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奶和奶制品双重标准体系的客观存在
国际上,关于奶和奶制品的标准,事实上存在着两个不同层次的独立体系。
例如,奶酪(cheese)的IDF国际标准定义如下:
“新鲜的或熟化的、固体或半固体食品,由以下方法制备:
a以全脂奶,脱脂奶,部分脱脂奶,稀奶油,乳清稀奶油,或酪乳(buttermilk),或者是以上述物质的各种组合物,作为原料;经过皱胃酶或者其它适用的凝结剂的作用而得到凝乳;并且将其中的部分乳清排除;
b包括凝乳在内,只要是以来自于奶的各种加工物,作为基料进行制作并能达到a条款所规定的物理、化学和感官要求的成品。”
这里的a条款,是被奶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所普遍采用的一套定义,而b条款,则主要为奶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符合a条款的产品,一般为“天然奶酪”(naturalcheese);而b条款至少还覆盖了:
[1]以奶粉复原为原料的(reconstituted),或者以脱脂奶粉和奶油为原料的(recombined)cheese;
[2]不使用凝乳酶而制作的其它奶酪。
可见关于奶酪的两套标准体系是客观存在的。
具有普遍意义的另一个例子是《A级巴氏杀菌奶和奶制品法规,2001版》[美国保健与公共事业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公共卫生署(Public Health Service)/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在其《第一章专用术语的定义》里,界定了各种奶和奶制品,不仅明确了以生鲜奶(rawmilk)为原料的原则,而且规定了不同的加工工艺的技术参数。但是,其《第二章掺假或标签不规范的奶或奶制品》,在规定了“凡超越本法规所规定的范围,或其它相关法规的规定,都不得从事奶和奶制品的生产、供应、销售活动;也不得进行以销售为目的的广告宣传;更不得持有奶和奶制品的有效许可证,经营任何搀假和标签不规范的奶和奶制品。”之后,又声明“除非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对不完全符合本法规要求的奶和奶制品的销售,可能得到法定监督管理部门的特别认可。”同一文件中还明确:“对‘紧急情况’的定义是指,某个地区的奶类普遍且严重匮乏,而不是个别销售商存货不足。”
“不完全符合本法规所规定的奶和奶制品”,包括了以奶制品为原料,即我们所说的“二次”或“多次”加工制造,而得到合格的奶制品这样一种情况。“以奶制品为原料”,指的不仅是全脂奶粉或脱脂奶粉和奶油为原料的复原或再制,也包括炼乳的勾兑,以及直接应用杀菌过的液态奶等。
此外,他们还有一个“程序原则”:只有低强度热处理的奶和奶制品,才能作为高强度产品的原料;至于处于变质临界状态、甚至已经坏了的奶和奶制品,那就不能作为食品的原料了,但还是可以作为其它工业产品,如提取皮革和纸张的上光剂(干酪素)等的原料,当然所用的技术和设备是特殊的,常规的奶业加工设备是无法进行操作的。
还有,他们还配套制定了检验不同热处理强度所得到的不同液态奶的标准方法。
总而言之,美国的奶业法规和实践,从更普遍的法定意义上,不仅认可两套——其中一套是常规的,另一套是非常规的——奶和奶制品标准体系的存在;而且十分明确地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使用范围和时间条件,以及使用的程序和监督管理方法。
在欧洲以及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都能发现,存在着类似的规定或法规。
二、我国奶业“双重标准体系并行”所产生的矛盾性
奶和奶制品双重标准体系的客观存在,绝不意味着它们可以简单地同时生效。因为它们本质上是属于两个有着明显高低之分、不同层次的技术规范。如果对此缺少清醒的认识,势必造成奶业行业整体上的混乱。分析认为,我国奶业自从1983年起,尤其在最近的二、三年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梳理是不清晰的。
从我国奶业发展的历史来看,除了少数个别地区外,我国绝大多数人民消费奶的历史很短,而我国早期的近代奶品加工业,则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在沿海的开设租界的城市周边。当时主要是为了满足部分长期待在中国的外国侨民的特殊需要,以新鲜的“巴氏杀菌奶”为主产品,身价不菲;至于奶粉或炼乳或奶油或奶酪等则完全依赖进口。由于完全受欧美殖民者的控制和影响,遵循应用的全是当时的常规标准体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依然是只有北京和沿海的少数几个大城市中,为数不多的优裕家庭每日在喝巴氏杀菌奶。另有一些人是以炼乳、奶粉在家里自己冲调的复原奶为主,因为相对方便。当时在这些城市里的奶品加工企业,除了日常生产巴氏杀菌奶外,由于奶牛产奶量具有较大季节差异的原因,也生产部分奶粉和炼乳兼顾奶油以及乳糖、干酪素等联产品;北方和内地的奶品企业则一直以奶粉和炼乳为主,作为其它食品工业的原料和城市液态奶市场供应不足的一种补充。遗憾的是,当时我国归口管理食品的轻工业部,在工业统计时设立的奶制品科目里,只包括奶粉、炼乳、奶油等而没有巴氏杀菌奶产品。在这个阶段里,我国奶业发展不快,奶类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而所采用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尽管具体指标的水准有过数次变化,但总体上仍然全都属于常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