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下美味--米线 [复制链接]

1#
蒙自县城外有一个南湖,湖中有一小岛。有一位秀才常到岛上读书。他妻子每天送饭菜给丈夫食用。可是,秀才常因埋头苦读而忘记用饭,身体日渐消瘦。于是妻子把家中正下蛋的肥母鸡杀了,烧好后送到岛上给丈夫吃。   后来,当她去收拾碗筷时,摸到盛鸡肉的罐子还热乎乎的。她揭开盖子一看,原来鸡汤上覆盖着厚厚一层鸡油,把热气保护住了。她劝丈夫马上趁热吃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仿效这种方法,制作起米线,并把它称为“过桥米线”。   ——云南民间故事   才子佳人的传说最能打动老百姓,关于过桥米线的由来有多种更科学的考证,比如云南文史馆编的《云岭拾穗》中有莫洪鑫先生《过桥米线》一文,强调过桥米线的产生是仿照北方涮羊肉的吃法,但似乎人们更愿意接受它是举案齐眉的贤妻发明。不管是谁发明,如何来源,昆明人爱吃米线,来昆明也不能不吃米线。   我在来昆明前以为吃米线就是吃过桥米线,昆明人也当然只吃过桥米线。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很荒谬的错误。小祖是我在昆明的一个朋友,他最爱的是昆师路路口“凤翥小吃”里的豆花米线,赞为“天下美味”;写《藏羚羊》云南卷的昆明人小赵每天要吃的是小锅米线,“添汤、煮肉末,加韭菜、酸腌菜,然后加入米线,等米线在锅里沸腾了,再加入一点酱油和油辣椒”,说得我口水直流;摄影师小戴则推荐我尝尝凉米线,还说过桥米线都是外地人吃,让我大跌眼镜。我在昆明曾多次询问当地人哪里才能吃到最好的米线,答案却是多样。有的推荐景星街花鸟市场的“福华园”,有的推荐国营老店“建新园”,有的推荐米线新秀“过桥园”……还各有理由,害得我每家都试,结果却没有品尝出他们评判的理由,或许是因为我对米线的味觉还不够,一碗滚汤入肚,除了舒坦、满足,再也分不出其它细微差别了。要我给你总结评价?哈哈,再等我吃20年吧。   昆明人把我们这些外地老帽推崇的过桥米线叫“一套米线”,按照价格不同,这一套里能大大小小摆出十几个碟。吃米线讲究碗大、汤滚、生肉、料多,我在有50年历史的老店“建新园”里恶补了一次米线知识。   碗大自不必说,高档米线有几十种料要放,不大能行吗?汤端上来,别看不冒一丝热气,把手放进去能给你烫熟!热气全被油封住了,千万别学广东人上来就喝汤。米线配料中的荤菜全是生的,片得很薄,要用热汤滚熟,次序通常是先敲鹌鹑蛋进碗,再一片片放入肉片,然后是素碟,最后才倒米线。讲究点的不把米线全部放碗里,而是用筷子挑过热汤,是谓“过桥”,现在人都懒了,囫囵了事。以这家最有代表性的10元一份过桥米线为例,荤碟里包括:猪脊肉片、鱿鱼片、玉兰片、凉白肉、西腿(西式火腿)、云腿(云南火腿)、鸡块;素碟有腐竹皮、豆芽、韭菜。汤是头天就用猪筒子骨和鸡炖的,浮在碗上的黄油层是鸡油,纯鸡汤太鲜,夺味。因此这配汤的比例也就很关键,各家的好坏也全在这汤上看高低。   我的朋友胃不太好,按说应该少吃酸性的米线,我用偶像蔡澜的话劝说她:“成为美食家的首要条件是牺牲一点点健康,而且吃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跟什么人在一起,当时的心境是怎样的。”如此动人的美味加蜜语,谁经得起这诱惑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1 17:06:21编辑过]

附件: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注册
分享 转发
TOP
2#

过桥米线由三部分组成——汤

汤:用老鸡、老鸭、猪筒子骨等熬制,清澈透亮为佳。吃时将滚汤盛入大海碗,再在汤面浇一层熟鸡油,汤面平静,油层下滚开。
附件: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注册
TOP
3#

米线:以细长、洁白、柔韧者为佳。

附件: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注册
TOP
4#

过桥米线由三部分组成——配料

荤料盘:由里脊片、鲜味火腿片、海参片、熟肉片、玉兰片、猪肝片、鲜生鱼片(乌鱼最佳)、鲜鲤鱼(或草鱼)片、鸡枞片、熟鸡块等搭配而成,讲究精而全;注重刀功,荤菜要求片得越薄越好,铺在纸上可以透字。  素料盘:豌豆尖、蒙自菊花、蒙自香酥、韭菜段、香菜、绿豆芽、葱花、榨菜、鹌鹑蛋等组成,要先放菊花瓣,让花的清香和功效尽快浸入汤中。
附件: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注册
TOP
5#

过桥米线由三部分组成——调味料

也就是风味咸菜碟,一般店家只提供一、两种,品种不定。但常见的品种包括几十种酸辣口味的小菜,如太和豆豉、韭菜花、糟辣椒、小米辣、石林卤腐、新平酸腌菜。虽是小菜,但强调口感和风味,是汤之外起重要调味作用的佐料。   新平弯根:云南新平县一种水草的根腌制而成。   开远甜头:味道有点像北京的糖蒜,甜、酸、辣、咸四味混合,清脆爽口。   油鸡枞:生的鸡枞本是白色,油炸之后变成了黑色,当地百姓加干辣椒等调配料后,用油将其泡着保持鲜味,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现捞。   韭菜根:韭菜的根部腌制而成,加了豆豉和辣椒。   易门水豆豉:易门特产,生绿豆与豆豉加工而成,与普通豆豉两个风味。
附件: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注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