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菜,简称“津菜”,是中国烹饪大家庭中的一员,有其自己形成发展的历史和别具一格的风味特色,同时又有其发展的美好前景。   “津菜”,从形成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是经过数代人的苦心钻研、博采广收、 反复实践、探索创新,发展为既包括传统的汉民菜、清真菜、素菜和地方小吃,又包括各类型餐馆选用津门物产和技法适合津人口味,改进研制的佳肴美馔,其菜肴高、中、低档数千种,地方风味小吃三百余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津菜”体系。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善用两鲜、精于调味、讲究汁芡、注重火候,口味咸鲜清淡为主,是中国烹坛上又一支光彩夺目的奇葩。 天津市是首都的门户,我国三大直辖市之一。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 依燕山、西扼九河,是联结全国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大商埠”之称;天津属亚温带地区,纬度适中,四季 分明,光照充足,栽培农作物得天独厚,境内“七十二沽”,曾被清代诗人赞誉为“小江南”、“小扬州”。清代张焘在《津门扎记》中,对津沽富饶的物产作了如下赞记:“津沽出产,海物俱全,味美而价廉。春月最著者,有蚬蛏、河豚、海蟹等类。秋令螃蟹肥美甲天下。冬令则铁雀、银鱼,驰名远近。黄牙白菜,嫩于春笋。雉鸡鹿脯, 野味可餐。而青鲫、白虾四季不绝,鲜腴无比。至于梨、枣、桃、杏、苹果、葡萄各品,亦以此产者为佳。”著名的天津小站稻米、朱砂红小豆、御河小核桃纹的青麻叶白菜、卫青萝卜、天津黄韭、宝坻大蒜、鸡腿葱、蓟县板栗 、核桃、红果、柿子等,均以量多质优而享誉国内外。在渤海海域上盛产的对虾、晃虾、黄鱼、浍鱼、目鱼、平子 (鲳)鱼、鲈鱼、墨鱼、海刀鱼;在浅海滩上出产的栉孔扇贝、麻蛤等贝类;在港洼、河流、养殖水面上出产的港 棱鱼、港虾钱,鲤鱼、鲫鱼、黑鱼、河刀鱼、鲢鱼等,可谓津门为“鱼米之乡”、“水产之城”。 天津丰饶的资源为津门厨师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对“津菜”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是奠定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同时,天津人凭借天然条件,自古以来养成了喜食水产品的风俗习惯,讲求季节性、抢先吃鲜,更为广大民众所乐道。民间流传的“当当(典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吃上一顿鲜,死了也不冤”的食谚,足见津门民风食俗之独特。这种鲜明独特的民风食俗,也促进了“津菜”的发展。 明末清初,作为新兴的商业城市,对来自齐鲁大地、江淮平原、苏杭水乡及京师王都的先进饮食文化,不断兼收并蓄,并根据自己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民俗,加以改进,衍变、创出日渐繁多的风味佳肴,使“津菜”初具特色。尤其,明朝覆亡后,宫中御厨流散津门,现身传技,为发展天津菜带来了新的生机,使天津菜趋于多采多样。康熙元年(1622年),为庆贺康熙皇帝登基而起名为“聚庆成”的饭庄, 就是天津第一家大型的津菜风味菜馆,从而为日后的天津风味高级饭庄定下了基本格调和模式。后来,聚合成、聚 乐成、义和成、义升成、福聚成、聚升成、聚源成等七家带“成”字号的天津菜大型饭庄相继开业,被津门故人称 为“八大成”,雄居津门,名噪一时。后期以“聚合成”饭庄为代表,集天津菜肴风味之大成,擅长清炒、软溜、 勺扒、油爆、干炸、拆烩、红烧、清蒸、等烹调技法,除烹制栗子扒白菜、鸡丝银针、炒青虾仁、软溜黄鱼扇、罾蹦鲤鱼、金钱雀脯、酸沙紫蟹、麻栗野鸭等津沽特色佳肴外,对燕窝、鱼翅、鲍鱼、干贝等珍品的发制、烹调也极为讲究。其小灶厨师王恩荣(绰号“王小头”)以擅长制作多种鱼翅大菜而被同行公认为津门“鱼翅大王”,享誉城。