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伊利牛奶曝质量丑闻 [复制链接]

1#

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16日电 牛奶因丰富的营养、浓郁的奶香和温润的口感倍受推崇,成为许多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市场调查液态奶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由于牛奶的工艺要求很高,在购买时消费者一般都选择为大众认可的大品牌,但大品牌是否就是产品质量的保障?近期,伊利牛奶就因保质期内出现质量问题,连续遭到消费者的投诉。 伊利牛奶变质连日遭福州消费者投诉

  2005年6月,福建福州消费者陈宏向媒体投诉称,喝了250毫升装伊利牛奶后,出现腹涨腹痛现象,再打开几盒包装后发现牛奶变质,在工商人员的协调下厂家才答应赔偿200元。此后两天,消费者林升澄又诉,他在南门兜融冠超市买了一箱伊利纯牛奶,饮用后也出现呕吐和腹痛的情况,连续打开几包,发现牛奶出现结块现象,厂家只同意退一赔一。

  7月11日,记者就福州两消费者喝到变质牛奶一事及赔偿事项,联系到伊利福建办事处负责销售的秦经理。秦经理告诉记者,他不太清楚此事,不过食品行业正常都有个概率的问题,而且一冷一热的气温及饮用不对容易引起食道和肠道的反应。牛奶结块最关键的因素是一冷一热,这是运输过程中储存环境的问题,比方牛奶在太阳下晒的时间过长了,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记者:但两位消费者都是在超市里购买的,在超市的恒温环境下不会出现一冷一热的情况。您的意思是说这是运输过程中的问题?秦(简称):对,运输过程太长,天气的温差又比较大。至于赔偿都是按国家《消法》规定执行。消费者碰到变质牛奶情愿找媒体解决,是因为一般消费者都愿意逮住企业多捞一点钱。消费者说产品对身体造成伤害,也是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生理的问题比较复杂,比方有的消费者不适合饮用牛奶,再者消费者购买到结块的牛奶,第一反应应该是牛奶不能喝了。记者:消费者喝牛奶一般会习惯性地使用吸管直接饮用,一方面图包装的便捷,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品牌的信任,固有可能未想到牛奶可能有问题。秦:两消费者购买的有可能同一批次的产品。不管消费者腹泻是否是因为牛奶的质量问题,我们都会解决。

  记者:这两起投诉贵司已做出了赔偿,这是否表示已承认产品的确存在质量上问题?伊利多次出现牛奶变质的问题,而贵司每次都解释是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为何运输过程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秦:照公司的规定,我实际上没有权利和你说这么多的,因为公司设有专门的对外部门,但我可就所了解到的行业情况和你沟通一下,其他的问题我不能接受你的采访。很多时候,消费者喝了我们的牛奶后就是说不舒服,我们给他解决问题,他又说产品没有问题怎么会给我解决,不给解决他又找媒体。按照国家规定食品有万分之几的非正常损坏,但没有消费者愿意按《消法》接受一赔二,都觉得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损害,要求高额的经济补偿,这给企业制造了困难。记者:《消法》不是规定消费者索要赔偿要讲究证据吗?工商部门也是以消法为依据来协调和处理投诉的,福州两消费者购买的牛奶出现变质和结块不是有事实依据吗?秦:结块和变质不一样。在牧区,牧民保存鲜牛奶的办法就是把鲜牛奶放在太阳暴晒,乳胶蛋白被吸收,晒得结块后再把它做成奶酪等奶制品。在南方,消费者可能会认为是牛奶出现了质量问题。记者:国家对液态奶所含蛋白有严格的规定,液态奶出现结块的现象,本身也属于产品的质量范畴。秦:在南方卖的是液态奶也只能是按照液态奶的标准做。

