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复制链接]

1#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原粮和成品粮中各项卫生指标的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原粮和成品粮中马拉硫磷、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磷化物、氰化物、氯化苦、二硫化碳、砷、汞、六六六、滴滴涕、黄曲霉毒素B1、镉、氟、曼陀罗籽、麦角、二溴乙烷、七氯、艾氏剂、狄氏剂等卫生指标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 5009.1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   GB 5009.17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   GB 5009.18 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   GB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   3 感官检查   具有正常粮食的色泽及气味,不得有发霉变质现象。   4 理化检验   4.1 马拉硫磷   4.1.1 气相色谱法   按GB 5009.20测定。   4.1.2 铜络合物比色法   4.1.2.1 原理   马拉硫磷用有机溶剂提取,经氢氧化钠水解后,生成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再与铜盐生成黄色络合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本方法检出量为25μg。取样量为20g时,最低检出浓度为1.25mg/kg。   4.1.2.2 试剂   4.1.2.2.1 四氯化碳。   4.1.2.2.2 无水乙醇。   4.1.2.2.3 硫酸钠溶液(45g/L):称取4.5g无水硫酸钠,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4.1.2.2.4 酸性硫酸钠溶液:100mL硫酸钠溶液(45g/L)中,加2.5mL盐酸,混匀。   4.1.2.2.5 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混合液(1+200)。   4.1.2.2.6 盐酸(1+1):取50mL盐酸,用水稀释至100mL。   4.1.2.2.7 氢氧化钠溶液(240g/L):取24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至100mL。   4.1.2.2.8 三氯化铁溶液(50g/L)。   4.1.2.2.9 硫酸铜溶液(35g/L):称取3.5g硫酸酮(CuSO4·5H2O)溶于100mL水中。   4.1.2.2.10 酚酞-乙醇指示液(10g/L):称取1g酚酞,加乙醇(95%)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1.2.2.11 马拉硫磷标准溶液:先将50mL容量瓶准确称量,然后滴入约50mg马拉硫磷,再准确称量,加四氯化碳至刻度,混匀,并计算其浓度。   4.1.2.2.12 马拉硫磷标准使用液:临用前于马拉硫磷标准溶液中加四氯化碳稀释至每毫升相当于100.0μg马拉硫磷。   4.1.2.3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   4.1.2.4 分析步骤   称取约20.00g粉碎并全部通过20目筛的样品,置于2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40mL四氯化碳,密塞,振荡2h,然后过滤。   吸取20mL滤液于125mL分液漏斗中,加0.2mL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混合液,加10mL酸性硫酸钠溶液,振摇1min静置分层,将四氯化碳层转入另一分液漏斗中,弃去水层。   吸取0、0.5、1.0、1.5、2.0、2.5mL马拉硫磷标准使用液(相当0、50、100、150、200、250μg马拉硫磷),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加四氯化碳至20mL,再各加0.2mL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混合液。   于样品溶液及马拉硫磷标准溶液中各加5mL无水乙醇,加0.4mL氢氧化钠溶液(240g/L),准确激烈振摇1min,立即加入10mL硫酸钠溶液(45g/L),混匀,加1滴酚酞指示液,用盐酸(1+1)中和至酚酞将褪色,再用盐酸(1+11)调pH为3~4(pH试纸试),再加0.5mL三氯化铁溶液(50g/L),振摇1min,静置分层(如乳化可离心分离),弃去四氯化碳层,用2mL四氯化碳洗涤水层,振摇1min,分层后弃去四氯化碳层,如四氯化碳层带黄色,再用四氯化碳洗涤水层。在水层中准确加入4.0mL四氯化碳、0.5mL硫酸铜溶液(35g/L),准确振摇1min。