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汇源融资酝酿“大果汁”产业 [复制链接]

1#

同一天,台湾统一企业集团无奈宣布由于5%投资未获得台湾当局批准而放弃与汇源集团合作;而达能集团在等待一年之后,如愿以偿获得了与汇源的合作机会。

    7月3日,汇源集团总裁朱新礼、法国达能集团中国区总裁秦鹏宣布,法国达能集团、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荷兰发展银行以及香港惠理基金,共同向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汇源)投资 2亿多美元,与中国汇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四家战略投资者在新成立的中国汇源共占股35%,其中达能持有22.18%。

    统一离去 达能现身

    根据协议,汇源集团分拆业务,在开曼群岛注册新公司。其中原料基地建设、浓缩果汁的生产、出口,包括原浆的加工,属于汇源集团公司。中国汇源负责经营终端产品即果汁和果汁饮料。

    在引进战略投资的过程中,汇源一直把握着主动。2004年汇源明确表示开始寻找投资人时,投资人蜂拥而至,在最高峰时汇源投资发展部的负责人路长青每天要接待6拨客人。2004年9月,朱新礼最终将选择范围收缩至达能、统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2005年,汇源曾经与统一达成战略协议,在海外注册成立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其中汇源集团占股95%,统一占股5%。朱新礼说:“与达能谈事,要通过法国总部,碾转几天,而与统一,一个电话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双方有很强的互补性”。借助统一,汇源可以轻松获得东南亚市场。

    “统一企业也向汇源派出了优秀的管理人员。一年多以来,双方合作愉快。”朱新礼介绍,但遗憾的是,因受台湾当局对台企在大陆投资额的限制,统一与汇源的合作迟迟得不到当局批准,统一无奈只有放弃。

    而锲而不舍的达能终于有机会走上台前。虽然达能占有了新公司22.18%的股份,但目前汇源仍是主导。

    “使用达能品牌根本就不在议事日程之中。”秦鹏说,达能介入的目标是使汇源的品牌在中国不断地发扬光大,并且下一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在亚洲,让汇源品牌走出国门。

    “达能在中国还有其他的投资企业。所以在供应链方面,我们有切实可行的整合机会,下一阶段在渠道发展方面,尤其是海外也能提供经验。”秦鹏尤其举出了与娃哈哈合作后在印尼的推广案例。

    资金!资金!

    朱新礼否认汇源面临的资金压力,但也承认会根据企业战略部署和规划融资和发展。

    汇源的资金压力从“他她水”的兴衰略见一斑。2004年春季成都举办的糖酒会上,“他她水”凭借独特创意捧得4.7个亿的现金订货款。然而2005年,他她水饮料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加她”CEO周子琰曾经指出,由于集团工作调整,后续资金跟不上,以致一个很有前途的产品后劲乏力。

    汇源对资金的需求可以追溯到2001年德隆的介入。2001年3月双方迅速组建“北京汇源”,德隆以5.1亿现金出资持股51%,汇源则以资产出资持股49%。德隆的到来将汇源带入疯狂扩张的时期。此前在全国只有6家果汁生产基地的汇源,合资不到两年,拥有20余家大型生产基地,链接了60多个优质水果、蔬菜等原料基地,建立了基本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重金之下汇源迅速完成对果汁加工领域上游的相对垄断性控制,但是,德隆时期汇源的扩张速度完全超出了自身的能力。2003年与德隆分手后的汇源很快就开始了新的合作伙伴的寻觅。

    这次的2亿美金注入让汇源的“大果汁”目标更进一步。“这一轮的资金量比较大,下一轮的融资计划现在还没有想。”朱新礼解释,上市没有时间表。不过,汇源一直在考虑上市融资。如果说达能的加入是满足汇源产业上的充电,运作国美上市的华平以及其他资本的介入,则无疑是为其上市融资铺平了道路。

分享 转发
TOP
2#

达能晋级统一出局 汇源能否成为"蒙牛第二"?

和德隆不欢而散的汇源,去年3月与统一喜结良缘,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看似没有波澜的合作却在一年后再生变数。

    近日,汇源忽然高调宣布,法国达能、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荷兰发展银行及香港惠理基金联手出资两亿美元收购其35%的股权,其中法国达能将持有中国汇源22.18%的股权。统一则从汇源的眼里彻底消失。

    统一退出的背后

    在这起收购中,统一蹊跷的退出原因对外界秘而不宣。去年3月22日,汇源分拆果汁业务与统一共同在英属开曼群岛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即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统一以3030万美元的代价取得合资公司5%的股权。按照汇源董事长朱新礼的说法,统一最终没有入主汇源的原因是合作没有得到台湾当局的批准。

    然而据记者了解,目前统一企业集团在内地已投资了约51个厂,投资总额达26亿美元。显然对于汇源两亿美元的投入远远没有超过规定的界线。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汇源与统一分道扬镳呢?

