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南方盛产甘蔗、北方适种甜菜,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既产甘蔗糖又产甜菜糖的国家之一。

  据文字记载,我国制糖业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但是长期的封建社会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使得旧中国的制糖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到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的制糖业主要是以牛拉石辊压榨甘蔗的土法制糖为主,中、小型机制糖厂只有几家,多数濒临倒闭,1949跨1950年制糖期,能维持生产的机制糖厂仅剩下两、三家,全国所产的26.1万吨食糖中,90%是土法生产的红糖。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糖业是在几乎一张白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经过建国以来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全国糖料播种面积大幅增加,产量也由原来的26万吨上升到现在的1100万吨左右。全国机制糖厂由3家增加到515家;经过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保留糖厂二百多家,日加工能力在70万吨左右。全行业现有制糖工业职工20多万人,与糖业生产相关的农业人口近4000万人;已经建成了包括糖业教学、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土建安装的体系,可以自主进行糖业研发、建设;并有能力支援发展中国家发展糖业。

  糖厂产品除食糖外,以副产品蔗渣、废(菜)丝、废蜜为原料的产品有:纸、纸浆板,纤维板,食用、药用、饲料酵母,甜菜颗粒粕,柠檬酸,味精,糖蜜酒精等。

  我国是世界第三产糖大国(仅次于巴西、印度),又是世界第二大食糖消费国(目前年消费量约1000万吨,仅次于印度)。

  糖料(甘蔗、甜菜)在我国是仅次于棉花、食用植物油料之后的大宗经济作物,发展糖料生产对于优化我国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以食糖为原料或辅料的食品,计有3000多个品种;蔗糖经加工成各种食品后,可增值2-3倍,是高回笼货币的商品。

  甘蔗是高光效作物,在我国广西、云南、湛江、海南等地区,利用旱坡丘陵地种植甘蔗,不与粮、油作物争地,亩产值比种玉米等作物高出许多倍;甘蔗抗灾害能力强,产量相对稳定,可以有计划地砍、收、运、榨,有利于农村劳、运力调节,有利于实现机械化作业,农民收入有保障。

  在我国南方水田地区,适度种植一定数量的甘蔗,保持一定的粮食、甘蔗比例,实行合理的粮食、甘蔗轮作,水、旱轮作,有利于合理利用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恢复和保持地力,减少病虫危害,调节农闲、农忙劳力安排,这是其他农作物无法取代的。

  在我国北方适宜发展畜牧业地区,适量种植甜菜可以和发展畜牧业紧密结合,甜菜提供的茎叶、尾根、甜菜粕(提取糖份后的甜菜丝)是优质饲料;种植甜菜发展畜牧业,除可提供糖、乳、肉等食品外,还可提供大量有机肥,形成人种菜、菜养畜、畜肥田、田增产的良性生态循环。

  制糖工业的副产品蔗渣、糖蜜是造纸、医药、发酵、建材等工业的原料,其加工产品:纸、纤维板、酵母、味精、柠檬酸、酒精、生物化学制品等,均为市场需要的、效益较高的产品。

  在我国,糖料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周边省、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糖业是这些地区的主要扶贫开发产业,糖业的发展,为城、镇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通过种植糖料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的保障了周边地区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安定。

  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费食糖量仅8公斤(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为20公斤),属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较低的国家行列,是世界最大的食糖消费潜在市场;我国食糖的主要市场在国内,二十一世纪的潜在市场也在国内,具有发展糖业生产非常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