静置分层后将四氯化碳层通过脱脂棉滤入2cm比色杯中,以四氯化碳调节零点,在20min内于波长415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   4.1.2.5 计算      式中:X1——样品中马拉硫磷的含量,mg/kg;   m1——测定用样液中马拉硫磷的质量,μg;   m2——样品质量,g;   V1——样品提取加入四氯化碳总体积,mL;   V2——测定用样品四氯化碳提取液体积,mL。   结果的表述:报告算术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数。   4.2 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敌敌畏、乐果、对硫磷   以气相色谱法按GB/T 5009.20测定。   4.3 磷化物   4.3.1 定性   4.3.1.1 原理   磷化物遇水和酸放出磷化氢,与硝酸银生成黑色磷化银,如有硫化物存在,同时放出硫化氢,与硝酸银生成黑色硫化银,干扰测定,而硫化氢又能与乙酸铅生成黑色硫化铅,以此证明是否有硫化物干扰。   4.3.1.2 试剂   4.3.1.2.1 酒石酸。   4.3.1.2.2 硝酸银溶液(100g/L):贮存于棕色瓶中。   4.3.1.2.3 乙酸铅溶液(100g/L)。   4.3.1.2.4 乙酸镉溶液(100g/L)。   4.3.1.3 仪器   取200~250mL锥形瓶,配一适宜双孔软木塞或橡皮塞,每孔内塞以内径0.4~0.5cm、长5cm的玻璃管,每管内悬挂一长7cm、宽0.3~0.5cm的滤纸条,临用时,一纸条用硝酸银溶液湿润,另一纸条用乙酸铅溶液湿润。   4.3.1.4 分析步骤   迅速称取20.00g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水至浸没样品,再加约0.5g酒石酸,立即塞好准备好的双孔塞,使滤纸条末端距液面约5cm,在暗处置40~50℃水浴内加热30min,观察试纸颜色变化情况。如试纸均不变色,表明磷化物负反应或未超过规定,如硝酸银试纸变色,乙酸铅试纸不变色,表示可能有磷化物存在,需再定量,如两种试纸均变色,可能有磷化物和硫化物同时存在或仅有硫化物存在,遇此情况,重取样品,加水后再加5mL乙酸镉溶液(100g/L),使形成黄色硫化镉沉淀,立即密塞,放置10min,再加酒石酸,操作同前,如硝酸银试纸变黑,乙酸铅试纸不变色,表示有磷化物存在,需再定量。   4.3.2 定量   4.3.2.1 原理   磷化物遇水和酸,放出磷化氢,蒸出后吸收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被氧化成磷酸,与钼酸铵作用生成磷钼酸铵,遇氯化亚锡还原成蓝色化合物钼蓝,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本方法检出量为1.0μg,取样量为50g时,最低检出浓度0.020mg/kg。   4.3.2.2 试剂   4.3.2.2.1 高锰酸钾溶液(16.5g/L):称取16.5g高锰酸钾,加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静置三天或加热煮沸3min,冷却,放置过夜,用玻璃棉或石棉过滤备用。   4.3.2.2.2 高锰酸钾溶液(3.3g/L):将高锰酸钾溶液(16.5g/L)用水稀释5倍。   4.3.2.2.3 硫酸(1+17):取28mL硫酸缓缓加入400mL水中,冷却后加水至500mL。   4.3.2.2.4 硫酸(1+5):取83.3mL硫酸缓缓加入400mL水中,冷却后加水至500mL。   4.3.2.2.5 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取28.5g无水亚硫酸钠,加约70mL水,微热溶解后,放冷,稀释至100mL。   4.3.2.2.6 钼酸铵溶液(50g/L)。   4.3.2.2.7 氯化亚锡溶液:取0.1g氯化亚锡,溶于5mL盐酸中,临用时现配。   4.3.2.2.8 磷化物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400g经105℃干燥过的无水磷酸二氢钾,溶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加1滴三氯甲烷以增加保存时间),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10mg磷化氢   4.3.2.2.9 磷化物标准使用液:吸取10.0mL磷化物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μg磷化氢。   4.3.2.2.10 盐酸(1+1)。   4.3.2.2.11 饱和硝酸汞溶液。   4.3.2.2.12 饱和硫酸肼溶液。   4.3.2.2.13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5g/L)和硫酸(2mol/L)等量混和。   4.3.2.3 仪器   仪器如图1所示。   (图略)   4.3.2.4 分析步骤   样品测定:于三个串联的气体吸收管中各加5mL高锰酸钾溶液(3.3g/L)和1mL硫酸(1+17),二氧化碳发生瓶中装大理石碎块,从分液漏斗1中加适量的盐酸(1+1),作为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气体顺序经装有饱和硝酸汞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饱和硫酸肼溶液的洗气瓶洗涤后,进入反应瓶中(如用氮气代替二氧化碳,可以只通过硫酸肼溶液安全瓶直接进入反应瓶)。