    从统一近两年一连串儿的收购动作不难看出其背后的野心,先是收购了健力宝贸易公司曲线进入健力宝,接着传出与华龙、完达山合作的消息,后又传出欲收购三元乳业。

    事实上,除了曲线收购健力宝外,统一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收购可谓是“雷大雨点小”,与华龙共同投资6亿元成立的今麦郎饮品公司,并没有兑现最初宣布在北京建厂的诺言,市场销售的产品均是由台湾宏全代加工生产;而与完达山的合作也是一波三折,完达山内部员工透露,资金并没有完全注入。“直到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统一的钱也没进来。”朱新礼说。

    证券界资深人士陈先生认为,统一有借炒作来达到股票上涨的意图。此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统一在内地的整体战略在发生变化,分拆饮料上市,对抗老对手康师傅,因为康师傅早在两年前在港上市。目前统一已经将方便面与饮料业务分开,并且加大了饮料业务的重组,而与汇源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也是为上市做准备,不过统一如果拿不到控股权的话,和汇源的合资上市将影响其整体上市计划。

朱新礼曾公开表示,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会放弃控股权。

    有报道称,统一计划集资3亿美元,最快或于今年底在本港上市,在港上市目的是加快内地业务发展。显然与汇源合资公司的上市无法实现其真正的扩张野心。

汇源蜕变胜算几何

而今,汇源找到了更强的靠山。

    朱新礼寻求战略投资者之路颇为曲折。2001年3月,汇源和德隆合作,双方组建合资公司北京汇源。但两年后德隆陷入困境,2003年5月,汇源将德隆手下51%的股权买回来后已是负债累累。

    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表示,投资汇源主要是看好中国果汁市场的发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达能主要从事饼干、水等业务,在果汁方面相对于统一的销售渠道来说并没有优势可言。

    汇源内部人士透露:“寻找战略合作者的目的是为上市做准备。”

除达能外,另外三个战略合作伙伴美国华平、荷兰发展银行及香港惠理基金的投行身份,则使汇源转向资本运作成了公开的秘密。

    汇源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举动与当年蒙牛和摩根斯坦利、英联、鼎晖的合作颇为相似。据有业内人士猜测汇源将来上市的地点会是香港。

   “无论是投资公司还是基金企业,所要的结果是通过资本运作尽快套现,入股汇源后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汇源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投资战略专家陈伟表示。

外资入股欲复制“蒙牛模式”?

     外资融入是否意味着汇源会成为下一个蒙牛,成为业界关心的问题。据了解,从德隆手里回购股权后,加上各地投资建厂,汇源的负债不少,解决资金紧张成当务之急。

    尽管2004年初摩根斯坦利希望将他们的“蒙牛模式”复制于汇源,但是汇源并没有接受,理由是双方所签订合作协议是蒙牛在未来3年的年盈利复合增长不能达到50%,蒙牛管理层就必须将所持有的7.8%公司股权转让给摩根斯坦利等策略股东;若达到50%的增长幅度,摩根斯坦利等股东就将把同等数量的股权转让于公司管理层。蒙牛融资的豪赌对于朱新礼而言苛刻得有些不可思议。

    与蒙牛引入战略投资者不同的是,汇源除了吸引了资本外,还吸引了产业投资者达能的参与,并且使其参股比例高达22.8%,显然朱新礼更看重产业投资者带来的希望。

    虽然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表示,中国果汁饮料的总产量已经占到整个饮料行业的20%。但是相对于中国乳业的发展来说增长速度要慢很多,且有多家企业来分食。在此情况下,如果融资采取豪赌方式将使汇源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风险程度更甚于蒙牛。

    红牛公司有关负责人士表示,从目前来看,利用资金的成本相对其他融资方式要低很多,基本在2%~3%,这也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合作方式。目前中国所有大的饮料品牌无一例外地都有外资参与,乐百氏、健力宝、娃哈哈。因为饮料行业从发展初期就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对品牌和资金要求较高。

    在这个大格局下,要想有所发展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投入,产品研发、广告投入、渠道成本增长,同时还要应对竞争带来的利润下降。在此情势下利用外资成了迫不得已的选择。

TOP
3#

朱新礼:汇源倒戈达能事出有因

  自1996年娃哈哈向法国达能开放股权以来的10年,在包括啤酒、乳品和其他饮料产业在内的中国饮品行业,资本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关键词之一。而每个企业的灵魂人物都不可能不思忖自己和资本之间的距离、关系。
 
  虽然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果汁企业,独自抗鼎,市场风险巨大。在发展和掌握企业控制权上,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小心翼翼地掌握着平衡, 不敢稍有差池,他一直在为汇源集团寻求一个“听话”的合作伙伴。

  如今,汇源35%的股权为它吸引了世界顶极投资机构和行业领导者,但汇源依旧在朱新礼的掌控中。

  引资大手笔

  原本看似顺风顺水的统一入主汇源一事,一年多以后,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2006年7月3日,北京汇源果汁饮料有限公司(下称汇源集团)宣布:全球知名的跨国食品饮料航母法国达能集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业直接投资公司之一的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全球三大发展银行之一的荷兰发展银行以及香港惠理基金,将共同投资由汇源集团控股95%的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汇源果汁)2亿多美元,取得其35%的股权。其中,达能的占股最多,达到22.18%。

