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健品行业三千户营业执照被吊销 [复制链接]

1#
2005年10月25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通报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已查处违法产品近600种,查处无照经营户18万个,吊销营业执照3309户,捣毁违法制售保健食品等食品窝点4600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等食品案件近5万起,罚没金额8719万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共查处食品、保健食品虚假广告3364件。保健食品市场气象焕然一新。

  日前,卫生部曾发布2005第13号公告——截至7月20日,经审核,全国共有897家企业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也就是说,超过50%的中国保健食品企业生产条件不达标。

  2005年,卫生部组织开展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据卫生部有关人士介绍,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其生产的保健食品才能上市销售,凡不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食品企业,卫生行政部门不得对其发放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

  根据中国保健协会今年5月份公布数据,中国保健食品企业数量为1823家,因此,真正达标保健食品企业数量不到50%。

  中国保健品行业近年来不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其中,生产条件参差不齐,行业进入门槛低是一个根本问题。通常能进入食品领域的就能生产保健品。这些企业在完成初始创业后,往往借助门槛低的保健品行业来上第二个台阶。因此,不少企业生产保健品是短期行为,产品没有延续性,也不对产品进行科技投入,产品的质量低劣也就不足为奇。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觊觎已久的一些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安利宝洁等数十家知名保健品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形式在中国建立了分厂。中国保健品市场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内有信誉危机,外有洋货冲击的尴尬局面。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不仅是在硬件上,而且在软件上都对企业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一直缺乏市场秩序的保健品行业自律是件好事。专注于保健品质量,这对重振整个行业信誉大有裨益。在提高保健食品行业的准入门槛,淘汰一批小作坊式企业的同时,提升了业内企业的整体素质。

  为了从源头和流通渠道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制定颁布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整个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规范的保健食品市场氛围正在形成。

  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消费者,都期望中国保健食品在未来征途上形成自己的品牌,恢复信誉机制,重新树立消费者信心,走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怪圈。

  目前,保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一些地方制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保健食品广告违法宣传问题比较突出,保健食品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出机制尚未全面形成,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有待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审批环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继续完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并对今年7月1日前批准的保健食品进行清理换证,设立有效期,实行动态管理。在市场监管环节,卫生部门将进一步督促各地落实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对抽检情况及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严厉查处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物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对消费者的宣传力度;工商部门将严把保健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建立健全保健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

分享 转发
TOP
2#

希望能自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