预先通二氧化碳(或氮气)5min,打开反应瓶的塞子,迅速投入称好的50g样品,立即塞好瓶塞,加大抽气速度使分液漏斗6中的5mL硫酸(1+17)和80mL水加至反应瓶中,然后减慢抽气和二氧化碳(或氮气)气流速度,将放置反应瓶的水浴加热至沸半小时,并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或氮气)。反应完毕后,先除去气体吸收管进气的一端,再除去抽气管的一端,取下三个气体吸收管,分别滴加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合并吸收管中的溶液至50mL比色管中,气体吸收管用少量水洗涤,洗液并入比色管中,加4.4mL硫酸(1+5),2.5mL钼酸铵溶液(50g/L),混匀。   吸取0、0.1、0.2、0.3、0.4、0.5mL磷化物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1、2、3、4、5μg磷化氢),分别放入50mL比色管中,加30mL水,5.4mL硫酸(1+5),2.5mL钼酸铵溶液(50g/L),混匀。于样品及标准管中各加水至50mL混匀,再各加0.1mL氯化亚锡溶液,混匀。15min后,用3cm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680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或与标准色列目测比较。取与处理样品量相同的试剂,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4.3.2.5 计算      式中:X2——样品中磷化物的含量(以磷化氢计),mg/kg;   m3——测定用样品磷化物的质量,μg;   m4——试剂空白中磷化物的质量,μg;   m5——样品质量,g。   结果的表述:报告算术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数。   4.3.2.6 以空气代替二氧化碳,空气顺序经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碱性焦性没食子酸溶液(5g焦性没食子酸溶于15mL水,48g氢氧化钾溶于32mL水中,然后两液混合)的洗气瓶洗涤后进入反应瓶。以下操作同上。其装置如图2所示。   (图略)   4.4 氰化物   4.4.1 定性   4.4.1.1 原理   氰化物遇酸产生氢氰酸。氢氰酸与苦味酸钠作用,生成红色异氰紫酸钠。   4.4.1.2 试剂   4.4.1.2.1 酒石酸。   4.4.1.2.2 碳酸钠溶液(100g/L)。   4.4.1.2.3 苦味酸试纸:取定性滤纸剪成长7cm、宽0.3~0.5cm的纸条,浸入饱和苦味酸-乙醇溶液中,数分钟后取出,在空气中阴干,贮存备用。   4.4.1.3 仪器   取200~300mL锥形瓶,配备一适宜的单孔软木塞或橡皮塞,孔内塞以内径0.4~0.5cm,长5cm的玻璃管,管内悬一条苦味酸试纸,临用时,试纸条以碳酸钠溶液(100g/L)湿润。   4.4.1.4 分析步骤   迅速称取5g样品,置于100mL锥形瓶中,加20mL水及0.5g酒石酸,立即塞上悬有苦味酸并以碳酸钠湿润的试纸条的木塞,置40~50℃水浴中,加热30min,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如试纸不变色,表示氰化物为负反应或未超过规定。如试纸变色,需再做定量试验。   4.4.2 定量   4.4.2.1 原理   氰化物在酸性溶液中蒸出后被吸收于碱性溶液中,在PH7.0溶液中,用氯胺T将氰化物转变为氯化氰,再与异烟酸-吡唑酮作用,生成蓝色染料,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本方法检出限为0.15μg,取样量为10g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5mg/kg。   4.4.2.2 试剂   4.4.2.2.1 甲基橙指示液(0.5g/L)。   4.4.2.2.2 乙酸锌溶液(100g/L)。   4.4.2.2.3 酒石酸。   4.4.2.2.4 氢氧化钠溶液(10g/L)。   4.4.2.2.5 氢氧化钠溶液(1g/L)。   4.4.2.2.6 乙酸(1+24)。   4.4.2.2.7 酚酞-乙醇指示液(10g/L)。   4.4.2.2.8 磷酸盐缓冲溶液(0.5mol/L,pH7.0):称取34.0g无水磷酸二氢钾和35.5g无水磷酸氢二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4.4.2.2.9 试银灵(对二甲氨基亚苄基罗丹宁)溶液:称取0.02g试银灵,溶于100mL丙酮中。   4.4.2.2.10 异烟酸-吡唑酮溶液:称取1.5g异烟酸溶于24mL氢氧化钠溶液(20g/L)中,加水至100mL,另称取0.25g吡唑酮,溶于20mLN-二甲基甲酰胺中,合并上述两种溶液,混匀。   4.4.2.2.11 氯胺T溶液:称取1g氯胺T(有效氯含量应在11%以上),溶于100mL水中,临用时现配。   4.4.2.2.12 氰化钾标准溶液:称取0.25g氰化钾,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此溶液每毫升约相当于0.1mg氰化物,其准确度可在使用前用下法标定。   