  专家指出,牛奶的乳香味及风味主要是通过其营养成分体现的,如蛋白质、脂肪、乳糖等等。除了这些主要的营养成分外,还有一些微量的有机物,如各种酶类。尽管酶的数量微小,但是它的存在对牛奶成分及口味的影响却很大,纯牛奶结块,煮沸后分层,呈豆腐状,沉淀,即是由酶引起的。结块后的牛奶成分发生了变化,虽然可能对人体无害,但一旦伴随变质出现,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出现比方呕吐、腹泻、头晕等中毒现象,所以建议不要饮用结块的牛奶。而工商人士也表示,牛奶结块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如果发现牛奶有胀包现象,或牛奶中有结块、分层等,说明牛奶已经开始变质,千万不能食用。

  自称伊利公关部的高兰(音近)女士联系到记者,高女士在电话中称:不仅是伊利牛奶,蒙牛和光明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这不能称之为正常现象,但福州两消费者投诉伊利牛奶的问题已经处理妥当,消费者也对赔偿感到满意,记者没必要再做相关的报道。

  时隔三个月,伊利牛奶又连遭消费者投诉

  2005年9月26日,浙江金华消费者投诉,从超市购买了一箱伊利牛奶,回家后打开发现有三包结豆腐块,喝完后闹肚子。厂家解释说是运输原因激活了酶,不会有事,又“自相矛盾”地建议最好饮用结豆腐块的牛奶。经协调,厂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给他换了牛奶并且进行了赔偿。

  2005年9月27日,消费者陈先生在福州鼓楼区铜盘路软件大道购买了一盒250ml伊利纯牛奶(生产日期20050527保质期是20051227),用吸管饮用该牛奶至底部发现有粘稠物,剪开该盒牛奶,发现底部有豆腐状沉淀。

  2005年10月19日,福州消费者黄先生在超市买了一箱伊利牛奶,其中有一合膨胀了。2005年10月22日,福建宁德蕉城三都镇林女士喝伊利牛奶,保质期内喝出毛病,向区12315投诉并提出索赔要求。据林女士介绍,该箱伊利纯牛奶系由其家人于一个月前在某超市购买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分别为今年5月和今年12月)。10月11日,林女士在家饮用其中一盒,喝至盒中牛奶尚余近三分之一时,冷不防从底部吸出如果冻般块状沉淀物。心存戒意的她随之服下口服黄连素片以防不测。但在当晚,林女士还是出现了腹泻症状。而后,她对所剩的盒装牛奶开拆数盒检查,亦发现相同问题。

  宁德一名姓傅的伊利业务员介绍,该牛奶质量问题系由牛奶中的活性乳酸菌在运输过程中因震动被激活,过长时间后发生沉淀,若消化功能较差者饮用后可能会引起腹泻症状。

  就在记者写稿之日,陈先生告诉记者,伊利已赔偿他一箱牛奶,不过对产品质量问题的解释却仍有敷衍之嫌,对方一直强调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无独有偶,记者调查发现伊利牛奶保质期内现豆腐渣在福建已是前科累累,太多的“偶然”是不是在暗示一种“必然”?大品牌并不是产品的品质的保障,恰恰相反,只有高质量才能保障大品牌。

  2002年8月,福州消费者关先生购买的伊利纯牛奶,在保质期内变酸并有些黏稠,呈“豆腐脑”状,家里孩子喝了少许牛奶后第二天就拉肚子。零售商解释说,牛奶变质可能是在运输过程中外包装挤压出现裂缝的缘故。而伊利牛奶福州分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南北温差的原因,牛奶变质一般是由保存不当引起的。在运输过程中,牛奶的外包装即使出现微小破损,牛奶在常温下极容易变质。

  2002年12月,福州消费者陈先生购买了一箱伊利牛奶,其中一盒出现质量问题,牛奶呈豆腐渣状,他与伊利集团福州分公司交涉后获赔一箱,但没吃几盒又出现了相同的质量问题。伊利集团福州分公司工作人员解释说,牛奶出现豆腐渣状可能是矿物质、脂肪和水分离,变质原因可能是储藏或者运输过程出现问题。

