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食品安全方面相关报道 --看国外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复制链接]

1#

看国外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吃什么好?”是近期中国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随着一桩桩食品丑闻的曝光,人们对吃进肚里的东西越来越没底。尽管人们普遍对食品状况感到失望,但媒体的揭露正实实在在地打击着那些违法行为。也许食品丑闻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注定消除这一现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没理由坐视不理。

    学学国外的先进经验,树立珍视生命的观念,让全社会形成一张坚固的食品安全防护网。

  法国:4种质量标签 多重环节监管

  从立法、科研、风险分析和评估、食品安全监控到很多食品的全程跟踪系统,法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食品安全、打消老百姓的顾虑。

  法国的食品标签制度有很好的信誉,消费者可以放心地根据食品标签买到符合卫生和健康标准的食品。标签上除了产地、成分、口味、制作工艺、生产日期、有效期、荣获奖项、价格等基本内容,还能提供很多其它信息。

  法国食品共有4种官方认可的质量标签:红色标签、特殊工艺证书、生态农业产品标签和产地冠名标签,由农业部和经济财政部联合管辖的“竞争、消费和反欺诈司”予以认可,农业部和经济部分别委托有关行业协会负责贴标签食品的管理和监督。

  青睐“绿色食品”,你可以专挑贴“生态农业产品标签”的食品。贴上这个标签,那就表明至少95%以上的配料经过授权认证机构的检验,肯定符合欧盟法令规定,是精耕细作或精细饲养而成,没用过杀虫剂、化肥、转基因物质,含副作用的添加剂的使用也受到严格限制。

  要买普通意义上的优质产品,你可以选择“红色标签”。食品要贴上红标,首先要提供质量证明、特别是味觉方面的分析;产品的生产工艺要由“国家标签和鉴定委员会”考核通过、交农业部官方公报认可。认可之后还要随时接受认证机构的检查和监督。

  其实,法国普通农产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为了确保“红色标签”的高品质,法国农业部颁布了各种“技术说明细则”,对鸡、鸭、鹅、牛、羊等家禽、家畜产品和鹅肝、熟肉等加工品的标签规定内容进行周期性调整,以使其工艺标准不断更新。

  “特殊工艺证书”则证明食品符合某些特殊的品质要求,或达到预期的生产、包装、来源地等特殊工艺要求。这些特殊的品质要求也是由客观的、可测量的、可检测的标准组成,也都得到国家标签认证委员会的评审和认证。

  加贴“原产地冠名证明”,则表示产品和某一特定地域之间的紧密联系,凝结着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的独特地质条件、农艺方法、气候特征,以及特有的耕作和管理方式。这种产品的质量上乘众所周知。

  法国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一条龙安全管理,从初级生产(包括动物保护和健康方面)和动物饲料生产,到向最终消费者销售食品,在食物供给链的每个组成部分下功夫。

  记者在法国农场参观时,惊奇地发现每头牛都有编号。事实上,欧盟的牛一律都有标识,它们在欧盟范围内的一举一动,都由网络计算机系统追踪监测。屠宰场要保留动物的详细资料,并标定宰杀后的畜身的来源。畜身要盖上有关屠宰场的印记。畜肉上市都带一份“身份证”,标明其来源和去向。

  如此操作,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风险管理人员能够迅速认定有关食品,设法准确地禁售禁用危险产品、通知消费者或负责监测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必要时沿整个食物链追溯问题的起源,并加以纠正。

  尽管防范严格,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从疯牛病到二恶英,欧洲也遭遇了多次严重食品安全事故。为确保消费者的安全,法国政府切实动员各方力量,启动了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检测网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洲食品安全制度规定,在没有充分科学证据的情况下也可采取预防措施。

  1999年欧洲爆发二恶英危机,当时虽然已知二恶英的污染性,但科学家们并不知道食物中二恶英允许含量的数据,也不清楚污染的确切程度。分析一份二恶英残留量样本就需要5-6周时间。但欧盟各国没有等待分析结果出来就立即采取了严格的危险防范措施,销毁了800万吨动物及其制品。对于这一措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有关各方都表示理解,因为消费者的健康与生命高于一切。

    美国:法律法规健全 重视卫生科研

  美国超市里的食品五花八门,不少进口自世界各地,但无一例外都用统一的格式标明营养成分,食用期限,可快速追查产品来源的编号,生产地区、厂家等等。肉类、海鲜等食品则有黑体“警告”二字打头的警示性标签,说明如果保存或加工不当可能滋生致病微生物。一些常用的调料或者食用油则用标签提醒消费者,产品的维生素C、维生素A、钙和铁等成分含量很少或者没有。这些警示标签和营养声明在字体大小、格式、印刷上都是整齐划一,印刷在包装袋的显著位置。