取上述溶液10.0mL,置于锥形瓶中,加1mL氢氧化钠溶液(10g/L),使pH为11以上,加0.1mL试银灵溶液,用硝酸银标准溶液(0.020mol/L)滴定至橙红色[1mL硝酸银标准溶液(0.020mol/L)相当于1.08mg氢氰酸]。   4.4.2.2.13 氰化钾标准使用液:根据氰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吸取适量,用氢氧化钠溶液(1g/L)稀释成每毫升相当于1μg氢氰酸。   4.4.2.3 仪器   4.4.2.3.1 250mL玻璃水蒸气蒸馏装置。   4.4.2.3.2 分光光度计。   4.4.2.4 分析步骤   迅速称取10.00g样品,放置于250mL蒸馏瓶中,加适量水使样品全部浸没,加20mL乙酸锌溶液(100g/L),加1~2g酒石酸,迅速连接好全部装置,冷凝管下端插入盛有5mL氢氧化钠溶液(10g/L)的100mL容量瓶的液面下,缓缓加热,通水蒸气进行蒸馏,收集馏液近100mL,取下容量瓶,加水至刻度,混匀,取10mL蒸馏液置于25mL比色管中。   吸取0、0.3、0.6、0.9、1.2、1.5mL氰化物标准溶液(相当于0、0.3、0.6、0.9、1.2、1.5μg氢氰酸),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各加水至10mL。于样品溶液及标准溶液中各加1mL氢氧化钠溶液(10g/L)和1滴酚酞指示液,用乙酸(1+24)调至红色刚刚消失,加5mL磷酸盐缓冲溶液,加温至37℃左右,再加入0.25mL氯胺T溶液,加塞混合,放置5min,然后加入5mL异烟酸-吡唑酮溶液,加水至25mL,混匀,于25~40℃放置40min,用2cm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638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   4.4.2.5 计算      式中:X3——样品中氰化物(以氢氰酸计)的含量,mg/kg;   m6——测定用样品液氢氰酸的质量,μg;   m7——样品质量,g;   V3——样品蒸馏液总体积,mL;   V4——测定用蒸馏液体积,mL。   结果的表述:报告算术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数。   4.5 氯化苦   4.5.1 原理   氯化苦可被乙醇钠分解形成亚硝酸盐,在弱酸性溶液中与氨基苯磺酸进行重氮化,然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偶合生成紫红色,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本方法检出限为1.0μg,取样量20g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50mg/kg。   4.5.2 试剂   4.5.2.1 乙醇钠溶液:取金属钠,先用滤纸将表面煤油吸干,并用小刀切去表面被氧化部分(切下表面部分,务必放回煤油中,切勿与水接触),然后取5g切成碎片,量取1000mL无水乙醇,置于大烧杯中,将切好的金属钠立即分次加入,待作用完毕,杯中不再有气体发生时,移入棕色瓶中备用。   4.5.2.2 无水乙醇。   4.5.2.3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4g/L):称取0.4g对氨基苯磺酸溶于100mL盐酸(1+1)中,贮存于棕色瓶中。   4.5.2.4 N-1-萘基乙二胺溶液(2g/L):称取0.2gN-1-萘基乙二胺,溶于100mL水中,贮存于棕色瓶中。   4.5.2.5 氯化苦标准贮备溶液:量取约20mL无水乙醇,置于50mL容量瓶中,准确称量后,加入2滴氯化苦,再准确称量,两次的差即为氯化苦质量,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混匀。   4.5.2.6 氯化苦标准使用液:吸取适量〔按式(4)计算〕氯化苦标准贮备溶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020mg氯化苦,贮存于冰箱中。      式中:X4——吸取的标准贮备液的体积,mL;   m8——氯化苦质量,mg。   4.5.3 仪器   分光光度计。   4.5.4 分析步骤   称取约20.00g样品,置于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20mL乙醇钠溶液,盖好,放置暗处8~10h或过夜、过滤,量取5.0mL滤液,置于10mL比色管中。   吸取5.0mL氯化苦标准使用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20mL乙醇钠溶液,放置暗处8~10h或过夜,再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然后吸取0、1.0、2.0、3.0、4.0、5.0mL此液(相当于0、2、4、6、8、10μg氯化苦),分别置于10mL比色管中,再各加无水乙醇至5mL,加乙酸(36%)1mL。   