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关专家表示:三大问题困扰乳制品行业发展 [复制链接]

1#
据海关统计,我国奶粉进口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2005年我国进口奶粉1.6万吨,比2004年增长21.4%;今年1-7月进口量已达1.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9.8%。
      另据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奶品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44%的消费者不相信国内乳品生产商对乳品质量的承诺,45%的消费者不相信乳品生产商对原料奶来源有很好的控制。
      有关专家表示,在这两组数字的背后,反映出目前我国乳品质量安全领域中存在的国家标准滞后、优质奶源不足以及复原乳挤占鲜奶市场等三大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张云华博士在2006年国际畜牧发展大会上说:“国产乳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打击了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信任度,影响了乳制品的销售,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国乳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检测标准滞后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显滞后。相关资料显示,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就不允许生产及出售抗生素含量超标的乳制品;上世纪80年代起,欧洲发达国家也开始立法控制乳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要求凡在市场上销售的乳制品全部要达标。而我国目前执行的仍是1986年出台的《标准》,其中对抗生素残留未做要求。按此标准,“有抗奶”仍然是合格奶。
      除了抗生素残留之外,乳品的其他安全指标还包括细菌数、体细胞、亚硝酸盐、黄曲霉素等八种。在发达国家,如果原料奶中的体细胞数超过50万个/毫升、菌落总数超过10万个/毫升就会被拒收;但在我国现行国标中,尚无对体细胞数的规定,菌落总数小于400万个/毫升即算合格,小于50万个/毫升为一级。
      我国乳品安全标准和国际接轨究竟难在何处?某大型乳制品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就现阶段而言,高昂的检测设备和耗材成本、收购成本以及管理培训等间接成本,是制约企业接轨国际乳品安全标准的主要因素。而在连绵的价格战和原材料、物流等成本上涨的多重夹击下,近年来乳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出现行业性下滑,再加上缺乏国家法律法规的制约,对于提高乳品安全标准,很多企业是既无“心”,也无“力”。
      在日前落幕的“中国乳品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上透出消息,我国《标准》修订版已经定稿,有望近期正式出台。新国标提高了对生鲜牛奶的微生物指标要求和抗生素残留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消除奶制品的安全隐患。但是有关专家也指出,新国标与国外目前的指标项目和控制值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例如新国标规定牛奶中菌落总数≤200万/毫升为合格。而在澳大利亚,合格牛奶的菌落总数最高上限为每毫升5万个。
      优质奶源不足
      实际上,如果从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而言,目前中国乳品企业已经和世界的先进水平相差无几。真正制约乳品安全的是原料奶的质量,而奶源质量的高低则与奶牛养殖模式息息相关。
      中国草原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卢欣石日前在中国乳业高峰论坛上指出,发达国家奶源模式早已实现规模化养殖,机械化挤奶;而我国奶牛养殖牧场只占30%左右,仍以农户散养为主,约占70%左右,平均每户规模仅有2-3头。我国牛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牛奶质量难以控制,这增加了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
      专家表示,为提高国内生鲜奶的竞争力,有关专业协会应引导奶制品生产企业加强对奶牛养殖户的指导,使奶牛养殖与奶制品生产销售能紧密结合,培育、扩大优质奶源,促使我国奶牛养殖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确保乳品源头的安全,进一步增强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制品的信心。
      复原乳挤占鲜奶市场
      专家同时指出,进口奶粉总量急剧攀升的背后还隐藏着乳制品企业大量使用复原乳的真相。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乳制品行业生产销售管理不严,表现为鲜奶和复原乳标识不清,复原乳以其低廉的成本挤占鲜奶的市场。
      在今年7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上传出消息,因为使用廉价进口奶粉配制复原乳成本较低,目前六成以上的乳制品企业都使用到了奶粉来复原成液态奶,这种常温液态奶的价格甚至比瓶装水还低。业内人士惊呼,必须立即加强对复原乳的生产销售管理,否则在价格优势之下复原乳会取代正在萎缩的鲜奶阵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程漱兰教授上个月在第三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上发表论文称,虽然在2005年 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巴氏杀菌乳生产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凡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均须“醒目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但是,《通知》发布近一年来,效果并不明显。
      程漱兰教授说:“自文件规定执行最迟日期2006年1月15日已过半年,然而,在北京市场除了一开始有个别在我国大陆完全没有奶牛基地的外来企业的液态奶产品标注过几天复原乳外,还没有看到有任何其他企业标注复原乳。”与此同时,“来自海关总署和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用做复原乳原料的国外奶粉进口总量并未下降,反而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程漱兰教授还指出,相关企业正在营销中竭尽全力地混淆复原乳与鲜奶的成本差异和品质差异,“信誓旦旦地保证进口奶粉冲兑的复原乳在安全和营养上如何优于国内奶农原奶;在配料表中也遮遮掩掩使用鲜奶超过百分之多少字样,而不直接注明复原乳占多少。”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督检验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查处不按规定标识复原乳的行为,使奶农和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障,营造促使我国奶业健康发展的公平市场环境。
分享 转发
TOP
2#

[em04]顶啊!

嘻嘻,这篇稿子是俺写滴,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原文网址在http://www.ccn.com.cn/sp/h002/h24/1156907745d224784.html

TOP
3#

以下是引用报社记者在2006-9-1 1:00:00的发言:

[em04]顶啊!

嘻嘻,这篇稿子是俺写滴,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原文网址在http://www.ccn.com.cn/sp/h002/h24/1156907745d224784.html

嘻嘻,记者同志,真是对不起啊,忘记转来源和作者了,不会告我侵权吧?[em04]

呵呵,希望坛上的各位朋友跟我们的记者大人一起分析乳业存在的各种现象哦[em07]

TOP
4#

冰淇淋、雪糕...乳饮料...[em01]

能把奶贩子的思想控制好真正达标问题不大,可惜人们都以利益为第一准则。当然有些企业可能是为了活着吧。

TOP
5#

以下是引用报社记者在2006-9-1 1:00:00的发言:

[em04]顶啊!

嘻嘻,这篇稿子是俺写滴,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原文网址在http://www.ccn.com.cn/sp/h002/h24/1156907745d224784.html

唐虾,暴露了吧!嘿嘿![em07]
hexiankeji
TOP
6#

哈哈,好的帖子是给大家分享的,盗版有理,嘿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