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其实豆腐可以说是吾国之国粹,五四一代的大作家周作人先生就对豆腐情有独钟,他是喜欢谈吃的,谈的最多的,还是豆腐。知堂云:“中国人民爱吃的小菜,一半是白菜萝卜,一半是豆腐制品……”又说:“豆腐、油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渣,此外还有豆腐浆和豆面包,做起菜来各具风味,并不单调,如用豆腐店的出品做成十碗菜,一定是比沙锅居的全猪席要好得多的。”而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是“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看来知堂先生与佩弦先生都是深知豆腐好吃之三昧真经也。豆腐也深得我们的邻居日本人的喜爱,古时日本人称豆腐为“白璧”。妇人则称其为“璧”。

     好豆腐须用泉水,以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软而活者胜。讲究者还用好磨。明代李日华《蓬栊夜话》:“歙人工制腐,皆紫石细棱,一具值二三金,盖砚材也。菽受磨,绝腻滑无滓,煮食不用盐豉,有自然之甘。”制好豆腐,在大豆中还须加一点绿豆。明人吴氏《墨娥小录》:“凡做豆腐,每黄豆一升,入绿豆一合,用卤水点就,煮时甚是筋韧,秘之又秘。”

     豆腐虽然平常,但凭着中国老百姓数千年的智慧,造就了多姿多彩的烹饪制作方法,有着数不清的地方名特产品,可以烹制出不下万种的菜肴、小吃等食品。这是同豆腐及其制品具有广泛的可烹性分不开的。譬如:它可以单独成菜,也可以作主料、辅料,或充作调料;它可以作多种烹调工艺加工,切成块、片或丁……或炖、或炸、……;它可做成多种菜式,多种造型,可为冷盘、热菜、汤羹、火锅,可成卷、夹、丸、包等等还可调制成各种味型,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独一无二的吸味特性,“豆腐得味,远胜燕窝”。同是豆腐菜,四川是又麻又辣的“麻婆豆腐”,上海、江浙一带是“臭豆腐”,北京是“沙锅豆腐”,湖北是“荷包豆腐”与“东坡豆腐”,而闽人喜甜食,福建就是略带甜味的“豆腐干”了。海南的豆腐制品也不少,街边小摊上一般是“豆腐烧”,用细竹签叉起来,上面再抹上辣椒油,吃起来贼香。淮南豆腐宴更是美不胜收,百般滋味,一尝之下,令人终生难忘。其中尤以“毛豆腐”为佳,乃徽州之名菜也。

     豆腐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它平淡如水,惟其平淡,才能加工制作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豆腐系列来。有一句很有哲学意味的话叫“平淡是真”。我想,吃的艺术也是如此。“真”是“真味”,也就是实在。在平淡实在中做出美味来,方为美食大家也。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句“须知澹泊生涯在,水乳交融味最长”也暗合豆腐美食的最高境界。正所谓:一身清淡七分水,通体晶莹四面光。富贵贫困皆厚爱,人人称其菜中王。豆腐以无味而达至大味,以无用而为有用,世间的一切也都是如此吧。

(附:豆腐制作方法一例—麻婆豆腐)

材料:豆腐400克、生华园牌麻婆豆腐调料1袋(80克)、水淀粉40克、青蒜苗两根、清汤200

做法:1豆腐切成1.3厘米见方的块,放入锅内,加盐氽透。不要用沸水煮,保持温度即可。2青蒜苗洗净,切成1厘米长的短节。    3、锅内油烧熟,放入麻婆豆腐调料,加汤,放豆腐微火将豆腐烧透入味,待汤略干即下青蒜、水豆粉,轻慢收汗至浓亮油,轻轻装入碗内,撒上花椒面即成。

注意: 制作过程中,豆腐下锅烧开后,应用微火慢烧,使内外的味一样。由于豆腐嫩,所以动作要轻,使成菜后豆腐块仍保持完整。汗要浓,以突出麻辣味厚、咸鲜而香的特色。

特点:成菜麻、辣、咸、烫、酥、嫩、鲜,风味独特,具有增进食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