同时也和一般的女孩一样喜欢酸甜的口味。于是,他在羊肉片中加入甜面酱和水化淀粉,搅拌均匀。然后,他用冰糖末、酱油、米醋、姜汁、淀粉,调成汁芡。在锅中放入半斤油,下入浆好的羊肉片,将羊肉炒到溜滑之后,把羊肉从油中捞出,把油倒掉。之后,重新架锅上火,下入羊肉,然后浇上芡汁不断翻炒,直至芡汁均匀地包裹在羊肉上,既可出盘。   御膳房的主厨端详着马穆提的这道菜,不禁满腹狐疑。他们先前做了多少山珍海味,都没有讨得妃子的欢心,这么一盘子黑糊糊的东西就可以吗?然而他哪里知道,这道菜中寄托着马穆提对恋人的思念和期待:香纯的羊肉,代表着故乡的草原;冰糖是雪山冰峰;而爆炒则借以表达炎炎的戈壁沙漠和自己炙热的爱慕之情。   开饭的时候,伊帕汗的画像还没有完成。她来不及脱掉这身盔甲,就来到餐桌品尝马穆提刚刚炒得的羊肉。果然,羊肉一入口,伊帕汗就吃出这是正宗的故乡佳肴,萌发出思乡之情。立即吩咐旁边的侍从请做这道菜的厨子上殿相见,眼看一对恋人就要重逢——然而!!就在此时,刚刚下了朝的乾隆突然不适时机地出现。侍从只好暂时退到一边,不敢让外人惊动皇帝御驾。   乾隆看伊帕汗吃的很高兴,就夹了一片羊肉。尝过后他说,这羊肉怎么好象蜜一样甜啊,难怪爱妃吃的如此高兴?可是,伊帕汗所吃出的哪里只有甜蜜这一种味道,她尝到的是草原戈壁上生机勃发的野性,以及生活中交织在一起的种种酸楚和甘美。马穆提虽然厨艺不佳,但是他用自己的心灵炒出了这道菜,其中诉说了多少感怀。这些岂是乾隆这个老头子可以理解的?他看伊帕汗倾情于这倒菜,为了讨好她的欢心,就吩咐旁人说,给炒这个…它,它似蜜的这个东西的厨子重赏!于是这个菜在中原便因此而得名为——“它似蜜”。   吃完了饭,乾隆又赖在伊帕汗的宫里看画师给她作画。于是伊帕汗更是无法请厨师来见面。乾隆看到伊帕汗手握着短刀,脸色一沉。呵斥旁人说,不是不让她捧这些刀具的吗?还不把短刀给我收起来!原来,伊帕汗入宫之后,总是以死来抵御皇帝老儿的骚扰。乾隆怕她自杀,同时也怕自己受袭,总是吩咐伊帕汗的左右侍从不要让她舞枪弄棒,因此伊帕汗只好握着刀壳完成了画像。   这样拖下去,厨房里的马穆提等的不耐烦了。他得到了赏金,却没有听到伊帕汗传他见面,不禁万念俱焚。他心想,毕竟伊帕汗在这个仙境般的宫殿中已经满足于奢华的生活,不再思念家乡了,自己抢回她的人,又怎么能抢回她的心呢?失望之际,马穆提倒觉得是一种解脱,于是便扬长而去。   第二天,伊帕汗点名还要吃它似蜜。马穆提已经不在了。不过马穆提制作它似蜜的过程,御膳房的主厨都已经看在眼里,这么简单的工序,很容易模仿。他便东施效颦,自己动手做了它似蜜。可是伊帕汗怎么也吃不出昨天它似蜜的味道,只感到甜腻,于是又闷闷不乐。乾隆知道后,便命人去把昨天的厨子找回来。然而当侍卫到那间饭馆要人的时候,店主告诉他们,昨天马穆提留下了一百两黄金,不辞而别,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也没有人知道他向何处去。   从此,伊帕汗又陷入了抑郁寡欢的生活,乾隆倒是一直对她很钟情,在紫禁城的西南角,也就是今天新华门,给她修了一个“望月楼”,在外面按照喀什噶尔的风貌修建了清真寺、叫拜塔、集市、花园,还找来了很多伊帕汗故乡的人在哪里定居,以便她每天可以望见自己熟悉的街市。然而这样也并没有让伊帕汗愉快,当时一个宫廷诗人以此情形做诗一首,大意就是:“那边的叫拜塔,好似我的家园,它在黎明中出现。远处传来母语的旋律,是我儿时的歌谣。然而它们总是有着相同的结尾,图让我期待和悲伤。我多想听到同胞的声音啊,它们带我重返故乡。”      伊帕汗,后来被加封为“容妃”,也就是民间所传说的“香妃”,卒于1788年,关于她的下葬之地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北京,有的说是河北,还有的说她嫂子不辞辛劳地把她的埋体运回了喀什噶尔,葬在了祖先的麻扎中。但是这些对于伊斯兰教徒来说并不重要,穆斯林自有穆斯林的归宿。至于马穆提,我猜测他很有可能留在了北京,因为自他隐遁之后,“它似蜜”这道菜开始在京城大街小巷的清真饭馆流传,其中滋味,自有后人品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2 11:11:01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