  这些标签的背后是美国食品产业严格的安全标准。美国的食品产业庞大,每年的内销食品额2400多亿美元,进口食品额150多亿美元,但食品业在安全方面有着出色的纪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食品供应,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也很高。

  这种安全感来源于时刻高效运转的联合监管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先进的检测手段,完备的安全评估技术以及每年数亿美元的科研投入,当然还有美国人强烈的法律意识。

  美国进行食品管制的政府机构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署(FSIS)以及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验署(APHIS)以及环境保护署(EP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相当于最高执法机关,由超过两千多名医生、律师、药理学家、化学家等专业人员组成,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准。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承担着最多的食品安全工作,每年监控的产品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

  美国实行多部分联合监管制度,在地方、州、和全国的每一个层次监督食品的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企业售后行为等各个环节。地方卫生局和联邦政府的许多部门都雇用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食品检查员以及其他食品科研专家,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等方式,对食品供应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管,构成了覆盖全国的联合监管体系。联邦和地方食品安全执法机构则通过签署协议、人员培训交流等方式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和联络。

  与这种监管体系相对应的是涵盖食品产业各个环节、数量繁多的法律和产业标准。这些法律既有综合性的,如《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公共健康服务法》,也有非常具体的,比如《食品添加剂修正案》、《色素添加剂修正案》、《婴儿食品配方法》、《联邦肉类检查法》。

  美国食品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的制定,是建立在先进的食品科研水平上和每年数亿美元的科研经费投入基础上的。美国掌握有关键食品检测技术,拥有大量先进的检测设备,比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世界领先,可检测360多种农药。依靠这些先进的技术,美国建立了先进、完善的食品监测网络,比如建立了近20年来动物性食品中农药DDT等残留量资料档案。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多年的资料积累,美国在食品危险性评估控制技术、新产品安全性评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所有这些都为制定科学的食品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国,食品行业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标准是国际通用的标准。

  科学的行业标准和法规为食品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违反这些标准和法律会受到严惩。在美国,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企业行为都非常规范。食品企业一旦被发现违反法律会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数目惊人巨额罚款。

  虽然美国的法规非常完善,但如此庞大的食品产业难免会出现不合格产品,美国为此设立食品召回制度,作为对食品安全监控的补充。在美国,食品外包装上都有一个编号,包含着产品的各种信息,比如原料来源地、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等,就好比是产品的身份证,一旦出现问题,能很快找到厂家,甚至具体的加工责任人。

  在召回的具体实施上,食品部门常设专门的“召回委员会”,委员会由科研人员、技术专家、实地检验人员和执法人员组成,和相关企业一起协调召回事宜。在政府的严格监控下,美国的企业一旦涉及到召回,都会自觉主动召回,清退消费者已付款项。

  在美国国内很少听说食品企业违法的事件,倒是由于美国的食品标准和规定非常细致繁杂,偶尔会出现一些进口的食品因为标签不合格等细节问题被强制撤下货架的事情。

  新西兰:法规简洁明确 自觉关爱生命

  新西兰的饭馆、酒店里,生鲜、海鲜类食品很多,处理不当,极易致病,但当地基本没有食品卫生的负面报道。据一名餐馆服务生说,卫生部门对餐馆的检查并不很频繁。一位当地华人餐厅老板曾开玩笑说,新西兰的细菌少,吃什么都不生病。

  事实上,新西兰良好的食品卫生状况是建立在一系列法规条例上的。新西兰自1974年开始实施“食品卫生条例”,1994年4月又进一步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内容相当简明:首先,它规定食品必须安全、符合质量要求;其次,该法规定食品一旦发生安全和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要求销售商或者生产商承担责任;再次,“食品安全法”规定,如果双方发生分歧,可提请仲裁法庭解决。

  上述法规在具体执行中转化为等级评估制度。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食品安全监测部门将饭馆、酒店按照不同卫生等级,分为A、B、D、E四级。A级是符合高标准,B级是符合标准,D级是仅符合标准,E是不符合标准。这些标准在网站上公示,顾客可以据此选择餐馆。一般而言,被评为E级的餐厅生意清淡,很快被迫关张。在这种等级评估制度下,几乎每个餐馆都对食品安全和卫生非常重视,视为头等大事。

