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讨论]2004年中国酿酒行业分析报告 [复制链接]

1#
前言   2004年的中国经济,是加入WTO后稳定发展的一年,国民经济稳步提升,人均消费水平得到提高。纵观2004年的中国酒业,也是在一片风光旖旎、多元多维的变化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盘点总结2004年的中国酒业,是为了细细品味陈年的余香,更是对新一年中国酒业更多精彩的向往!   一、2004年中国酒业的基本概况:   1、2004年中国酒业的生产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2004年我国饮料酒总产量约为3464.48万千升,其中白酒为311.7万千升,同比增长2%;啤酒为2910.05万千升,同比增长15.2%;葡萄酒为36.73万千升,同比增长14.7%;黄酒180万千升;果露酒26万千升;酒精为285.96万千升,增长12.5%。   各酒种产量前十名的省份排序分别为:    啤酒:山东、广东、黑龙江、浙江、辽宁、河南、江苏、福建、北京、安徽。   白酒:山东、四川、江苏、河南、安徽、辽宁、湖北、吉林、内蒙古、河北。   葡萄酒:山东、河北、天津、新疆、吉林、北京、河南、甘肃、安徽、云南。   酒精:山东、吉林、黑龙江、河南、江苏、广西、天津、云南、四川、安徽。   2、2004年中国酒业的效益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2004年中国酒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约为1478.77亿元, 利润完成101.9亿元,完成税金227.85亿元。   其中:   白酒完成销售收入613.0亿元,比去年增长12.41%;利润完成58.66亿元,同比增长38.77%;完成税金100.10亿元,同比增长9.87%。   啤酒完成销售收入623.94亿元,比去年增长17.58%;利润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32.72%;完成税金111.35亿元,同比增长13.1%。   黄酒完成销售收入37.74亿元,比去年增长16.11%;利润完成2.97亿元,同比增长16.11%;完成税金3.77亿元,同比减少0.65%。   葡萄酒完成销售收入74.34亿元,比去年增长17.06%;利润完成8.45亿元,同比增长12.07%;完成税金9.30亿元,同比增长4.3%。   果露酒完成销售收入31.3亿元,比去年增长16.11%;利润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39.00%;完成税金3.33亿元,同比增长69.45%。   酒精完成销售收入98.44亿元,比去年增长35.13%;利润完成2.18亿元,同比增长104.00%;完成税金5.61亿元,同比增长15.83%。   各酒种按效益情况排序前十名分别为:    啤酒:   (1)税金:山东、广东、浙江、黑龙江、辽宁、福建、江苏、北京、湖北、四川。   (2)利润:广东、山东、湖北、四川、辽宁、福建、浙江、北京、广西、陕西。   白酒:   (1)税金:四川、贵州、山东、安徽、江苏、山西、广东、内蒙古、河北、北京。   (2)利润:四川、贵州、山东、内蒙古、安徽、江苏、山西、湖北、河南、湖南。   葡萄酒:   (1)税金:山东、天津、河北、北京、吉林、新疆、云南、甘肃、上海、宁夏。   (2)利润:山东、天津、河北、北京、陕西、上海、河南、云南、甘肃、辽宁。   黄酒:   (1)税金: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广东、北京、河南、湖北、福建。   (2)利润: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广东、安徽、广西、湖北、河南、北京。   果露酒:   (1)税金:海南、湖北、内蒙古、宁夏、广东、湖南、广西、江西、北京、上海。   (2)利润:湖北、海南、宁夏、内蒙古、广东、黑龙江、北京、山东、江西、湖南。   酒精;   (1)税金:江苏、黑龙江、河南、天津、山东、吉林、安徽、四川、广西、广东。   (2)利润:河南、山东、黑龙江、江苏、吉林、山西、四川、河北、广西、湖北。   3、2004年中国酒业的发展特点:   特点之一:产业结构不断完善,酒业盈利能力逐步提高。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逐步落实,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酿酒行业产业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从200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规模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结果来看,全国酿酒行业产量略有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在各酒种中,啤酒行业产量继续居世界第一位,且有望突破3000万千升大关,啤酒与葡萄酒的增长速度列各酒种前列。在2004年各企业解决原料涨价等不利因素,利润同比增长30.80%,又有较大幅度上扬。葡萄酒呈现朝阳产业的活力,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利润率。   白酒作为国家控制的产品,在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销售收入和利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利润增长近四成。2004年,四川、山东、安徽三个产酒大省产量下降,但经济效益都有增长。白酒产量前20位企业中有10个企业的产量下降,但销售收入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除1家下降外,19家企业都得到了增长。这说明在2001年开始执行的从量消费税的影响依旧存在的情况下,白酒企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果露酒、葡萄酒、黄酒等酒种得到高速发展。   特点之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向骨干企业集中,规模经济进一步凸显。   在白酒税制影响、啤酒原料涨价、葡萄酒基地遭遇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龙头企业品牌产品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有关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酒品的第一考虑因素   白酒行业前20位企业的利税总额达到104.77亿元,占全国白酒利税总额的87.08%;其中五粮液的税利总额占白酒税利总额的24.05%,利润占白酒总利润的41.77%;茅台的税利总额占白酒税利总额的15.18%,利润占白酒总利润的22.03%。2004年利润超过1亿元的企业为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全兴、河套、汾酒7家,7家利润总额达45.32亿元,占白酒利润总额的77.25%。   啤酒行业产品区域性消费特点较为明显,但随着青岛、燕京、珠江、华润等企业全国战略布局的逐步深入,啤酒品牌也开始突破地域。