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乳业:喧嚣过后的"决战白热化" [复制链接]

1#
回首2005年的中国乳业,可谓纷纷扰扰,喧嚣不已。一方面行业忧患丛生,另一方面又精彩纷呈,注定在中国乳业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仔细分析与提炼,可以发现数条贯穿于整个05年乳业竞争格局演进之中的清晰主线,将对乳业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几条主线是:

  1、 质量事件层出不穷,行业监管日益严厉;

  2、国内一线企业新一轮大规模的兼并收购与扩张;

  3、外资涌动,乳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紧紧抓住这几条主线,结合乳业市场的发展态势,我们就可以对06年的乳业竞争格局作出一定的分析与预测。

  质量事件层出不穷,行业监管日益严厉

  回奶事件、碘超标实践、毒奶粉重现、早产奶事件等一系列乳品质量问题在05年引起了大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乳企乃至整个行业的信誉严重受损,也暴露了行业监管的缺失。因应上述问题,"禁鲜令"和国办24号文相继出台,尤其为保证国办24号文的贯彻,最近五部委对部分大型乳企驻厂监管,力度之大为近年仅见。在和谐社会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的大背景下,监管必将成为06年中国乳业的主旋律之一。

  监管力度的加强,其直接影响就是一批技术、质量、奶源不合格,不规范的企业出局,行业竞争环境得到相当的净化。三、四级市场和农村市场是假冒伪劣乳品的主要栖息地,行业监管和惩戒力度加强后,靠劣质低价在上述地区赖以生存的企业和产品其生存将十分艰难,因此留下了市场空间。长期以来全国品牌和周边地方品牌进入和拓展上述市场的主要障碍之一将基本不存在。对于不少有条件的乳企,填补这一市场空白可以成为06年的一个增量来源。在多数城市乳品消费已趋于饱和的市场背景下,对县级、乡镇市场的重点开拓和深度分销势必成为多数企业的竞争焦点。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中,在这些市场有较强的渠道控制力,以及对控制供应链成本有优势的企业将取得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背景:禁鲜令我国法律最早关于食品标签的标准是1987年发布的《食品标签通则》,1994年第一次修改,其中都明确规定:"食品名称必须采用标明食品真实属性的名称,当产品标准已经规定一个或几个名称时,至少使用其中一个"。而乳制品行业标准中规定的产品名称就是消毒牛奶或消毒牛乳。法律规定了这样的名称,液体乳取名字就应该叫消毒牛奶或消毒牛乳,而不是鲜牛奶。2004年发布的《食品标签通则》稍有放宽,但仍然规定:产品标识必须在醒目位置清晰地标识表明食品真实属性的专有名称,当国家产品标准已经规定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当至少使用其中一个,或等效名称。所谓等效名称,比如杀菌乳可为杀菌奶,全脂奶粉可为全脂牛乳等等。把巴氏奶等同于"鲜奶"始于1997年,实际上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的营销策略。1997年后,北方基地型乳业飞速发展,使易于储藏的超高温灭菌牛奶迅速占领了大中城市市场,液体奶市场的格局也随之反转,从90年代末期巴氏奶占绝对优势,演变到2003年,超高温灭菌乳已经占领市场60%的份额,传统的巴氏杀菌乳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寻求与超高温灭菌乳的差异,在一些地方逐步把名称变为"鲜奶"、"纯鲜奶"。因而,巴氏奶的"鲜奶"、"纯鲜奶"名称纯粹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但是根据上述的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从未允许巴氏杀菌乳使用"鲜牛乳"、"纯鲜牛乳"的名称,它的标准名称是"巴氏杀菌乳"。 巴氏奶不应称为"鲜牛奶",国家各相关部门的法规早就达成了共识。

