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西维雀乳业停止收奶的背后 [复制链接]

1#

江西维雀乳业停止收奶的背后



   

  1月6日上午,南昌新建县北郊奶农小陈,与往日一样,推着两桶生鲜奶送到江西维雀乳业有限公司,发现“维雀”门口围了很多熟悉的奶农。

  “往日大家交完奶就回家,今天怎么都站在门口?”小陈感到纳闷。

  “维雀月底不收奶了。”一位奶农指着门口“维雀”贴出的通告说。

  据悉,新建县北郊现有140多户奶农,奶牛1400多头。业内人士透露,如果“维雀”停收生鲜奶,以一头奶牛最低日产30斤牛奶计算,就有42000斤牛奶找不到销路,以目前市场价1元/斤计算,日损失最高将达4.2万元。

  那么,“维雀”缘何要停止收购鲜奶?奶农将何去何从?市场风险该由谁来买单?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事件:“维雀”将不向个体奶农收奶

  2001年,在新建县北郊奶牛公司的引导下,小陈养了6头奶牛。2004年8月,南昌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南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南昌市奶业发展贴息及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奶牛养殖户购买奶牛进行扶持。

  小陈看到政府对养奶牛进行扶持,于是先后以每头近1万元的价格,购进4头奶牛,如今已经有10头奶牛了。

  南昌现有“维雀”、“英雄”、“阳光”三家乳制品加工企业,由于“维雀”离小陈所在的新建县北郊不到4里路,而“英雄”、“阳光”相对较远,考虑到运送成本,加上价格上三家相差不大,所以5年来包括小陈在内的100多农户都选择了“维雀”。

  小陈透露,奶农、北郊奶牛公司与“维雀”三方签了3年协议。奶农每天把生鲜奶送到“维雀”设在新建县长堎镇工业区的收购点,协议收购价每斤1元左右。到2005年7月,协议已到期,不过双方一如既往保持供销关系。直到1月6日,小陈送奶到维雀乳业,看到这样一则通告:

  “尊敬的各奶农:2006年1月6日,经长堎镇政府、北郊奶牛公司、维雀乳业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形成如下意见:

  1.维雀乳业有限公司从2006年1月10日开始生鲜奶收购价格下浮0.1元/斤;2.从2006年1月25日开始不再直接向个体奶农收购生鲜奶;请各位奶农尽快自寻销路并相互转告。”

  “北郊奶牛公司现有140多户个体奶农,饲养奶牛约1400头,其中有超过70多户奶农约800多头奶牛每天所产的生鲜奶都是长期供应‘维雀’,现在‘维雀’叫停,我们怎么办?”小陈表示。采访中,很多奶农与小陈一样,对此表示意外。

  调查:“维雀”与北郊奶牛公司的博弈

  针对“维雀”叫停收奶,坊间有多个不同版本的说法,有说“维雀”经营亏损要撤出乳品行业的;有说“维雀”借此炒作的;也有说学生放假,“维雀”奶源过剩,欲打压收购价的……

  据悉,维雀系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帮集团旗下企业,其已于2004年4月、7月布局南京、合肥,成为江西首家跨省扩张的乳品企业。如此看来,“维雀”显然无意退出乳品行业。

  那么“维雀”究竟为什么停收生鲜奶?

  对此,“维雀”常温奶营销公司经理粱德仁表示,作为乳制品企业,不收鲜奶是不可能的,但按协议,是收购800头奶牛产生的鲜奶,且协议已到期。

  合同到期为何不续签,粱德仁的解释是,希望改变家家户户鲜奶直送的收购方式,由北郊奶牛公司先行集中收购再转交“维雀”。粱德仁称,就此曾多次与长堎镇政府、镇属企业北郊奶牛公司协商,但一直未果。

  粱德仁认为,现有收购方式散而乱,影响了“维雀”的形象,而且收购时间拉得过长,导致经营成本增加。另外,按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800头奶牛的奶源足够,但当地奶农的生产能力已发展到1400头奶牛,旺季时企业可以消化,淡季奶源就过剩。

  北郊奶牛公司则表示,销售旺季时,他们确保了“维雀”的奶源,淡季时说不收就不收,“维雀”的做法很不合理。而北郊奶牛公司、奶农距维雀都不过四里地,在他们看来并无集中收购的必要。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就企业而言,集中收购无可厚非,这样便于控制成本,奶源的安全、卫生也可确保。而奶牛公司对奶农收取了管理费,就应该具备一定的功能,但现在北郊奶牛公司并未起到收购的作用。

