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拉面制作及原理 [复制链接]

1#
拉面技术,堪称中国一绝。拉面制作在中国流传已久,明代程敏政曾作《傅家面食行》曰:"傅家面食天下功,制法来自东山东。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由此可见拉面制作久负盛名,技法天下之工。   拉面的制作无论从选料、和面、饧面,还是溜条和出条,都巧妙地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   一、选料   一般要选择新鲜的高筋质面粉,而不宜选择虫蛀、鼠咬、霉变的污染面粉,因为这种面粉不但不符合卫生标准,其内所含的蛋白质分子,在蛋白酶(由于污染等原因,蛋白酶的活性增强)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分解成氨基酸,使蛋白质无法与水结合形成面筋,因而大大降低了面筋的生成。只有新鲜的高筋质面粉(一般为精粉或特制粉),蛋白质含量高,才能为拉面的制作成功保证前提条件。   二、和面   和面是拉面制作的基础,是关键。首先应注意的是水的温度,一般要求冬天用温水,其它季节则用凉水。因为面团的温度易受自然气温的影响,通过和面时用水温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团温度始终保持在30℃,因为此时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性最高,可以达到150%,此时面筋的生成率也最高,质量最好,即延伸性和弹性最好,最适宜抻拉。若温度低于30℃,则蛋白质的吸水性和质量会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超过30℃,同样也会降低面筋的生成,当温度达到60℃时,则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而失去其性能。一些有经验的拉面师傅在溜条时,冬天要往热水里沾一下条,而夏天又要往冷水里沾一下,就是要使面团保持在最适宜的抻拉范围。   其次,和面时还要放入适量的盐和碱,因为二者能提高面团中面筋的生成率和质量。比如适量的盐,即氯化钠分子,它的渗透压作用能使面团中蛋白质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密度增大,特别是能使组成面筋蛋白质之一的麦胶蛋白粘性增强,因而也就提高了面筋的生成和质量。   三、饧面   饧面,即将和好的面团放置一段时间(一般冬天不能低于30分钟,夏天稍短些),其目的也是促进面筋的生成。放置还可以使没有充分吸收水分的蛋白质有充分的吸水时间,以提高面筋的生成和质量。   四、溜条   将饧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搓成圆条,然后用两手握住条的两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条拉长后,两端对折,继续握住两端摔打,如此反复,其目的是调整面团内面筋蛋白质的排列顺序,使杂乱无章的蛋白质分子排列成一条长链,业内称其为顺筋。   五、出条   将溜好的面条放在案板上,撒上醭面(以防止面条粘连),手握两端,两臂均匀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后两头对折,两头同时放在一只手的指缝内(一般用左手),另一只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一端,手心上翻,使面条形成绞索状,同时两手往两边抻拉。面条拉长后,再把右手勾住的一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继续勾住另一端抻拉。抻拉时速度要快,用力要均匀,如此反复,每次对折称为一扣。抻拉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初学者很难掌握要领。同样的面团,在有经验的老厨师手中,不但出条速度快(一般只需一分钟左右),且拉出的面条粗细均匀,且不断裂,而初学者就很难做到。一般细均条为7扣,一窝丝则为9扣,龙须面可以达11扣,条细如丝,且不断裂,真可谓中国烹饪之精华。    从拉面制作及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拉面技术把科学与技巧揉为一体,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制作经验,使其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分享 转发
TOP
2#

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制作经验,使其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有点小时写作文的味道.我喜欢吃面条,北方的做法和广东的不一样.
TOP
3#

硬度不一样!看来你是吃软的了![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0 23:14:05编辑过]

TOP
4#

有点意思,好!回家有空试试!
TOP
5#

我们那里拉面要放“篷灰”(不知是不是这个字),似乎是一种草烧成的灰,会使面韧性加强,拉很长而不断。[em07]
TOP
6#

牛肉拉面制作比较讲究,拉面技术精湛,速度较快,是一种快餐食品。和面时要倒进温盐水揣匀,待面醒后还要加进适量的蒿子面和碱水,然后双手搓成二三斤重的长条,并抓住面的两端,拉长合拢,反复几次,直到面有筋骨且粗细大致均匀时,放在案板上,非常自如地拉成细条下锅。待面捞到碗里后,舀上牛肉汤,放上香菜和肉丁、辣子油即成。这种面吃起来别有风味,汤非常鲜,面条又精又光,易于消化。肥胖人常吃还可以减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3 11:55:27编辑过]

附件: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注册
TOP
7#

很多中国的传统的“特技”似乎很值得赞赏,但是用现在分析的手段去看这些传统的食品,那就不符合规定了。比如有些祖传的秘方,谁知道这秘方里加了什么东西,也许是对食品风味或外观有益而对人体有害的东西呢?

我觉得那些传统的食品在制作方面应该改革。就比如金华火腿,被查出是用农药防虫,也许他们很早就用了这个方法,只是大家觉得好吃就没有怀疑。现在查出来了,就倒了。可能很多的这样的传统食品在配料方面有创意,但是在现代的眼光里是不规范的。

TOP
8#

以下是引用螃蟹在2004-6-23 18:30:00的发言:

很多中国的传统的“特技”似乎很值得赞赏,但是用现在分析的手段去看这些传统的食品,那就不符合规定了。比如有些祖传的秘方,谁知道这秘方里加了什么东西,也许是对食品风味或外观有益而对人体有害的东西呢?

我觉得那些传统的食品在制作方面应该改革。就比如金华火腿,被查出是用农药防虫,也许他们很早就用了这个方法,只是大家觉得好吃就没有怀疑。现在查出来了,就倒了。可能很多的这样的传统食品在配料方面有创意,但是在现代的眼光里是不规范的。

有道理听说现在国家也要搞“食品法典”之类的标准!像《中国药典》一样!那样吃东西就方便了!

TOP
9#

看了都想吃了--哈哈
TOP
10#

都是高手呀!
TOP
11#

厉害厉害,佩服佩服!
TOP
12#

馋的都流口了,我想试验一下!!

TOP
13#

有机会试试看
TOP
14#

这个东西听说有的美天分的一辈子也学不会。有没有这么回事???
TOP
15#

呵呵呵,很实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