  复原乳备案制度

  2005年6月初,河南电视台记者笙民乔装改扮,经过6天的明查暗访,曝出郑州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的事件,并配以大量录相、照片,引起震动。6月中旬,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总队与新闻媒体一起前往位于杭州下沙工业开发区的光明乳业杭州生产基地突击检查,发现光明牛奶产品涉嫌虚标生产日期的普遍状况。提前标注日期在业内是允许的,但必须是有限制的标注。比如鲜奶,从当晚10点起连续生产至第二天的,可以在包装上标注第二天的日期,其他情况则不允许提前标注。像"光明"9日上午生产的鲜奶,标注10日并非行业惯例。"回奶事件"和"早产奶事件"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9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紧急部署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4号,以下简称《通知》)。质检总局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务必从维护广大消费者和农牧民合法权益,维护我国奶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领会国办《通知》精神,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国办《通知》各项要求,切实加强液态奶生产加工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继续把奶制品作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产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到责任到人,监管到位,务求短期内取得实效。质检总局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按照国办《通知》规定,认真做好液态奶生产备案工作。)

  复原乳备案制度的初衷是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奶农的利益,有利于教育市场,引导消费者从单纯敏感价格过渡到对不同种类乳品性价比逐渐有所认识,更愿意为优质可靠的产品支付较高的价格,有利于乳品价格的逐渐拉开;另一方面,会使乳品企业更加重视各自奶源基地的建设,也会爆发奶源的争夺,各地原奶价格近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但总体上,乳制品成本走势基本平稳,产品价格在经历一段时间下跌后已经开始回升,行业毛利率呈现出止跌回稳的迹象。

  消费者、媒体对乳品质量的关注和行业监管的强化、法规的陆续出台,实际上起到了教育和引导消费的作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多年以来行业和企业试图施加影响而收效甚微的中国消费者相对落后的牛奶消费知识和意识教育通过几次行业灾难性事件得以大为改观。我们认为这对巴氏奶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机会,特别是在原奶数量和质量上有优势的企业。由于巴氏奶在营养价值方面毕竟有优势,随着人们食品健康意识的加强,巴氏奶将有可能迎来第二个春天。2005 年巴氏奶市场份额显现出止跌回稳的迹象,06年会继续对行业毛利率的回升有所贡献。

  "禁鲜令"和复原乳备案制度在06年究竟落实到何种程度还存在相当的变数,皆因这两条行业监管措施直接点中了中国乳业的要害。乳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制度的全面落实需相应配套措施的跟进,需要决策部门在三农问题、行业稳定发展、区域乳业产业链经济等诸多政治正确性以及多方利益博弈之间进行取舍与平衡。
分享 转发
TOP
2#

国内一线企业新一轮大规模的兼并收购与扩张

  去年一线企业扩张步伐明显加快。伊利2月并购牛妈妈,7月一口气公布了6个投资高达10.7亿元的项目,总体产能扩张计划投入12.08亿元,10月20日又与长富签订两年排他性OEM协议。7月,蒙牛马鞍山工厂投产,近期又控股武汉友之友,长江沿线布局基本完成。9月28日光明蒙牛成都新厂开业。

  (背景:伊利并购牛妈妈伊利集团与牛妈妈乳业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3年,是年10月,伊利集团与牛妈妈乳业初步达成并购协议,伊利集团收购牛妈妈乳业30%的股份,并打算于2004年实现对牛妈妈乳业的控股,还计划新上6条生产线,并配套奶源基地建设。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2004年伊利的计划多少出现了停滞。

  2005年2月28日上午,伊利集团与牛妈妈乳业在呼和浩特签署合作协议,这项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伊利集团对牛妈妈乳业进行增资扩股,以及以伊利为主投资2.5亿元规划建设一个新生产基地。根据伊利集团公布的资料,在牛妈妈乳业所在的乌兰察布市规划建设的大型液态奶基地总投资达到2.5亿元,日处理鲜牛奶超过1000吨,预计年产量将达到30万吨,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上缴税金逾6000万元。

