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告]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介绍 [复制链接]

1#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学科是江西省重点学科,是南昌大学“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博士点是目前全国综合性大学中该专业唯一的博士点,是我省目前仅有的五个博士点之一。其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学术梯队知识、年龄结构合理,已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该学科现有教授18名,副教授47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6人,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与德、美、法、日、泰、丹麦等国家进行了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与国内高校、科研单位和食品企业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协作,并形成了多个学研产基地;覆盖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中德联合研究院、食品工程中试车间等部门。其中中德联合研究院是德国东亚基金会、省科委、省教委、南昌大学共同创办的专门从事生物食品研究的高层教学科研的机构,建成于1988年。该机构在国内聘请了一大批有名的专家学者,现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具有国内一流的科研设施及测试装备,图书情报服务等,与国内有关院校联合培养了14名硕士生,并已选拔6名硕士研究生赴德攻读食品博士学位作为后备力量。
    本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省部级重点项目共120多项。在江西特色食物资源开发利用、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保健功能食品研究开发、食品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其科研成果已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6项(其中国家级奖3项,含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该学科自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已有两届硕士生毕业,分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苏和江西等地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199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在读博士8人。
    多年来,围绕江西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江西食品工业这个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了食品化学、食品贮藏与加工、食品机械与包装具有实力的学科方向;完成国家级研究课题1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80多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在乌桕脂开发利用、粉未油脂、江西特色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等方向取得了一批国内外较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建立了强有力的科研梯队。已发表科研论文38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
    食品科学工程作为应用工程学科,十分注重研究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现建有产学研基地10多个,有108项科研成果转让,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中粉未油脂、南酸枣、百合、白莲、花生奶等系列产品成为江西食品工业的名星产品,直接经济效益达1.5亿。随着南昌大学“211工程”的整体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1 12:04:1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的1月18日批准,学科支撑体为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大中德食品工程中心。拥有教育部食品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南昌大学"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和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具有食品科学博士及硕士、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微生物学硕士、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现有阮榕生教授受聘为南昌大学食品科学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本学科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18人,讲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另有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0人,总固定资产投入近五年达5000多万元,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6074平方米,仪器设备值2096万元。近五年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6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1997年),省部级奖10项,获发明专利7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60篇,其中SCI收录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是我国该学术领域中的一支新兴力量。在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化学与营养、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与贮藏方向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一定优势:一是作为目前综合性大学中为数不多的较具规模的理、工、医结合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综合优势;二是作为南昌大?quot;211"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度的资金投入,具有明显的硬件优势;三是学科支撑体江西中德联合研究院及江西南大中德食品工程中心是中德政府科技合作项目,前期工程先后投入1680万马克,后续工程将继续投入建设,本学科发展具有明显的国际合作优势;四是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着服务于江西经济这个核心,一直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热切关心和倾力支持,具有明显的环境优势

TOP
3#

江西中德食品工程中心(FEC)简介

    江西中德食品工程中心(FEC)是中德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开发、咨询及培训的食品中试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中德双方组成的江西—OAI中德联合研究院董事会及其委任的领导小组为其最高领导机构。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校长潘际銮教授为领导小组组长。FEC既是中德联合研究院的二期工程,也是南昌大学“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经过几年的筹备,江西中德食品工程中心(FEC)已于2000年6月20日正式投入运行。

    FEC是由德国政府无偿援助600万马克、中方配套投入1000多万元人民币共同建成的,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拥有多功能的食品中试车间、食品添加剂(含精细化工)中试车间及功能齐全的培训楼。
    FEC具有全国一流的技术装备。如:分子蒸馏装置、连续喷雾干燥造粒装置、冷冻干燥设备、具有反渗透离子交换及超滤的高纯水装置、制备型高压液相色谱仪、旋转薄膜蒸发及降膜蒸发装置、3Mpa氢化反应釜及15Mpa高压反应釜、不锈钢及搪瓷反应釜、不锈钢精馏塔等(见主要设备一览表)。另外,食品添加剂(含精细化工)中试车间建成了冷却水、冷冻盐水、蒸汽、导热油,真空等系统。FEC还将在后期增添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装置、全自动发酵罐等先进设备。

    FEC技术力量雄厚,与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及江西中德联合研究院共同拥有食品科学博士点和硕士点。有教授5名,副教授10余名,其中有多名从美国、德国学成归国的专家学者。

