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奶比水贱不如退出算

福州个别牛奶产品的售价居然比矿泉水价格还低!这已经不是新闻了。原来每箱50元左右的250毫升24盒利乐装长富纯牛奶,现在的标价是29.9元,平均每盒仅1.25元。而在同一货架上,同样容量的矿泉水价格是1.3元。

与牛奶产品降价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奶业生产成本一直在攀升。市场竞争压力肯定会带来乳业市场的格局变化,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天性,重新洗牌也势在必然。行业进入壁垒低,市场转移和退出壁垒高,是造成恶性竞争的根源。企业一哄而上之后,趋同性非常强,就拿乳制产品来说吧,在品种、外观、口感甚至宣传策略上往往大同小异。

今天,市场正逐渐成熟,但是,市场退出机制却非常不完善。“在国内,尽管一些大企业债务沉重、经营困难,但对于企业破产的话题却非常敏感”,正是国内实情的写照。不少企业也因此而陷入“囚徒困境”,最终诱发报复和恶性竞争。

按理说,企业倒闭应该是个正常现象,有淘汰,有新陈代谢,这个产业才会健康发展。但是,现在即使“奶比水贱”,也宁肯继续生产,作无望的反抗。实际上也是一种最大的浪费。

市场退出机制的滞后不仅仅存在于乳制产业,它几乎存在于我国市场的每一个行业。手机、家电、传媒以及股市、证券领域等都有类似的难题。《IT经理世界》曾经有一篇文章指出,国内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了1200家……至今虽然也有十多家上市公司遭到了“摘牌”处理,但奇怪的是,人们没有见到一家上市公司破产。一批“摘牌”企业重组后,又回到了证券市场。

面对“奶比水贱”这种荒唐的市场现象,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应顾全大局,不干涉无优势企业的自由退出,行业中苟延残喘的“害群之马”已经不少。只有通过企业的自然选择才能保持市场动态的供需平衡,也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恶性竞争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