  蒙牛加大在安徽马鞍山的投资力度

  2005年以来,蒙牛加大了在安徽马鞍山的投资力度。据了解,马鞍山是华东最佳的奶源基地之一。蒙牛计划把华东液态奶项目落户马鞍山,该基地计划年产值10亿元。此外,蒙牛还在当地建立了总投资2.5亿元的奶牛牧场,据称这是目前国内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奶牛养殖项目。2005年以来,蒙牛加大了在安徽马鞍山的投资力度。据了解,马鞍山是华东最佳的奶源基地之一。蒙牛计划把华东液态奶项目落户马鞍山,该基地计划年产值10亿元。此外,蒙牛还在当地建立了总投资2.5亿元的奶牛牧场,据称这是目前国内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奶牛养殖项目。

伊利集团与长富乳业签订两年排他性OEM协议

  据了解,长富乳业是中国乳业的一匹黑马,创建于1998年,迅速成为福建区域最强势的乳品品牌,并且曾在华南市场刮起一股强劲的长富旋风,现拥有34个牧场,截止2004年10月底奶牛存栏数达3.5万头,在全国所有乳品公司中,自有牧场数和奶牛存栏量居全国第一。长富乳业的产品质量很好,素为业界公认,营销能力也是相当突出的,它曾经试图进军全国,只是因为资本实力不足,没能成功突围,甚至遭遇发展瓶颈。在表示出和行业巨头深度合作调整战略方向的意愿之后,凭借其优质资产和实力,长富得到了第一阵营所有大佬们的青睐,于是业内开始了一场"长富争夺战"。

  2005年10月20日,伊利集团宣布,已经与福建长富乳业达成全面合作协议。这意味着,长富乳业这一中国乳业最大的黑马,加入伊利的豪华战车。几个月来,光明、蒙牛等很多知名中国乳品企业都为得到长富而不懈努力,最终还是伊利集团笑到了最后。

  蒙牛牵手武汉友芝友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牛根生与武汉友芝友保健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谦日前在武汉宣布,双方将合资在武汉建设蒙牛(武汉)友芝友乳业有限公司。

  据悉,这是蒙牛乳业首次与国内同行合资建厂,其与湖北乳品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武汉友芝友的这次合作,将对我国华中、华南乳品的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据介绍,合资建立的蒙牛(武汉)友芝友乳业有限公司蒙牛占有股份52%,友芝友占48%。合资公司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人民币,将于2006年12月前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日加工能力将达到650吨,产销年收入达到10亿元。
  据蒙牛集团首席财务官姚同山介绍,该合资公司中蒙牛与武汉分别以现金和固定资产的方式入股,持股比例分别为52%、48%,原有的"友芝友"品牌得以保留,双方将在渠道上共享。该合资公司将以生产各式酸奶为主,规划日加工能力650吨,定于2006年12月前建成投产,将实现产销售年收入10亿元。为解决奶源问题,蒙牛还将在武汉投资建立一座占地1万亩、日产鲜奶1100吨的示范性澳亚牧场。

  光明乳业西南布局  成都光明乳业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9月27日,位于成都市的成都光明乳业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开业典礼。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成都市副市长赵小维以及农工商集团总裁曹树民等领导出席典礼。

  成都光明的开业是光明乳业股份公司在"用全国资源做全国市场"的战略指导下,在西南市场布下的重要一棋。通过投资建设新生产基地,全面进入成都市场,并借此进入西南地区保鲜乳制品市场和实现公司在全国的战略布点和发展目标。光明乳业成都工厂占地面积近3.5万平方米,总投资预计为1.6亿元,分两期建设投产。成都工厂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完备的生产线,产品品种齐全,可生产新鲜屋、新鲜杯、塑料方杯、塑料圆杯、百利包等多种包装形式的酸奶和牛奶。成都工厂建成以后将成为光明乳业在全国布局的6个核心工厂之一。

  目前竣工的一期生产线投资额为8500万元,年产量达5万吨,在2期全部投产以后,成都工厂的年产量将突破10万吨,成为光明乳业供应西南地区的乳品生产基地。光明乳业在成都建厂,成为最先完成西南布局的全国性乳品品牌之一。产品销售将覆盖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去年伊利、蒙牛和光明的市场份额在36%左右。随着今年上述一线企业投入和产能的增大,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尽管市场增长速度将会减缓,但拥有资源、品牌、规模优势的一线企业必然也必须要继续扩张。乳业行业洗牌已经喊了好几年,整体格局却始终不见实质性变化,种种迹象表明,06年将是乳业格局尘埃落定,行业洗牌,从高速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拐点。
TOP
3#