于样品及标准管中各加1mL对氨基苯磺酸(4g/L),混匀,静置3~5min后,各加入0.5mLN-1-萘基乙二胺溶液(2g/L),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混匀后放置20min,用1cm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38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   4.5.5 计算      式中:X5——样品中氯化苦的含量,mg/kg;   m9——测定用样品中氯化苦的质量,μg;   V5——样品中加入乙醇钠总体积,mL;   V6——测定用样品滤液的体积,mL;   m10——样品质量,g。   结果的表述:报告算术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数。   4.6 二硫化碳   4.6.1 原理   二硫化碳与二乙胺作用生成二乙胺磺酸,再与铜盐反应生成黄色复盐,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本方法检出限为5μg,取样量为25g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20mg/kg。   4.6.2 试剂   4.6.2.1 二乙胺-乙醇溶液(10g/L)。   4.6.2.2 乙酸铜-乙醇溶液(0.5g/L)。   4.6.2.3 硫酸铜溶液(50g/L)。   4.6.2.4 二硫化碳标准贮备溶液:量取约20mL二乙胺乙醇溶液(10g/L),置于50mL容量瓶中,准确称量后,加入2滴二硫化碳,再准确称量,两次的差即为二硫化碳质量,加二乙胺乙醇溶液(10g/L)至刻度,混匀。   4.6.2.5 二硫化碳标准使用液:吸取适量(按式(6)计算)二硫化碳标准溶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二乙胺乙醇溶液(10g/L)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020mg二硫化碳。      式中:X6——吸取二硫化碳标准贮备液的体积,mL;   m11——二硫化碳质量,mg。   4.6.2.6 乙醇(95%)。   4.6.3 仪器   4.6.3.1 装置如图3。   4.6.3.2 分光光度计。   (图略)   4.6.4 分析步骤   称取约25.00g样品,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水适量至浸没样品,于气体吸收管内各加入10mL二乙胺乙醇溶液(10g/L),洗气瓶中加入50mL硫酸铜溶液(50g/L),以除去空气中的硫化物,再将圆底烧瓶置于70℃左右的水浴锅中,按图3连接好洗气瓶、吸收管、抽气装置,缓缓抽气2h后,取下气体吸收管。停止加热和抽气。   将气体吸收管中吸收液倒入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二乙胺乙醇溶液(10g/L)洗气体吸收管2~3次,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用二乙胺乙醇溶液(10g/L)加至刻度,混匀。吸取5.0mL置于25mL比色管中。   吸取0、0.5、1.0、1.5、2.0、2.5mL二硫化碳标准使用液(相当0、10、20、30、40、50μg二硫化碳),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再各加二乙胺乙醇溶液(10g/L)至10mL,混匀。   于样品及标准管中各加1mL乙酸铜乙醇溶液(0.5g/L),再加乙醇至刻度,混匀。用1cm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400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   4.6.5 计算      式中:X7——样品中二硫化碳的含量,mg/kg;   m12——测定用吸收稀释液中二硫化碳的质量,μg;   m13——样品质量,g;   V7——样品吸收稀释液总体积,mL;   V8——测定用样品吸收稀释液体积,mL。   结果的表述:报告算术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数。   4.7 砷   按GB/T 5009.11操作。   4.8 汞   按GB/T 5009.17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4.9 六六六、滴滴涕   按GB/T 5009.19操作。   4.10 黄曲霉毒素B1   按GB/T 5009.22操作。   4.11 镉   按GB/T 5009.15操作。   4.12 氟   按GB/T 5009.18操作。   4.13 曼陀罗籽   4.13.1 鉴别   曼陀罗籽呈三角形或肾形,扁平,表面有网点,呈棕色或棕褐色,有的边缘有皱折,淡棕色,宽2~3mm,有的较大,约5~6mm。   4.13.2 生物碱比色定性   4.13.2.1 原理   样品中所含阿托品等生物碱经提取后与发烟硝酸及氢氧化钾溶液有呈色反应。   4.13.2.2 试剂   4.13.2.2.1 氨水(1+1)。   4.13.2.2.2 乙醚。   4.13.2.2.3 盐酸(1+5)。   4.13.2.2.4 三氯甲烷。   4.13.2.2.5 无水硫酸钠。   4.13.2.2.6 发烟硝酸。   4.13.2.2.7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100g/L)。   