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注高密度买断市场上的经销商 [复制链接]

1#
《糖烟酒周刊》, 2006-08-24, 作者: 靳林林, 访问人数: 618
渠道网络才是经销商真正的财富,无论是开发产品还是代理产品,经销商一定要特别注意对渠道的维护。买断像是一场赌博,使许多经销商深陷其中,又像是一个怪圈,许多经销商挣扎在它的边缘。 

  区域市场上高密度开发买断产品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些企业正是因此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汾酒和西凤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牌。还有一些品牌因为在小区域市场大量开发买断产品而生存发展起来,如包头的金骆驼酒和汝阳杜康等。有人称这种操作市场的方法为“狼群战术”。

  行业内对于“狼群战术”的关注通常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大量买断产品能够迅速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竞品形成严密阻击,并且快速实现资金回笼等种种优势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然而产品的买断商并不像企业那样名利双收,除了经营成功的大买断商之外,众多的买断商群体都是利润微薄甚至赔本赚吆喝。如在包头,华旗和老字号等三四家公司所开发的金骆驼产品的销量占到市场的半数以上,其余上百个品种均走量一般。包头市场仅仅是一个缩影,其余买断盛行的市场也十分类似。即便不赚钱,开发的声势还是一浪高过一浪,因为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开发和销售某品牌产品的热度。由于过多开发导致了同品牌同价位的产品泛滥,也造成了众多买断商经营惨淡的局面。在争强好胜的心理诱导下,一些买断商开发一个单品不成功会二次开发,甚至一次开发数十个品种,不过也有一些买断商正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做着艰难的选择。买断像是一场赌博,使许多经销商深陷其中,又像是一个怪圈,许多经销商挣扎在它的边缘。 

  买断的前兆             

  高密度的买断产品多是企业在本土市场上开发出来的,这些市场在前期都有一些共性存在,如:市场上多品牌争雄,大家势均力敌,但没有鹤立鸡群者出现。其次,地方品牌的某一个或几个单品十分畅销。如骆驼酒厂的峰酒和百事吉在包头市场上家喻户晓;汝阳杜康的一星中华杜康也是洛阳市场上的抢手货。经销商正是想借着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热销氛围乘势而上,赚个盆满钵溢。再者,开发买断的企业多是迫于市场或经济等各方面压力,才尝试出售品牌资源。这些企业往往对买断的门槛设置较低,为以后“同门师兄弟”互搏埋下了隐患。

  “借鸡生蛋”也很难             

  经销商之所以陷入买断怪圈与利益诱惑不无关系。他们看中了企业的品牌资源,有意“借鸡生蛋”。然而在把“蛋”抱回家后经销商便转喜为忧,一母所生的几百个产品摆在货架上任消费者挑选,大家的日子谁也不好过。此时要坚持还是要放弃是摆在经销商面前的痛苦选择。河南洛阳的丁经理说他开发了十几款汝阳杜康产品,现在全都“夭折”了。像他这样的经销商不在少数,现在他们更看重名优产品,开始转做泸州老窖和汾酒了。包头的曹经理也已经放弃了所开发的骆驼酒,开始与汾酒厂家接洽。不过也有一些买断商将手中的产品更新换代,企图二次拓市。据了解,这些升级后的产品其实也很难做起来。

分享 转发
TOP
2#

销店:剑走偏锋

  在多数买断商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包头的张经理却喜笑颜开。张经理并不是骆驼酒的买断商,在别人都纷纷开发自己的产品时他由于资金匮乏而心急如焚。当时公司拿出了所有积蓄打通各种关系在市郊开设了一个金骆驼酒直销店。张经理介绍了直销店的几大优势:一、直销店拉近了与厂家的距离,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二、直销店可以销售当地的所有金骆驼产品,同时增加了与大买断商谈判的话语权。三、直销店的产品价格要比市区便宜,而且保真。得到了当地餐饮终端和消费者的信任。四、对市场反应快,批发、团购形式灵活。经过四年对直销店的经营,张经理公司的资金实力增长了6倍,目前店内每天有7~8万元的产品销量,旺季时产品更是供不应求。与此同时张经理还掌控了当地的终端和零售网络,成为当地实力最雄厚的经销商。

  张经理的案例似乎是剑走偏锋,但也给了经销商朋友一些启示,经营思路是灵活多样的,不能盲目跟风。在买断风盛行之时,经销商不能只看到丰厚的利润回报,要结合自己的经济实力,销售网络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评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上游厂家的市场举动,判断厂家是只图眼前利益还是有长远的发展战略,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消费者开始排斥买断产品     

  经销商之所以敢于冒险开发产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并不知情。所以,买断商多是打着厂家的名义在招商和宣传。随着市场信息的透明化和消费者品牌意识的逐渐增强,买断产品的日子并不像以前那样好过。目前在山西,消费者已经将汾酒的厂家产品和买断产品划定界限,认定凡标注“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字样的产品为厂家产品,标注“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字样的产品为买断产品。这种判断方法是否正确且不说,至少说明消费者已经有了区别是否为正厂产品的意识。在洛阳,汝阳杜康的买断产品总销量可能还不及厂家一款一星中华杜康的销量大。在包头,骆驼酒厂的职工对整个市场的消费带动作用很大,这些厂内职工更青睐厂家的自有产品。加之一些经销商对买断产品的抱怨,当地消费者也逐渐有了区分厂家产品和买断产品的意识。

  由此可见,开发买断产品对于经销商来说并非憧憬中的那样美好。面对越来越难做的市场,许多经销商感觉到了自己做产品的艰辛,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品牌。有的经销商放弃买断产品后利用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重新代理一个新品种,同时争取了更多的优惠政策,不管销量如何,总算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回想起自己做产品的日子来还心有余悸。

  通过自己开发产品的经历,许多经销商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一点:渠道网络才是经销商真正的财富,无论是开发产品还是代理产品,经销商一定要特别注意对渠道的维护。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