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乳业将步入无抗时代 [复制链接]

1#
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修订版有望近期正式出台

  中国乳业将步入 “无抗”时代

  “当前原料乳的安全是首要问题,解决乳品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在7月28日刚刚落幕的中国乳品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透露,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修订版已经定稿,新国标将规定把抗生素残留和黄曲霉素M1都列为强制性必备检测项目,保留了原标准规定的检测法,还增加了按照国际通用的免疫吸附快速测定法作为国标检测法。

  据透露,我国早在2002年就准备修订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2003年因 “非典”疫情暂时停顿,2004年又重新启动。经反复讨论数易其稿,今年年初由起草单位呈交到国家标准委, 6月份国家标准委相关专家委员会通过对修订稿的审核,目前这一修订后的新国标正在排版印刷,有望近期正式出台。届时“有抗奶”将被真正叫停。

  所谓“有抗奶”,是指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牛奶,与此对应的是,“无抗奶”就是抗生素残留未检出的牛奶。据专家介绍,如果养殖环境不佳、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奶牛很容易患上乳腺炎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炎症,现在国内治疗奶牛各种炎症用的最普遍的药物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出于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奶牛用药后一般应该要有3至5天或7天的休药期,这期间挤出的生奶含有抗生素残留,应该废弃。但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不规范的奶牛场或奶农仍把这些含有抗生素的原料奶送给乳品加工厂,而某些不法乳品企业也会乘机压低这些奶的收购价格从中牟利。

  此外,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由于很多细菌已经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过去治疗奶牛乳腺炎一般一次用青霉素约几十万个单位,而现在已增加到几百万个单位也不管用。有的药物甚至直接从奶牛乳头注入,如此大剂量的用药肯定会造成抗生素在奶中残留。为了预防牛群生病,一些养殖者还在饲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抗生素,由此导致没有患病的奶牛也产下含有抗生素残留的生奶。由于抗生素耐得住高温的考验,现有正常的杀菌或灭菌工艺根本无法消灭它,由含有抗生素的原料奶加工而成的“有抗奶”就这样流入市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李兴民曾撰文指出,长期饮用“有抗奶”就相当于经常低剂量服用抗生素,会引发严重不良后果。但遗憾的是,事关乳品安全的“无抗”指标却一度被排除在国家标准的强制检测项目之外。

  相关资料显示,国家有关部门2003年底对全国农产品安全问题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值得高度重视,北方市场的检测结果更是堪忧。在近800份乳品采样中,抗生素残留超标居于不合格项目第一位,其次才是汞和铅超标。

  早在2002年4月,光明乳业率先在业内高举“无抗”大旗与国际标准接轨,此后三元立即响应,“无抗”风暴迅速波及全国,不少知名乳品企业纷纷跟进。但基于当时奶源建设、检测成本、管理水平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当年7月底“无抗奶”被有关方面叫停。此后不少跟进企业似乎就此“偃旗息鼓”,惟有光明等极少数企业仍表示坚持“将无抗进行到底”。

  根据农业部2003年4月发布的《牛奶质量安全推进计划(2003年—2007年)》,我国还将陆续修订GB5408.1—1999《巴氏杀菌乳》和GB5408.2—1999《灭菌乳》两个国标,要增加掺假项目、抗生素项目,同时应具体详述包装、贮运,以免出厂后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二次污染。如果这两项新国标出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有抗奶”监管的有效性。

  据悉,农业部还将制定《生鲜牛乳质量管理规范》和《奶牛配合饲料质量标准》,对于从挤乳直至运送到加工厂的整个过程确定管理要求,包括挤奶器具及管道的消毒、奶牛乳房消毒、贮罐的清洗消毒、贮存温度及时间、质量指标、取样方法、奶罐车取样时间及运输时间限度等各个环节,降低生鲜牛奶中微生物含量及其繁殖速率;制定确定以氮为主的各种营养成分、饲料添加剂以及农(兽)药残留要求,从源头解决鲜奶及加工牛奶的农(兽)药残留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2#