4.13.2.3 分析步骤   将约30粒曼陀罗籽放入乳钵中,加氨水(1+1)浸湿,浸渍片刻,研磨成粘稠状,加乙醚研磨三次,每次10mL,将乙醚合并于分液漏斗中,加10mL盐酸(1+5),振摇提取1min,分出盐酸层至另一分液漏斗中,加氨水(1+1)调成碱性,用10mL三氯甲烷振摇提取1min,再提一次,合并三氯甲烷层,通过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浓缩至0.5mL,备用。   取0.2mL试液于小蒸发皿中,挥干溶剂,加4滴发烟硝酸使残渣溶解,水浴上蒸干,残留物变黄色,冷却后加数滴氢氧化钾-乙醇溶液(100g/L),则变紫堇色,随即变红色。阿托品、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均有此反应。   4.13.3 薄层色谱定性   4.13.3.1 原理   样品中所含阿托品等生物碱经提取后,用薄层分离,再以显色剂显色,与对照标准比较。   4.13.3.2 试剂   4.13.3.2.1 硅胶G薄层板:厚度0.3~0.5mm,105℃活化1h,放干燥器中备用。   4.13.3.2.2 展开剂:甲醇-氨水(200+3)。   4.13.3.2.3 显色剂:称取0.85g次硝酸铋,加10mL冰乙酸,加40mL水,溶解。取5mL,加5mL碘化钾溶液(4g碘化钾溶于5mL水中),再加20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mL。   4.13.3.2.4 阿托品标准溶液:称取120.0mg硫酸阿托品,溶于10mL水中,加氨水(1+1)呈碱性,用三氯甲烷提取二次,每次8mL,三氯甲烷提取液经少许无水硫酸钠脱水,滤入20mL具塞比色管中,再用少许三氯甲烷洗滤器,洗液并入比色管中,加三氯甲烷至20mL,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5.0mg阿托品。   4.13.3.2.5 东莨著碱标准溶液:称取145.0mg氢溴酸东莨菪碱,以下按阿托品标准溶液同样处理,配成每毫升相当于5.0mg东莨菪碱。   4.13.3.3 分析步骤   在薄层板下端2cm处,点10μL阿托品及东莨菪碱标准溶液,30~100μL样品提取浓缩液,各点间距1.5cm,置于预先用展开剂饱和的展开槽中,待溶剂前沿上展至10~15cm,取出,挥干展开剂,喷显色剂呈现橙红色斑点为阳性反应。   4.13.4 定量   称取1000g粮食,从中检出曼陀罗籽,不得超过5粒。   4.14 麦角   4.14.1 鉴别   4.14.1.1 形态   麦角呈三条或四条钝的圆柱形,微弯,两端稍窄细,长0.3~0.4cm,粗1~7mm,外面呈黑色或紫棕色,有纵沟与横裂纹,质脆,易折断,断面钝三角形,边缘暗紫色,中心呈灰白或紫白色。   4.14.1.2 组织切片   将麦角泡入水中,浸泡24h,使膨胀,夹在土豆或罗卜中间,以固定,用小手术刀切成尽可能薄的小片,用次甲基蓝溶液(1g/L)显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紧密。   4.14.2 麦角红素和麦角生物碱定性   4.14.2.1 试剂   4.14.2.1.1 酒石酸溶液(20g/L)。   4.14.2.1.2 无水乙醚。   4.14.2.1.3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4.14.2.1.4 氨水(1+1)。   4.14.2.1.5 三氯甲烷。   4.14.2.1.6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称取0.125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加100mL稀硫酸(65mL硫酸缓缓倒入35mL水中,混匀,冷却)溶解,然后加0.1mL三氯化铁溶液(50g/L),混匀。   4.14.2.1.7 硫酸。   4.14.2.1.8 无水乙醇:紫外光灯波长365nm下观察无荧光。   4.14.2.1.9 乙酸乙酯。   4.14.2.1.10 过氧化氢溶液(3%)。   4.14.2.2 分析步骤   取20粒可疑麦角于研钵中,研碎,加酒石酸溶液(20g/L)研成粘稠状,加10mL乙醚,仔细研磨,分取乙醚,反复进行三次,合并乙醚层于试管中,保留残渣于研钵内。在试管内加0.5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振摇,碳酸氢钠溶液层变红色,即表示检出麦角红。   取保留的残渣,加氨水(1+1)研磨呈碱性,用三氯甲烷提取三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小心加2mL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在两液层接触面呈蓝紫色环,数分钟后,三氯甲烷层均显蓝色,即表示检出麦角生物碱。另一部分三氯甲烷提取液置于试管中,在热水浴上使三氯甲烷挥尽,残留物加无水乙醇溶解,在波长365nm紫外光灯下观察有强烈蓝色荧光,即表示检出麦角生物碱。   4.14.3 定量   称1000g粮食,检出麦角后称量,不得超过0.10g。   4.15 毒麦   根据形态鉴别,毒麦籽实被内外桴紧包,紧贴于内稃内,其芒联接于外稃部,芒长7~15mm,籽实长椭圆型,坚硬无光泽,呈灰褐色,长4~6mm,腹沟较宽,籽实1000粒,重10~13g,如图4所示。   (图略)   4.15.1 定量   称取1000g粮食,拣出的毒麦不得超过1g。   4.16 二溴乙烷   4.16.1 蒸馏法(SGS法)   4.16.1.1 试剂   4.16.1.1.1 己烷:重蒸,使用前,以气相色谱法检验,应无干扰峰。   4.16.1.1.2 去泡剂(BakerantifoamB)。   4.16.1.1.3 无水硫酸钠。   4.16.1.1.4 二溴乙烷(EDB)标准使用液:用己烷配制成含1.0、2.5、5.0、10.0ng/mL EDB的标准使用液。   4.16.1.2 仪器   4.16.1.2.1 气相色谱仪:附有电子捕获检测器。   4.16.1.2.2 蒸馏装置:如图5所示。   (图略)   4.16.1.3 分析步骤   4.16.1.3.1 样品处理   快速称取50.0g样品(贮存于5℃以下)于1000mL圆底烧瓶中,加300mL水、10.0mL己烷,连接烧瓶、接收管、冷凝管,放在加热器上缓缓加热,用去泡剂避免过多的发泡[几滴硅油或液体石蜡或吐温(Tween)80],加热到己烷全部蒸出,水分开始在己烷层下集聚,移去加热器,待其冷却后,记下回收的己烷毫升数,并转入具塞试管内,加2~3g无水硫酸钠脱水,供气相色谱测定。   4.16.1.3.2 气相色谱参考条件色谱柱:2m×3mm(内径)不锈钢柱,内装涂有10%squalene的80~100目Chromosorb WHP。   温度:柱温:75℃;检测器:275℃或300℃;进样口:200℃;   载气:氮气,50mL/min。   4.16.1.3.3 测定   准确吸取2μL样液及不同浓度EDB标准使用液,注入气相色谱仪中,每个样品重复三次,取平均峰高,以标准浓度值对相应的色谱峰高值作EDB标准曲线,再以样液峰高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   4.16.1.3.4 计算      式中:X8——样品中二溴乙烷的含量,μg/kg;   m14——进样样液相当二溴乙烷的质量,ng;   m15——样品质量,g;   V9——样品进样体积,μL;   V10——收集的己烷蒸馏液的体积,mL。   结果的表述:报告算术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数。   4.16.2 浸渍法   4.16.2.1 试剂   4.16.2.1.1 丙酮:重蒸,使用前,以气相色谱法检验,应无干扰峰。   4.16.2.1.2 无水氯化钙。   4.16.2.1.3 氯化钠。   4.16.2.1.4 丙酮水(5+1)   4.16.2.1.5 二溴乙烷标准使用液:用丙酮配制并稀释至每毫升含0.2μg二溴乙烷。   4.16.2.2 仪器   气相色谱仪:附有电子捕获检测器。   4.16.2.3 分析步骤   4.16.2.3.1 样品处理   快速称取50.0g样品(贮存于5℃以下),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150mL丙酮-水溶液,密塞,摇匀,在20~25℃暗处浸泡48h。24h振摇一次,吸取10.0mL上清液于25mL具塞试管中,加2g氯化钠,密塞,剧烈振摇2min,放置分层后,吸取5.0mL上清液于10mL具塞试管中,加1g无水氯化钙,密塞,剧烈振摇2min,静置30min以上,供气相色谱测定用。   4.16.2.3.2 气相色谱参考条件   色谱柱:2m×3mm(内径)不锈钢柱,内装涂有15%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glycol)或15%UconLB-550X的60~80目ChromosorbW。   温度:柱温:140℃;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00℃。   载气:氮气,70mL/min。   4.16.2.3.3 测定   每天作标准曲线。吸取0、0.5、1.0、3.0、5.0、7.0μL二滇乙烷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0.1、0.2、0.6、1.0、1.4ngEDB),直接进样,与测得峰高绘制标准曲线。   准确吸取0.5μL样品澄清液,进样。为避免检测器超载,可将样液用无水丙酮稀释10倍或100倍再进样。每个样液都进样3次,取平均峰高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   4.16.2.3.4 计算      式中:X9——样品中二溴乙烷的含量,μg/kg;   m16——进样样液相当二溴乙烷的质量,ng;   m17——样品质量,g;   V11——样品进样体积,μL;   125——150mL浸渍液中丙酮的体积,mL。   注:如无以上介绍的固定液,以下色谱柱也可用:   ①20%OV-101涂于Chromosorb W HP80~100目上。   ②30%DC-200涂于GasChrom Q 80~100目上。   ③10%DC-200涂于Chromosorb W AW DMCS60~80目上。   ④6%OV-210十4%SE-30涂于Gas Chrom Q 80~100目上。   分析结果的表述:报告算术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数。   4.17 七氯、艾氏剂、狄氏剂   4.17.1 试剂   4.17.1.1 石油醚:30~60℃。   4.17.1.2 乙醚。   