  该人士还同时指出,要做到统一收购,奶牛必须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以1400头奶牛的规模而言,投入至少在2000万元。以北郊奶牛公司的实力而言,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投入。由此,“维雀”与北郊奶牛公司形成僵局。

  奶农:谁来保护我们的利益

  显然,“维雀”与北郊奶牛公司处于博弈当中,但这个过程中,受伤的是奶农。由此产生的市场风险实际上由奶农承担了。

  一位熊姓奶农道出了自己的苦处。据他介绍,北郊奶牛公司不少奶农1994年就开始养奶牛,当时地方政府鼓励养奶牛,政府贴息鼓励奶农买奶牛,并提供了土地。如今他家已拥有12头牛,日产奶量400斤左右,每头奶牛一天吃22元左右的饲料,收购价在1元/斤,除去成本每天可赚100多元,收购价在0.9元保本,而到0.8元就要亏了。目前维雀压价收购,奶农也就在保本与亏损之间徘徊,如果叫停,生活来源就成了问题。采访中记者发现,有此处境的奶农不在少数。

  “养奶牛是镇政府号召的,北郊奶牛公司一直向我们收管理费,公司也一再要求我们向‘维雀’供奶,现在我们有困难,谁为我们解决难题。”这是9日下午,为寻找新买家奔走的6位奶农对记者所说的话。

  对此,长堎镇党委副书记余继波表示,政府确实曾鼓励农户饲养奶牛,可鲜奶收购叫停是市场行为,政府不能过多干预。为了奶农的利益,镇政府已出面与北郊奶牛公司、“维雀”进行了协商。

  “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把奶农的损失降到最低”。余继波介绍,最初维雀提出将收购格在每斤1元基础上下调0.15元,经过协调,每斤下调0.1元。在此基础上,阳光、维雀、光明英雄三家,奶农可自愿选择。

  “奶价下跌5分钱是事实,但25日“维雀”叫停的态度并没有改变,奶农公司也召集过我们协商寻找新买家,但现在是淡季,买家竞相压价,而养奶牛又要花钱。”一位姜姓奶农如此说。

  12日,市场上已传出阳光限量收奶的消息,但目前看,奶农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伤害。

  出路:“公司+农户”可避风险

  过去,由于淡旺季企业需求不均,南昌已多次发生奶农倒奶事件,那么如何让奶农规避这种市场风险?

  “这件事敲响了奶农规避市场风险的警钟。”江西省委党校经管学院一位教授如此表示,从南昌频现倒奶事件到现在的“维雀”叫停风波,说明奶农的风险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出路就在于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

  以“维雀”为例,企业与奶农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奶农是公司的编外“打工仔”,公司与奶农未形成利益共同体,而作为散户的奶农,其力量无法和乳业加工企业抗衡,在风险面前奶农丧失了话语权,由此,市场风波频现。

  真正的“公司+农户”模式意味着一种经济利益的生死同盟,以南昌的国鸿为例,其不但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而且与农户签订保护价,不管是市场的销售旺季还是销售的淡季,农户的利益得到了保证,同时因为公司与农户有保护价的协议,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就不用愁了,如此农户与公司也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是公司的合作伙伴,做到共担市场风险。

  其实,除了价格保护法,使“公司+农户”形成利益联结体的方式还有很多种,还可以采用优惠服务法、订单法、股份合作法等多种方式解决奶农、乳业公司这些利益主体之间难以调和的关键问题。拿股份合作法来说,可以实行农户用土地使用权、资金等入股,农户就成为公司的一员,如此以股份合作为载体,公司和农户从买卖关系变成真正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这位教授还指出,长堎镇贴息出地,引导农民从事奶业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政府一旦介入经济活动,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指导奶农规避风险,而不是任由奶农一拥而上,从800头奶牛发展到1400头。

  当地政府出面协商,仅仅是短期内让奶农的损失减少,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因为散乱无规模,奶农还是处于弱势地位,这个问题不解决,类似事件还会发生。

分享 转发
TOP
2#

出发点是好的,但中国现在的奶源管理模式就这样拉,唉![em05][em05][em05][em05][em05]
做安全的食品--可以没有营养,但不能有毒。
TOP
3#

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江西奶业本身的问题,从友芝友从南昌败退也可见一斑,江西奶业本来就不是很发达,消费量也有限,一到淡季,如果奶厂本身无法消化过量的牛奶,拒收就成为必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