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原奶风波背后利益之争

  许多消费者在喝“糊涂奶”

  日前,国务院发出通知,自2005年10月15日起,凡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生产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醒目标注“复原乳”,供消费者自由选择。此规定一经公布,乳品界大哗。赞成者有之,说早该出台;持异议者亦有之,一些加工企业甚至上书有关部门,要求延期执行这一规定。
  简单说,“还原奶”就是用奶粉还原的液态奶,不同于鲜牛奶。还原奶经过两次超高温处理后,营养成分损失较大。但由于不加标识,消费者难以区分;此外,还原奶价格不比原奶生产的乳品低,这无疑又损害了广大奶农的利益。
  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牛奶时,大多只注意品牌和生产日期,很少有人关注其成分。事实上,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纯鲜牛奶制品大多数含有“复原乳”。
  在记者所接触的人中,有九成以上的人在喝“糊涂奶”——不知道他们花鲜奶价所购买的所谓巴氏消毒奶、高温灭菌奶、酸奶,并不都是纯鲜牛奶,而是还原奶。据了解内情的人透露,目前国内市场上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纯鲜奶制品含有“复原乳”。

  还原奶标识之争由来已久

  还原奶标识之争,其实由来已久。前些年,乳品企业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并与还原奶相区别,有些企业启动了“纯鲜”战略,但遭到“还原奶”生产企业的围攻。去年国家有关部门的一道“禁鲜令”又在乳品业掀起一场风波。所谓“禁鲜”就是不论使用生鲜奶或还原奶生产的液态奶在产品标识上都不能使用“鲜奶”字样。“通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下发的。
  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副秘书长李同田告诉记者,“禁鲜令”的结果造成鲜奶与还原奶不分,使消费者无法辩识、选择,并造成奶农卖奶难,甚至在个别地区出现宰杀奶牛的不正常现象。
  乳品生产厂家为什么要用“复原乳”做原料呢?李同田说,主要是“复原乳”的成本低,利润高。资料显示,关税下调后,洋奶粉到岸价格在每吨1.2万元左右,一吨奶粉可以还原成8吨液态奶,而8吨鲜奶在国内仅收购价就达2万元以上,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厂家对“还原奶”趋之若鹜。
  乳品企业钟情于“还原奶”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国原料奶质量差。据了解,我国大多数奶农生产的鲜奶细菌数要高于国外鲜奶上百倍,因此,用这样的原奶作原料,生产出的乳制品质量上不去。特别是酸奶,因为含有乳酸菌,对原料奶要求更高。因而国内许多厂家宁愿选择进口奶粉,也不愿使用国产原料奶。

  有人欢喜有人忧

  国务院通知对液态奶市场存在的问题表明了政府的态度:近一个时期,一些企业使用复原乳生产加工液态奶,不加标识,误导消费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我国奶业健康发展。
  省畜牧协会的同志告诉记者,奶牛养殖业对这一规定举双手赞成,一些拥有养殖基地的乳品企业也赞成新标识,而那些还原奶生产企业对新标识则持消极态度。
  据悉,对于10月15日前生产但未标注“复原乳”的奶制品,国务院的通知允许其销售至2006年1月15日。基于此,部分企业表示,此次通知下得很急,而乳品保质期大多是半年,到明年三四月份才到期,短期内还有大量原标识产品要销售。一些企业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包装库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没办法消耗完。
  强制标注“复原乳”后,一些以“鲜”为名的牛奶,可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那些以还原奶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肯定要有一个阵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