“复原乳”为何难觅踪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施行已有10个多月了,但市场反应却耐人寻味:一些令人生疑的“糊涂奶”仍充斥货架,而标明“复原乳”的产品却很难看到。许多消费者对牛奶产品仍有疑虑。

  大企业:我们没必要使用“复原乳”

  “为什么市场上难见标识‘复原乳’的产品?因为我们没必要使用‘复原乳’。”国内几家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些大企业的理由是:一、现在进口奶粉的价格高于国产原料奶的价格,用进口奶粉还原液态奶的成本高于使用国内原料奶,因此再使用复原奶生产液态奶不划算;二、各大乳品企业已建起了稳定的奶源基地,原料奶不缺乏,没有必要舍近求远;三、《通知》开始生效,没有哪家企业敢“以身试法”。

  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的这一说法,得到了中国奶业协会的证实。中国奶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液态奶市场的监管力度,一些生产“复原乳”的企业开始明确标注,乳品企业在液态奶中添加“复原乳”的行为已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正走向规范,市场原料奶的价格也有所回升。

  近半年里,农业部与质检、工商等部门先后两次组成联合督查组,赴内蒙古、黑龙江等六省区就地方政府对于液态奶的监管、重点液态奶生产企业的生产以及驻厂员工作等情况进行了督查。据悉,农业部将继续加大对液态奶市场的监管力度,配合其他部门对不合格企业进行处理,以保证消费者喝上明白奶、放心奶。

  标识管理是否起作用还要观察

  《通知》实施后,从内蒙古、山西、河北、黑龙江等奶牛养殖主要区域来看,去年下半年企业收购奶农生产的原料奶量比去年上半年有所增加。

  但专家称,这一变化既有政策起作用的因素,也有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奶源供求季节性变化的原因。因为秋季是乳品消费的旺季,也是乳品企业需求的旺季。而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气温低,奶牛产奶量会出现下降。

  专家们说,春节后到今年8月份这段时间,如果奶源的需求继续保持去年秋冬季的“抢奶”势头,说明国家的宏观控制和监督真正起到了作用。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奶牛价格大幅度下降。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了解到,当前奶牛的价格由最高时的两万多元一路跌至几千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奶牛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将导致产奶量下降,进而影响对《通知》实施效果的评估。

  消费者:担心“复原乳”成了“变脸奶”

  对于《通知》是否能取得成效,许多消费者心里没底。因为自去年《通知》施行后,市场上的液态奶产品大都“改头换面”,玩起了“变脸术”。至于里面有没有“复原乳”,消费者心中不托底。

  记者近日随便走访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几家超市,看到冷柜里整齐地堆放着标有“佐餐奶”“特浓奶”“浓香奶”“高钙奶”等各种品牌的鲜奶、酸奶、酸酪乳,但没有一种产品标着“复原乳”。

  一位六旬开外的张姓市民说:“我喝了几十年的牛奶,没听说过牛奶还有这么多名堂。昨天买了几盒‘佐餐奶’回家试试,没发现这种奶同以前买的鲜牛奶有什么不一样。”

  那么,这些“变脸奶”是否就是从前的液态奶呢?记者就此询问了一位正在推销“新产品”的推销员,她说:“不知道,厂家就让这么卖!”记者又电话采访了有关厂家,对方回答:“现在的‘新产品’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里面包含了许多高科技成分。绝对是放心奶!”

  中国奶业协会的专家指出,乳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乳品行业升级发展的桎梏。《通知》能否赢得消费者对乳品质量的信赖,还有赖于建立合理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监管部门的监察力度。
TOP
3#

自从让标明“复原乳”以后蒙牛奶里总是有抗,其他大品牌的还凑或
TOP
4#

乳业的市场感觉很乱,都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让消费者很迷惑!
TOP
5#

我等着这天呢呵呵
TOP
6#

国内的企业太没有个性了,没有自己的特点。就喜欢模仿跟风,搞得市场一片混乱!!!

 

[em0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