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中小企业生存压力不断加大的过程。必然会有一些中小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或是退出,或是OEM,或是走边缘化、细分化的道路-一是产品销售区域会进一步向非竞争热点地区、城乡结合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或收缩。一些小企业也许在城市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除非是真正的在城市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且建立了与资源型和城市型乳业有效的区隔,否则有限的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06年的形势下将很难使其继续在城市立足,但由于一线企业也会进一步加大在县级、乡镇市场的市场拓展力度,小企业依旧面临严峻形势。二是在细分市场寻求生存空间。由于实力、技术、品牌等的限制,革命性的、成功的细分市场产品很难在小企业产生,这些企业关注的细分市场,由非主流的、不被强势企业重视的产品和低收入的城镇、乡村目标消费群体组成,这些目标消费群体年龄构成上基本呈现两极化特征。06年能否成功地进入和巩固在细分市场的定位和地位,将成为关乎多数小型乳业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线企业的继续扩张,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对原奶资源以及原奶价格形成更强的控制力,也更容易形成对终端产品的价格共谋,这会导致价格战的程度减缓,毛利率进一步稳定,06年的行业盈利情况因此将比较乐观。

  外资涌动,乳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都已进入中国市场。05年,外资进一步渗透乳业的步伐前所未有的快速和坚定。新西兰恒天然参股三鹿、丹麦阿拉福兹携手蒙牛、芬兰维利奥与伊利合作;达能增持光明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统一及RichKeen认购完达山50%股权;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零售集团在中国以OEM形式推出自有品牌的乳制品,退出中国乳业市场数年的帕马拉特也在天津卷土重来。

  (背景:恒天然巨资入驻三鹿2005年12月1日,石家庄三鹿集团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经过4年的合资谈判,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合资签约仪式,恒天然将注资8.64亿多元人民币(约合1.07亿美元)认购三鹿43%股份,其中6.03亿元人民币将会用于认购三鹿的新股。这是目前海外企业在中国乳品行业最大的资本投资。 

  蒙牛与外资巨头合作 欲做大奶粉市场

  蒙牛公司选择在成立6周年之际和国际乳业巨头丹麦的阿拉福兹公司合作,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蒙牛希望通过这次合作,将他们在奶粉市场的份额从现在不到1%提升到10%。

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介绍,双方拟合作的方式是以蒙牛的品牌、市场网络和厂房为基础,以阿拉福兹的技术、研发、管理为依托,两家共投资5.4亿元人民币,组建一个注册资本为1.8亿元人民币,设计规模为年产2万吨,在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奶粉厂。该厂股份蒙牛占51%,阿拉福兹占49%。

  伊利与全球顶级益生菌制品公司握手

  2005年8月28日,伊利与全球顶级益生菌制品公司芬兰维利奥公司签约,得到今后五年在中国独家使用全球最著名益生菌LGG的权限。2005年中国乳品行业的各项成本都在提高,此次伊利与维利奥合作,将重点开发高端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空间。

  达能增持光明股份角逐乳业三强

  完成两次增持光明乳业股份后,达能亚洲再度出手。2005年10月31日,光明乳业正式发布公告称,第三大股东达能亚洲有限公司与第五大股东大众交通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大众交通拟将持有的光明乳业社会法人股1925.67万股(占总股本的1.85%)以7221.29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达能亚洲。本次转让完成后,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不再持有公司社会法人股。达能亚洲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将上升为120283881股,持股比例上升为11.55 %.据了解,截至目前,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将其持有公司的40094627股国有法人股和20837852股社会法人股转让给达能亚洲有限公司。业内人士认为,达能亚洲三次增持光明乳业股份,中国乳品市场在经过一轮整合后,将出现以伊利、蒙牛和光明三大巨头竞争的局面。