啤酒2004年利税总额超亿元的企业有29家,利税总额达到75.39亿元,占全国啤酒利税总额的53.34%。   葡萄酒行业中张裕、王朝、三家长城、威龙、华东七家企业的利税总额占本行业的87.66%;黄酒行业中绍兴黄酒集团、上海金枫、绍兴东风酒厂三家企业利税总额占本行业的49.63%;果露酒中海南椰岛鹿龟酒、湖北劲酒两家企业利税总额占本行业的60.39%。   特点之三:资本运作风起云涌。   2004年酿酒行业资本运营风起云涌。业外资本试水酒业,业内资本扩张企业整合非常活跃。2004年内,全国酿酒行业资本运作额达60亿元以上。   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外洋酒企业虎视眈眈的觊觎国内市场的态势,我国酿酒企业在规模竞争中,只有加快资本整合,资源整合,才会在更激烈、更讲游戏规则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特点之四: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是酒业不断的追求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消费者保健意识的增强等变化,根据市场的特点,如何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扩大市场需求,构筑合理的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利润最大化,成为我国酿酒企业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主题。   2004年白酒低度化趋势更为显著,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低酸、低酯、低甲醇类白酒和利用苹果、葡萄等水果作原料开发出的水果发酵蒸馏白酒,这些适应市场的个性化产品得到快速发展。强调卫生、安全、健康的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得到进一步重视。   啤酒企业纷纷进军高端啤酒市场,推出纯生化啤酒、不使用甲醛助剂啤酒等高技术产品的企业不断增多。   黄酒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黄酒企业一直在降低黄酒的甜度,生产以干酒、半干酒及半甜型酒为主体黄酒产品。绍兴黄酒集团的“纯生黄酒”项目,是目前黄酒行业中科技含量最高的生产线;采用冷冻过滤解决了一直困扰黄酒行业的黄酒沉淀问题。一些黄酒的名牌企业经济效益也大幅提高。  特点之五:区域化营销和抢占高端成为酿酒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我国酿酒企业在2004年普遍认真研究投入与产出关系,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在经历了盲目的广告酒时代、全面开花的铺货促销时代、产品开发时代、终端渠道时代等种种方式的营销手段,酿酒行业在2004年开始了在竞争中反思,在改进中不断探索新营销方式的举措。区域化营销成为酒类企业营销方式新的选择。   从2004年的全国酒类市场上看,不论是已经有市场基础的老牌企业,还是新品牌,酿酒企业不再一味地大面积的运作全国市场,而是转到有竞争力的区域市场上来,开始选择几个重点市场进行精耕细作,并由此辐射周围市场。而一些地方名牌酒品,更是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方优势,做好“家乡父老乡亲”的工作,成为一方诸侯,取得了可喜的利润。在2004年我国酿酒企业前100强中,有不少这样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大幅提高了效益。   高档酒树形象、中档酒占市场,是2004年酿酒企业比较统一遵循的发展措施。全国性的名优酒和一些地方名酒2004年不断推出高端产品,树立形象,抢占高端市场,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也为企业创造了不少的利润。如白酒行业中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全兴的水井坊等酒文化的深度挖掘;啤酒行业几大巨头纷纷在南方建厂,投资规模巨大,目的就是要抢占高端市场这块阵地。啤酒企业中青岛、燕京、华润、珠啤等企业的纯生化、高端啤酒、保健啤酒;葡萄酒行业的张裕、长城、王朝、威龙、通化等企业酒庄酒、年份酒、单品种酒、冰酒;黄酒行业中石库门上海老酒、帝聚堂等都在2004年的酒类产品市场上受到欢迎。    二、当前我国酒类产销存在的问题:   在食品行业中,酒类产品的利税仅次于烟草,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我国目前的酒类产销所存在的问题,制约了酒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问题之一:产品创新乏力。   目前,我国酒类企业生产盲目发展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产品供大于求,行业内部竞争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酒类生产企业数万余家,其中啤酒企业近500家,黄酒企业约700家,酒精企业200余家,葡萄酒企业200多家,其余均为白酒企业,小酒厂数目众多,规模较小,产品供过于求,行业内部竞争严重,这些企业大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国家对白酒消费税的调整,充分暴露了白酒生产中的问题,即对产品研发缺乏投入,产品缺乏创新。一些企业盲目追求产量,个性化产品较少,仿效代替了严谨的产品开发程序。啤酒口味也是渐趋雷同,葡萄酒同质化现象严重,黄酒口味变化不大。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问题之二:市场秩序混乱。   这种混乱表现在出现假酒和营销秩序混乱。   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十分严重,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国家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的从去年9月开始的“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果,更加说明了市场秩序依法治理的紧迫性。   问题之三:缺乏全国性规则,地方保护主义抬头。   地方保护主义一直是酒类产销秩序混乱,不能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地方法规对加强各地的酒类产销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些法规不同程度地保护了本地的酒类产销,限制或封锁了外地酒的公平竞争。   对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不能查实征税,造成了税收大量流失,同时使各地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平等。种种做法,严重地阻碍了全国市场地形成,造成了很多的不公平。
分享 转发
TOP
2#

支持! 我们很多像这样的资料都找不到 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