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6-05-25, 作者: 叶东, 访问人数: 148


  三全食品,河南省的知名品牌,其生产的水饺、汤圆等产品驰名大江南北。2005年12月9日北京《新京报》、广州《新快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暴出以三全为代表的全国7家速冻行业品牌菌超标,其后众多媒体与网络转载,一时谣言四起,众多商超将产品下架,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市场、消费者谈菌色变,给三全及整个速冻食品行业的销售带来的严重的消极影响!

  第一时间内,三全立刻成立了以陈泽民董事长为首的危机小组,并向媒体表示公司正在调查菌超标的原因,一有动态及时公布!与此同时,三全公司调查了不合格样本的生产批次和抽检地点并采取控制措施,在全国清查4月19日批次的灌汤水饺,确保其他地方没有销售。

  后通过查找问题根源发现,此次发现问题的产品是配送商运输途中,车辆制冷系统故障,厢体温度没有达到-18度的温度要求,从而导致该批产品出现菌落总数超标的质量问题。三全公司通过公关公司在全国24家主流媒体上发表文章,向消费者道歉!

  危机过后,三全公司及各地经销商进一步加强产品的全程质量控制,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向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针对配送环节的问题我们已对全国配送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维护,加大了监控力度,防止该类事件再次发生。

  其实,这次菌超标并不是第一次,自从2004年7月, “检测风波”迅速席卷速冻业,“中标”的企业也不止一两家。原因速冻食品的国标标准自相矛盾,企业根本无所适从。从那个时候开始,三全公司董事长陈泽民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几次赶赴北京,向有关部门说明情况,广泛征询企业界、学术界、科技界的意见。在他的奔波、呼吁下,《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卫生标准》修订会议提前召开,相关标准的修改方案已列入国家今年的修改计划中。 

  此次危机处理,有很多的闪光点,可以看出三全有很高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但也有所不足。

  第一,在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内,三全做出了反应,成立了危机处理小组,统一宣传口径,控制危机的局势,阻止不利情势的蔓延,从而最大可能降低危机对企业所造成的伤害。同时与主流媒体、政府、商超积极沟通。

  第二,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三全立刻向消费者解释菌超标的原因,及时处理了不合格的产品,并向公众公布公司采取的避免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消费者的疑虑,重新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信心。

  第三,董事长陈泽民参与了危机处理的前前后后,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资源,减少内部的混乱,更关键的是让公众看到三全的诚意,起到镇定局面的作用!

  第四,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标准是行业的法典,是否科学, 悠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悠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三全食品积极奔波,向公众展示了速冻行业领导品牌的风范。

  虽然三全成功化解了危机,但笔者认为其也有不足的地方。

  首先,在危机处理中,有众多的媒体要求三全在其媒体上刊登广告,否则加大负面报道的力度,在此我们不怀疑部分媒体缺少公正性,但可以看出三全日常的媒体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不是很理想。

  其次,危机肯定会对公司的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危机过后,企业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强化自己充满爱心、注重社会责任感、乐于回报社会的形象,是医治受损的企业形象、恢复消费者信心的最好途径。采取这类活动比单纯的产品促销,广告投放来得更有效果,让消费者更加接受。

  三全食品自从1989年创立以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先后获得中国名牌与中国驰名商标,市场占有率也稳步提升!相信此次危机后,三全会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去迎接更大挑战!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621105401,电子邮件:yefanonline@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