  四个新的股东代替了统一与汇源的原有合作计划,让业内为汇源和统一的短暂婚姻感到惊讶。但不管变化如何的离奇,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依旧是最大的赢家。

  35%股权的诱惑

  虽然统一主营的方便面在大陆居于康师傅和华龙日清之后,茶饮料市场康师傅仍占第一,水市场也不如娃哈哈。但在果汁饮料领域,统一却拥有市场老大的地位。而汇源一直以来也是中国百分百果汁和中等以上含量果汁饮料市场的领头羊。

  2005年3月21日,在北京北小营——汇源集团总部,朱新礼曾经通过传真合约的形式和来自台湾统一的负责人一起,郑重地在合同上签下各自的名字。

  根据这项合同的规定,汇源集团将分拆果汁产品业务,以50多条生产线作为出资,台资统一集团则出资3030万美元。而双方最终将共同出资6.06亿美元,在开曼群岛注册合资成立汇源果汁公司。该项合同同时规定,在新合资公司中,汇源集团将拥有95%的股权,而统一将仅得到5%的股权。

  由于当时的汇源集团,总资产尚不足6亿美元,所以朱新礼又表示,计划将股权出让比例由5%提升到35%。在朱新礼看来,自己最后依旧牢牢控制65%的股权,这同样有足够的发言分量。

  朱新礼要出让汇源果汁35%股权,一时间吸引了众多的国际饮料巨头。记者了解到,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及达能集团皆被朱新礼所言吸引,即使当汇源集团最终选定统一时,这三大集团还不停地追问朱新礼:“还有没有机会?”

  朱新礼在给了其他跨国巨头们机会的同时,也决定放弃汇源最初结识的统一。

  统一出局

  去年与统一签订协议的时候,朱新礼卖了一个关子。也许他确实是有意把汇源果汁更多的股权卖给统一,但是要分阶段,也要等待台湾当局在台企投资大陆方面所做的相关规定确定下来。

  这一伏笔,构成了如今统一集团不得不退出汇源的官方说法。朱新礼在7月3日的股权转让发布会上表示,与统一持续1年的合作突然流产,是由于台湾当局对台湾企业在内地投资有一定的限制,即禁止上市公司将40%以上的净值投资于内地。

  统一投资汇源原本约定下限不得低于5%,上限不得高于35%。“本来5%这个数字对于台湾当局来说是可以批的,但是持续了1年,最后还是没批。”朱新礼对记者说。

  但记者同时了解到,自从统一企业集团的执行副总经理罗智先兼任统一企业(中国)投资公司副董事长之时,长袖善舞的他便掀起了统一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并购大潮。同样是来自台湾,甚至是同一个集团,为何罗智先没有受到任何投资管控?

  统一和汇源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新合资公司,本是一条香港上市的最好通道,还未在香港上市的两家企业都不会轻易放松对这一出口的控制。

  统一在这次与汇源合作之时,就从上海总部派来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和市场部经理等三员大将来到北京。统一如此看重此事,是因为汇源曾承诺将把其他非核心业务剥离,统一也将把自己的饮料业务逐步装入这家公司。

  但有知情人士透露,统一在渠道以及营销等方面,曾与汇源多有矛盾,“理论上讲,双方在某些方面很难达成共识;在对未来汇源发展的主导和控制上,双方可能更难协调。”

  事实上,急于拓展大陆市场的台湾统一集团,从光明、完达山到最近的健力宝和普尔斯马特超市,几项收购恰恰都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但这个看似收购韧性最不强的企业,却完全激活了汇源这盘刚刚开始的合资棋局。这是一个可以改变棋局的“活气”。

  朱新礼掌控

  朱新礼本来就善于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但在当年与德隆的合作中,随着德隆不断将汇源作为它的提款机,朱和德隆的合作破裂。

  当朱新礼煞费苦心、辗转腾挪从德隆收回汇源的控制权后,他曾坦言:“我们跟他们的战略有分歧。其实分开最主要的问题是两点:他们的兴趣不在实业上;另一个是我感到资金链有问题。”

  是次达能等4家投资人的进入,前景依旧难料,但是汇源做大市场的决心似乎一直未变。去年汇源集团的销售收入接近30亿元人民币,而2006年汇源集团预期收入将超过60个亿。

  果真如此,汇源集团原有的赴香港主板上市的计划应该不会有多少坎坷。而上市后,作为大股东的朱新礼哪怕再拿出25%的股份,他对汇源果汁的控制依旧占有相对优势。

TOP
4#

呵呵!版主是汇源的吧!我以前是汇源人,看到这些很是兴奋啊!

TOP
5#

我一直在关注汇源

希望有机会去汇源的时候一起聊聊。。。

我是瑞士耐驰特公司的。

主要销售瓶盖注塑机和PET瓶胚注塑机的。。。

13585864010

陈本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