  2003年12月,厦门洪先生购买的1升盒装伊利牛奶,在保质期内出现颗粒状、块状。

  2005年5月,厦门林女士在美仁宫附近的集正超市买了一箱伊利牛奶,回家后饮用发现牛奶已经变质了,直到现在问题仍未解决。

  相关伊利变质事件:

  2001年6月,四川中江县国家税务局的周琦及家人在超市购买了两盒1000ml装的伊利纯牛奶,饮用后家中两小孩一大人均中毒,上吐下泻,吐血和胆汁,虽经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但此后便患上了恐奶证。事后,经中江县防疫部门检验,是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

  2004年5月,天津产妇小倩饮用亲友送的几箱伊利“利乐包”牛奶后,出现腹泻、食欲不振、肠胃不适、母奶明显减少等现象,后加热牛奶时发现牛奶分层结块。伊利驻津办事处的员工看见实物并验过批次后,当即承认奶有问题。而伊利集团天津分公司的经理解释说,谷女士反映的牛奶分层、结块现象属实,而出现此问题是奶品在运输过程中因遭受高温,导致乳糖分解酶分解出乳钙所致,但该问题出现后,只导致牛奶营养的欠缺,对饮用者身体没有害处,他个人认为“腹泻等现象与饮用牛奶无关”。

  2004年6月,伊利公司生产的两个批次袋装纯鲜牛奶在天津检测不合格。伊利天津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经调查牛奶产生异味的原因,初步认定问题可能出现在运输过程中。

  2005年4月,河北邯郸消费者蕾瑜购买了一袋伊利纯牛奶(生产日期:2005年4月25日),5月4日早上饮用时,觉有一股怪味,但因为该品牌是名牌产品开始没在意,喝到一半时,喝到一口很稠的奶,恶心得呕吐,这才意识到牛奶已变质了。

  2005年5月,北京交通大学朱同学购买了一袋“伊利红豆沙牛奶”(生产日期:2005年4月25日),喝了一口感觉觉得口感不对,倒入杯中发现牛奶已经变色、结块、有严重的酸味。

  2005年5月,成都何先生发现自己刚买回不久的“伊利”纯牛奶竟然是又苦又酸的味道,打开一看这盒牛奶竟然已经全部变成了黏糊糊“豆花”。“伊利”纯牛奶的厂家工作人员解释称,可能是盒装牛奶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外包装发生破损后细菌侵入导致变质。

  ……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每次产品出现变质的问题,伊利厂方都将原因归咎为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的问题,何以同一问题几年下来一直得不解决?

分享 转发
TOP
2#

列个消息老的掉牙了,并且真实性有待证实.

从另一方面讲虽然我个人对毅力等乳业老大的一些做法有意见,但是咱一直认为人家能做到每年大几亿的销量,绝不是靠的投机\钻营,生产,质量等方面的管理肯定是严格正规的

再说做产品的都知道,100%的合格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方式能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

TOP
3#

说的不合格指的都是牛奶变质的问题,呵呵,跟包装及保质期定的过长有关系!国内的产品都盲目的标注产品的保质期,没有经过验证的标注.保质期时间比较长,所以时间长一点在保质期内,是容易坏的![em05][em05]
TOP
4#

[em05][em05][em05]不可信
TOP
5#

消息时间太老
TOP
6#

真的怀疑是带有攻击性,而不是讨论性质的.
TOP
7#

以下是引用dehongbo在2006-6-23 1:12:00的发言:
真的怀疑是带有攻击性,而不是讨论性质的.

TOP
8#

此类文章不可信!

肯定和利益挂钩,误信!

TOP
9#

以下是引用liuhao643在2006-7-11 17:02:00的发言:

此类文章不可信!

肯定和利益挂钩,误信!

呵呵,商业炒作,商业手段而已!龙头企业倍受关注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