  完达山乳业变身合资企业

  2005年7月14日,完达山乳业公司与RichKeen Limited公司及统一中国投资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共认购"完达山"50%股权,认购总金额达10亿元人民币。

  中国台湾统一企业集团下属的统一中国投资公司通过其所属的昆山统一、武汉统一及成都统一等3家子公司,认购取得完达山股份在增资后的15%股权,认购金额总计3亿元人民币。与统一同时认购的还有一家境外投资机构RichKeen Limited,该机构共认购了完达山增资后的35%股权,认购金额为7亿元人民币。据了解,注册于英国维京群岛的RichKeen Limited公司是一家资金实力雄厚的专业股权投资机构。

  至此,完达山将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获得约10亿元的投资,而此次收购尚待有关部门的审批。通过审批后,完达山将从北大荒农垦集团全资控制企业,转变成一家合资企业,北大荒集团控股50%。

  家乐福进军我国乳品产业

  2005年8月,宁夏夏进乳业与国际商业巨头家乐福喜结良缘。印有"夏进制造"和"家乐福"商标字样的纯牛奶缓缓下线,走进家乐福在中国60多家连锁店。

  至此,夏进乳业与国际商业资本实现成功对接。夏进由此成为世界500强零售企业家乐福授权使用国际知名商标的定牌产品厂商。家乐福方面初步估计,他们在未来两年内至少可为夏进带来两个亿的销售额。

  "帕玛拉特"重返中国

  国际知名品牌"帕玛拉特"在意大利又挂牌上市并重登大陆,2005年12月16日在天津召开的"回味帕玛拉特暨帕玛拉特新品上市新闻发布会"上,记者看到"帕玛拉特"以不同于目前奶业市场上包装材质的全新"爱可林"包装亮相,这种通过巴氏杀菌的新包装奶制品将会带给人们更为新鲜的感受。)

  05年外资以资本注入的方式重新大举进入中国乳业,表明了乳业市场竞争格局的明朗和消费的逐渐成熟,合适的时机已经到来。外资果断地在此时介入,由以往的直接经营转为资本参股,由以往单纯的对加工环节的投资转为对全供应链的投资控制,分享中国乳业快速成长所带来的胜利果实和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完达山与三鹿,中国乳业最具收购价值的两家二线龙头企业,均已投入外资怀抱。国际资本的战略判断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有蒙牛的奇迹在前,具备一定实力的国内二线乳企无不希望通过外资的注入,在品牌、技术、管理、资金实力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并寻求在境外上市,在竞争中突围,占据制高点。

  随着乳业国际化进程的深化,国际乳企和相关企业在未来中国乳业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乳业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将更加明显,这使得参与国内乳业市场竞争的企业实际上也在参与国际分工。在外资乳业当年集体撤退的大势之下,仍有少数坚守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业绩,是主打产品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其主打产品都是保质期较长且技术含量较高配方的奶粉。而在高端以外领域试水的企业由于在同质化区域竞争,又掌握不了对奶源的主动权,直接结果,就是产品终端成本过高,品牌优势并未明显体现,最终丧失市场的主动权。

  国际品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品牌管理和技术实力上,参与国内竞争,除了在资金、管理等方面对控股或参股企业提供支持以提升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外,其品牌和技术优势的最终体现还是要通过外资自有品牌或共同建立的新品牌产品来实现。外资自有品牌的强项在于差异化较强、技术和质量优势明显的高端产品,主要是配方奶粉和新型乳饮料,另外随着部分中心城市冷链系统的完善、消费能力的提高和乳品消费习惯的转变,高端差异化酸奶和奶酪也会是国际品牌关注的焦点。可以预料,06年外资乳企会在高端产品领域全面开花,争夺金字塔的顶层。

  如何在与国际乳企共舞中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如何建立品牌的高端领域定位与影响力从而获得较高的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是今年国内乳企面临的巨大挑战。
TOP
4#

有点长,看起来挺费眼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