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物中含有供给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修补损伤组织、供给热量、调节生理机能等作用,这些作用的总和称为营养。食物中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素。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大类: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最重要的成分。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病变组织的恢复修补、体内生理活动的维持和生理功能的调节,都依靠蛋白质。 食物中的瘦肉、鱼、蛋、乳类是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豆类、干果类及谷类则是植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人体缺乏蛋白质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体形瘦小,肌肉松弛,面色苍白,易感疲劳,头发易脱落,贫血,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创伤和骨折不易愈合,病后恢复健康慢等。 脂肪 脂肪是供给热能的重要来源,在人体内起保护内脏器官,防止体温过分散失,并有润滑皮肤、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作用。 食物中的动物油、肥肉、奶油等是动物性脂肪的来源。花生油、豆油、菜籽油和芝麻油等则是植物性脂肪的主要来源。 缺少脂肪时,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营养素中最经济的热能来源。它在体内分解快,耗氧少,最易被消化吸收。它能帮助脂肪在体内氧化产热。碳水化合物被吸收后,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血糖进入肝脏、肌肉或其他组织后,可转化为糖元。肝糖元能增强肝细胞的再生,促进肝脏的代谢和解毒作用,有利于保护肝脏。 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谷类、豆类、根茎菜类和水果类等。 缺乏碳水化合物,人体就缺乏足够的活动能力,儿童则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矿物质    矿物质也叫无机盐或灰方,是构成肌肉、骨骼、血液等组织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体内有20余种矿物质,对身体有不同的功用。在日常饮食中容易缺乏,从而对人体健康引起严重后果的矿物质有以下几种: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原料,也是促成血液凝固和维持其它正常生理机能的主要物质之一。   食物中的海产品类含钙最丰富,如虾皮、海带、紫菜等。豆类中以黄豆和豆制品含钙量最多。绿叶蔬菜中以菠菜、芹菜、油菜、雪里红等含钙量较多。 缺钙会引起多种病症,尤其是幼儿和孕妇。幼儿缺钙,发育迟缓,以致形成佝偻病(俗称罗圈腿、鸡胸); 孕妇缺钙易得骨质软化症,还可能使胎儿有先天的软骨症或是生下来就成畸形。   铁是构成红血球的主要成分,尽管铁在人体和营养物质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铁的作用却非常重要。 食物中,以动物的肝脏、瘦肉、血液及谷类、豆类、海带、黑木耳、芝麻酱、绿叶蔬菜等,含铁量最丰富。 缺少铁易得贫血病。缺铁症状,女子比男子多一些,因为妇女在经期、怀孕、分娩等时期损失铁量较多。   碘是构成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调节体内热能代谢和蛋白质、脂肪的合成与分解(人体中20%的碘在甲状腺中)。 食物中以海产品含碘量最高,如海带、紫菜、海鱼、海虾、海盐等。 长期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大症,俗称“大脖子”。尤其是少年发育期和孕妇,对碘的需要量更大。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与代谢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它在体内既不供给热能,也不构成身体组织,但却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的重要成分。 维生素按溶解性不同,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与水溶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两类。   维生素A主要是预防干眼病、夜盲症和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以动物的肝脏含量最多,乳类、蛋类、鱼肝油中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植物性食品中存在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为维生素A,并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其中以绿叶蔬菜、橙色菜类和瓜果类含量较丰富。 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上皮组织干燥,皮肤丘疹;暗视适应能力降低,易患夜盲症和干眼病。   维生素B1(硫胺素)主要功用是预防脚气症,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促进乳汁的分泌和增进食欲等。维生素B1含量较丰富的食物有粗粮类、糙米、豆类、硬果类和瘦猪肉、肝、蛋黄等,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少量的维生素B1。 缺乏维生素B1容易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生长迟缓等症,严重缺乏时易导致脚气症、下肢浮肿和肌肉萎缩、末梢神经炎,并影响心脏功能。   维生素B2(核黄素)是构成脱氧酶的主要成分,能维持组织的正常氧化功能,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对维持生命活力、促进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维生素B2含量较丰富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腰子、心,其次是奶类和蛋类。植物中豆类和绿叶蔬菜含量也较丰富。 缺乏维生素B2会导致嘴角发炎、舌炎、口腔溃疡,常见的长“口疮”,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2引起的。   烟酸(又称尼克酸或维生素PP)主要功用是维持皮肤和神经的健康,促进消化机能。含烟酸较多的动物性食物有肝、腰子、瘦肉、鱼蟹类、蛋类、奶类,植物性食物有豆类、硬果类和谷类。 缺乏烟酸能引起癞皮病,患者皮肤发炎及出现色素沉着斑点,常被阳光照射的手和脸对称性部位厉害;还能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维生素C(抗坏血酸)主要是保持骨骼、牙齿、血管和肌肉的健康。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有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正在发芽的豆类等,水果中鲜枣、柑桔含量最丰富,蔬菜中辣椒含量最丰富。 缺乏维生素C容易造成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皮下出血、骨钙化不正常、伤口不易愈合等症,严重时会引起坏血病。   维生素D(又名骨化醇)对骨骼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促进钙和磷在肠道的吸收与骨中钙的沉积,因而有利于骨的钙化,促进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                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脏、禽蛋和鱼肝油。 缺乏维生素D,儿童易致佝偻病,成人可患骨软化症,因血钙低可引起手足抽搐。 水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是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工具。各种营养素必先溶解于水,然后才能通过各种体液运往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和细胞中,以发挥各自的作用。各种代谢产物一一有害的废物,以水作溶剂,随体液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水在体内形成各种体液来润滑各器官、肌肉、关节。水还能调节体温,人体对水的需要量主要根据气候冷热及工作情形决定。一切生理活动,离开了水就无法进行,新陈代谢就会发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