4.17.1.3 硅镁型吸附剂:60~100目,取100g,于300℃高温炉中加热120min,在炉内自然冷却后,取出加水5mL,强烈振摇至完全混匀,立即装柱使用。   4.17.1.4 无水硫酸钠。   4.17.1.5 淋洗液:石油醚:乙醚(96∶4)。   4.17.1.6 标准液:准确称取适量上述有机氯标准品,用苯配制成储备液,放冰箱中保存。   4.17.1.7 标准使用液:临用时,用石油醚稀释为使用液,其浓度为α-666、γ-666为0.01μg/mL,β-666、七氯、狄氏剂、艾氏剂为0.02μs/mL,P,P′-DDE为0.04μs/mL,O,P′-DDT、P,P′-DDD、P,P′-DDT为0.10μs/mL。   4.17.2 仪器   4.17.2.1 气相色谱仪(具有电子捕获检测器)。   4.17.2.2 小型粉碎机。   4.17.2.3 电动振荡器。   4.17.2.4 电水浴。   4.17.2.5 真空泵。   4.17.2.6 全玻浓缩器。   4.17.2.7 垂融漏斗4号。   4.17.2.8 柱层析管:直径1.5cm,长40cm。   4.17.2.9 色谱柱的制备:称取担体ChromosorbWAWDMCS60~80目20g,固定液QF-1(0.6g)和OV-1(0.4g),然后将固定液用三氯甲烷-正丁醇(1+1)混合液100mL冲洗于圆底烧瓶中,在98℃水浴中加热回流(3~4h)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将担体倒入,加热回流片刻(边加热边摇动圆底烧瓶并使担体与固定液完全混合),然后倒入大玻璃平皿中,于红外灯下烘干,装柱后250℃通氮气老化27h。   4.17.3 分析步骤   4.17.3.1 提取:称取粉碎后通过20目筛的50g样品,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150mL石油醚于电动振荡器上振荡60min取下,待沉淀后,将上清液倒入垂融漏斗中,减压过滤到全玻璃浓缩器中,然后向残渣中再加100mL石油醚振荡30min,减压过滤,再用30mL石油醚分三次洗锥形瓶和瓶内残渣,收集全部滤液于50℃水浴中真空减压浓缩至5mL。   4.17.3.2 净化:称取20g硅镁型吸附剂于烧杯中,加石油醚20mL左右,用玻璃棒轻轻搅动至完全湿润后待装柱,层析柱下端放少许脱脂棉,倒少量石油醚湿润并排出空隙中气泡,用小玻璃漏斗将硅镁型吸附剂均匀充实装入,然后在上层加4g无水硫酸钠,放出石油醚至无水硫酸钠上部仅留一薄层时,将样品浓缩液加入净化柱内,每分钟约4mL流速,待样品仅剩一薄层时分次加入淋洗液300mL每分钟约4mL流速淋洗,收集全部淋洗液于全玻璃浓缩器中,在5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10mL,取2μL进样。   4.17.4 色谱参考条件   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   汽化室温度:250℃;   色谱柱温度:218℃;   检测器温度:250℃;   载气(氮气)流速:70mL/min。   其他参数调至最佳状态。   4.17.5 色谱柱   内径3mm,长2m的玻璃柱,内装涂以2%OV-1和3%QF-1的60~80目的Chromosorb WAW DMCS。   4.17.6 计算   电子捕获检测器的线性范围狭窄,为了便于定量,选择适宜的样品进样量使之适合各组分的线性范围,根据样品中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六六六和滴滴涕存在形式,相应地制备各组分的标准曲线,样品中的含量X按式(10)计算。      式中:X10——样品中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六六六、滴滴涕及其异构体的质量,mg/kg;   m18——被测样液中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μg;   m19——样品质量,g;   V12——样液进样体积,mL;   V13——样品净化液体积,mL。   结果的表述:报告算术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数。
TOP
3#

哇!!我晕!!倒!!!

  

[em06]                [em06]                         [em06]

挺好的文章!!!        

[em23]                   [em23]                       [em23]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TOP
4#

后发现论坛的人一定后悔没有早点找到我们论坛,这里藏着很多宝贝呀
TOP
5#

不错,我会常来这的,以后有时间我也会来多跟贴,有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TOP
6#

好的文章,诗琦你应该把它成为精华,让更多的人分享!!同时欢迎更多的同行加入我们论坛的行列!!!

顶~~~~~~~~~~~~~~~~~~~~~~~~~

[em05][em05][em05][em05]
TOP
7#

这个论坛确实有许多好东东!
TOP
8#

i am comein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