  对于各类食物制品的安全和质量,管理部门根据“食品卫生条例”和“食品安全法”制定了行业规定。比如,为了提高控制精度,确保奶制品在制造、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制定了“奶制品行业法案1952”和“奶制品行业法案1990”,2003年又对后一法案进行了修改。

  据观察,新西兰的食品安全法规总体上非常简洁明确。最关键的,是执行过程非常严格、透明,极少发生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情况。

  新西兰食品安全局是食品卫生和质量的最高政府管理机关,改制成立于2002年7月,其职能是确保新西兰有效执行食品安全法规。此前,新西兰也出现过管理部门职能重合、管理标准执行不统一的情况,造成管理部门、生产商和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和矛盾。食品安全局的成立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保证有法可依,执法严明而有效。

  近期,食品安全局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场修订“食品安全条例”的咨询活动。食品安全局局长安德鲁·麦肯锡表示,“食品安全条例”执行30多年来,一直没有进行大的修订,而过去这些年,人们的食品结构、食品制造方式和卫生安全标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食品供给和消费市场也改变很多,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协调执法机制,需要对条例进行修改。

  对于这场全国范围的咨询活动,一方面是新西兰法律制定程序的要求,另一方面,政府希望借此调动企业、机关和公众对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视,共同关心这一关于生命健康的议题。

  据了解,新西兰在过去30年当中,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究其原因,除了法规有效科学,执法部门不徇私、不枉法,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全体社会本能的对生命的关爱。

  记者曾同一位餐厅老板聊天,问他如何处理过期食品。

  “当然只能废弃处理了,”这位老板不假思索地说。

  “有没有人将它(过期食品)高温处理,杀死病菌,再向客人售卖?”记者问。

  “啊,那他疯了———那可是给人吃的呀!”这位老板瞪大了眼睛,露出惊异的表情。·刘芳韩建军夏文辉·

发布日期:2005-7-19

分享 转发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TOP
2#

这就只能说是人素质问题了,良心呀!
TOP
3#

有用吗?有关单位有关系网什么良心.
TOP
4#

所以我们做食品的都要对得起良心呀!

[em23]     [em23]     [em23]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TOP
5#


食品安全考问行业发展模式

    频繁发生的安全问题为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工业污染、滥采滥伐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过量使用添加剂、不合格原料等已经严重影响到食品安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供给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得到空前提高,主要食品产销量大幅度提高,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食品工业生产与销售同步增长,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生活需求。

  然而进入新世纪,我国食品安全仍面临着多方面挑战,近期我国不同地区先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传统的食品制造、流通及安全监管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食品业亟需顺应时势,转变发展模式,变被动为主动。

  一、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迅速,效益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食品行业依然保持了蓬勃发展势头,有关数字显示:2005年1-5月份,全国食品饮料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5951.61亿元和利润总额270.7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70%和25.94%,净资产利润率达到5.84%。食品消费市场突出“安全食品”消费意识,优质名牌食品份额扩大,随着消费者营养意识加强,消费意识的转变,一批具有绿色、营养、健康概念食品销售形势看好,2004年果蔬汁饮料产量比上年增长28.90%,乳制品产量增长34.74%,具有营养强化功效的食用油、奶粉、酱油等产品产销量显著提高。食品销售渠道灵活多样,百货商店、连锁超市、购物中心、集贸市场、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等流通样式,构成充满活力的食品集散和销售市场体系,尤其是适应大工业生产的新型流通组织形式———连锁零售经营形式,在食品零售业务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食品生产环境恶化、安全形势严峻

  尽管我国食品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食品行业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食品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这不仅包括食品本身质量不符合要求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包括食品生产环境恶化、合格食品数量相对不足带来的安全问题,还包括食品制造、检测、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以及配套政策不完善、监管不力等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

  1、环境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因素

  目前在我国78条主要河流中,有54条已受到污染,其中14条受到严重污染;在大约5万条支流中,75%受到污染。已被污染的河流总长达1.8万公里,其中1.26万公里河流的水已不能用为灌溉,鱼虾绝迹的水体达数千公里。由于化肥、农药等的大量使用,已造成我国地下饮用水的严重污染。我国受镉、砷、铬、铅等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了酸雨,上海、杭州、贵阳等城市每年都有漫长的时期沉浸在酸雨和酸雾之中,面积之广、酸度之强、危害之大,使中国正成为继北美、欧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二恶英和有机氯的污染带来的危害更大,二恶英的毒性远远超过了DDT、五氯酚钠,是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俗称“毒中之王”。其化学结构稳定、亲脂性高,又不能生物降解,且具有很强的滞留性;无论在土壤、水还是空气中,它都强烈地吸附在颗粒上,使得环境中的二恶英通过食物链的逐级浓缩聚集在人体组织中,而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2、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高,源头污染严重