    FEC科研开发的主要方向为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和食品添加剂(含精细化工),其主要任务是向省内外食品企业转让经过中试后的成熟技术成果,力争成为食品领域里的科研成果孵化器,以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同时,提供技术和经济咨询、人员培训以及食品科技信息等多种服务。  迄今为止,FEC在短短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已与省内外数家企业签订了科研开发和合作生产的合同、协议。目前,还有多项科研成果正与企业和科研单位洽谈合作。本中心的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既可接受外单位、个人委托研究开发新技术及新产品,也可与企业或个人联手共同进行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TOP
4#

中德联合研究院拥有1368平方米设施齐全、装备精良的实验室。249台(件)的进口设备,332台(件)的国产配套设备,加上新近落成的中试车间——江西中德食品工程中心,能完成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和精细化工三个专业学科从小试到中试放大的全部试验研究。涵盖全程的单元操作设备:提取设备、分离设备、浓缩设备、干燥设备、包装设备;同时还拥有68平方米达到万级净化级别的实验室,可满足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无菌实验要求以及生物制剂、药品等的生产要求。
TOP
5#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导师及科研项目

http://www.ncu.edu.cn/xkjc/03.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1 12:10:45编辑过]

TOP
6#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2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并正式对外开放的,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依托南昌大学,涵盖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中德食品工程中心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具有食品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4个硕士点以及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和食品科学高师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是全国仅有的两个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也是“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江西省重点学科。近年来,实验室在国家和江西省食品发展规划和战略的指导下,按照教育部关于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的规定和要求,根据南昌大学“全国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勇于开拓、励精图治,在科研工作、建设水平、日常管理和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实验室现有教授21人,副教授5人,其中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3人(谢明勇、许杨、刘成梅),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5人,博士生导师8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9人。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优秀青年科学家阮榕生博士被聘请为我校食品科学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目前,实验室集中了一批留学归国人员,聚集了一批国内外科研和产业化精英,构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知识、年龄等结构比较合理,教学科研实力比较雄厚的师资及研究队伍,是一支具有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实验室现有面积7700平方米,总固定资产投资4000多万元,其中仪器设备价值3096万元,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49台。建有专业图书资料室,拥有多种中外文学术期刊和一大批中外文藏书。
  通过积极开展对外政府间合作项目和校际合作,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具有鲜明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点。其中,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和中德食品工程中心均为中德政府科技合作项目,由德国政府无偿出资建设,并被德国专家誉为中德合作的杰出典范。同时与国内高校、科研单位和食品企业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中试孵化和科技产业化。
  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包括:1)食品质量与安全。开展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理论和检测、控制、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2)植物化学物与人体健康。就植物化学物与人体健康关系开展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3)现代高新技术与食品加工工程。研究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工食品的新工艺和新方法。4)食物资源利用与生物质转化。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研究与开发,生物质转化新型可降解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基因工程改良生物品种、提高生物质转化利用水平的研究,生物质的综合利用等。
  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部科技开发重大项目、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120多项,科研经费2331万元。共获省部级以上奖7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36篇,其中SCI收录32篇,出版学术专著20部(其中教材4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
  作为应用工程学科,南昌大学食品科学学科十分注重研究成果的工程化与产业化。现建有多个产学研基地,有40多项科研成果转让,其中粉末油脂、南酸枣、百合、白莲、花生奶、果蔬糕等系列产品已成为江西食品工业的名牌产品,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江西食品工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具有先进、齐全的科研、中试等研究设施和装备,具备一流的教学、科研和中试条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富有成效,是我国食品科学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较明显的特色和比较优势,在国际上具有良好声誉和较大影响。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在去年视察我校和今年“两会”期间,都对南昌大学食品科学学科给予高度肯定,认为食品科学关系到国家安全,表示要重点支持南昌大学食品科学学科的建设。为此,实验室将紧跟国内外发展前沿,着力搭建高水平人才平台、技术平台和转化平台,致力于将有市场价值的重要科研成果进行后续的工程化研究和系统集成,开发科研成果转化为适合规模生产需要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增强产业实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力争建设成为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于我国农业、食品工业和经济建设,与国际一流水准接轨的全国性食品研发与工程技术基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