  农药和兽药对食品源头的污染是主要问题,表现为经营者违法使用高毒农药如剧毒鼠药、高毒高残留农药;违法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兽药;违法使用瘦肉精等饲料添加剂;贸易范围扩大和人口流动使动物疫病的防治面临新问题等。

  3、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在我国食物卫生安全问题中,食物中毒仍是最普遍、最主要的危害,而食物中毒中细菌造成的中毒事故占绝大多数,达到98.5%,化学物质和自然毒分别只占0.7%和0.8%,可见食品的卫生管理重点是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只有从源头上切断食品污染的渠道,才能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4、使用不合格原料及应用新原料、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生产制造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谋取超额利润,往往使用劣质原材料加工、制造食品,对食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如使用病死畜禽肉、过期产品、发霉变质原料等,前一段发生在四川省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就属于这种情况。其他还包括非法添加非食用成分,使用甲醛泡制海产品,火锅中添加罂粟壳,用硫磺熏制白馒头,保健食品里添加违禁药物,非法、超范围、超用量使用防腐剂、色素、过氧化苯甲酰钠等食品添加剂。而在食品生产中利用中草药、转基因食品等新资源;化学合成添加剂等新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大孔树脂吸附纯化、食品辐照等新的食品加工工艺,目前研究人员对这些新工艺在食品加工中的性能还未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可能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安全问题频发给食品业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目前国家已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如《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但还远远不够,远不能满足新世纪、新形势的要求。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着食品数量不足、合格率不高、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高、食物中毒事件增多并严重危及社会稳定,以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严峻挑战。同时,由于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我国的食品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面临着巨大的潜在威胁。

  四、我国食品业亟需转变发展模式频繁发生的安全问题为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因此,我国食品业亟需转变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从源头上为食品工业输送清洁、无污染的原料,同时通过立法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建立起食品行业的全程动态监管机制,营造一个食品业的“绿色制造”环境和流程,真正使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

  生态农业是新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主导模式之一,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增效作用,生态农业在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食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及食品可持续生态能力安全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生态农业具有绿色覆盖率高、光能利用率高、资源转化率高的“三高”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因而对解决我国食品数量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生态农业,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生态种植技术、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加工技术、生态减灾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一整套清洁生产技术,其最终成果是生产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而这些食品均是安全、健康的优质食品,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青睐,这正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要求。

  推进建立食品行业的全程动态监管机制,健全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修订相关食品卫生规章,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也是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真正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同时加快完善食品污染物检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检测体系,初步建设中国食源性疾病的溯源、检测和控制网络。扩展食品污染物和疾病的检测体系,建立食品经营企业的自身管理的安全模式,加强卫生监督体制和自身体系的建设,从而控制食品的污染,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

发布日期:2005-9-30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TOP
6#

大环境和小环境的问题,非一朝一夕能扭转得过来的
TOP
7#

吉百利中国声明问题产品可申请退换货

    《吉百利公司不担保我国无“问题巧克力”》引起各方关注。
    吉百利中国公司昨日向本报发来声明表示,中国消费者可能遇到的问题朱古力蛋可以向加拿大吉百利中国公司申请退换货,吉百利加拿大公司负责有关的邮资。
    昨日,吉百利中国公司给本报发来的声明表示:3月1日,吉百利加拿大公司宣布召回三个口味的39克朱古力蛋产品。公司主动召回的原因是上述产品中可能含有塑料模具的碎片。吉百利加拿大此次召回的产品范围仅限于三个口味、指定批次的39克朱古力蛋,其他产品没有受到影响,仍在正常销售。中国吉百利公司生产的产品没有相应的问题。

    正规进口应有中文信息
    国家质检总局于3月9日公告“自即日起禁止进口吉百利公司规格为39克的吉百利朱古力蛋”。吉百利公司对此表示,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旨在防止被召回产品流入中国市场,吉百利公司赞同该举措。
    吉百利公司提醒自国外旅行回国采购了巧克力产品的消费者,如果采购的产品中包含有在召回之列的39克朱古力蛋产品,建议不要食用。另外有一些网站宣称有英文原包装的吉百利巧克力出售,吉百利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注意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日期以及产地信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均应加注中文产品标识。因此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产品应该有相关中文信息,希望广大消费者严加识别。

                                      2006 3 17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