“八大成”饭庄作为天津风味馆的代表,对于“津菜”的创新、完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突出作用。 明末清初,天津饮食业名师荟萃,技术已臻全面,美味精馔花样翻多,筵席档次齐备,名繁多。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天津风味的“满汉全席”、高级的“全羊大菜席”、“南北全席”、“燕窝鱼翅重八席”;中档的“ 鸭翅席”、“鸭翅六六席”和较低一档的“海参鸡席”。值得一提的是在津门及外饮食业中知名度较高、几十年不衰的“八大碗”、“四大扒”,也是“津菜”风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八大碗”是“津菜”中有代表性的八种 菜品为一组,分别不同组式,任顾客随意挑选。其特点是经济实惠,物美价廉,选配合理,食用方便,大众喜爱。 其菜品较平时汁多芡大,均用大碗盛,既显得丰满美观又适合外送、外会。“八大碗”有粗、细、高之分;“四大扒”是成桌酒席中的配套饭菜,用津门饮食擅长“扒”的技法,制成的多种美味,顾客聚宴任选四样。由于“八大碗”、“四大扒”风味独特,适应面广,所以,当年在天津风味菜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正如此,也曾一度在社会上被一些人误认为天津菜不过就是“八大碗”、“四大扒”。时过境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口味不同 需要,尽管“八大碗”、“四大扒”这种经营形式在餐馆已消失多年,但其特色菜品,经过研究改进,已更趋完美 ,流传至今衰。 从历史上看,“津菜”起源于民间,得势于地利,发展于兼取,是伴随着城市的形成发展而发展。 虽历史较短,但风味独特。归纳起来,其主要特点概括为六个方面: 一、技法全面且独特,擅长勺扒为一绝“津菜”除见长炸、烹、爆、烧、汆、熬、煎、*、烩等技法外,勺扒、软溜、清炒、清蒸、笃等技法最为独特, 尤以“勺扒”堪称津门烹调之绝技。勺扒,具有一菜一扒一翻勺的特点。采用勺扒烹调技法制成的多种美味,就是将初步加工、加热处理后的原料,整齐地反码于盘中,溜入勺内,烧*入味,勾芡,淋明油,翻勺,使其光面朝上拖入盘中。因其色泽、调味品不同,可分为红扒、白扒、奶扒等;又因所用原料和形状不同,还分为单一扒、盖面 扒(副料垫底、主料盖面),拼配扒(以两种以上原料制成)等。勺扒的技法,最关键在于大翻勺。津门厨师的大翻勺,讲究上下翻飞,左右开弓,前后自如,尤以左翻法最为擅长,是“津菜”厨师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在前翻法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技法,也是老一辈厨师的智慧结晶。仅本书所编入的菜品,用勺扒技法烹制的肴馔就有30余款,这足以说明勺扒技术在“津菜”烹调中的广泛应用。 二、用料广泛,擅烹河海两鲜、野禽津门物产丰富,更盛产鱼、虾、蟹。因此,“津菜”厨师对烹制河海水产之品极为讲究。各类原料均按季节选取,适时烹制推出;数十种烹调技法无所不用,仅鱼、虾、蟹之类肴馔可达三千余种。代表菜有:软溜鱼腐、高丽银鱼、醋椒鲤鱼、周家鱼、煎转目鱼、白崩目鱼丁、天津熬鱼、煎烹大虾、荷包牡丹虾、炝青虾、烹大夹、炒全蟹、金钱紫蟹等;烧目鱼条一菜,改名为“官烧目鱼”,则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驻骅津门品其美味后,亲自赐封的;罾蹦鲤鱼是采用全鳞活鱼 烹制而成,鳞酥脆,肉细嫩,实为罕见。天津烹制野禽尤以野鸭、铁雀见长,菜品近百种,炸溜软硬飞禽、麻栗野 鸭、酿铁雀等最具特色。三、口味多变,以咸鲜清淡为主 “津菜”口味不拘一格,富于变化,较常的味型有酸甜、酸甜咸、酸辣、咸甜、咸甜辣、酸咸辣、甜咸辣等数十味,尤以咸鲜清淡为主。“津菜”为适应八方食客的需要,十分注重保护原料应有质地和口味,讲究软、嫩、烂、脆、酥,素有软而不绵,嫩而不生,烂而不塌,脆而不艮,酥而不散之称,每品佳肴都富有清香浓郁、不失本味之特点。 四、精于调味,清浓兼备“津菜”使用调料,明显不同于其他流派之处有五点:其一,在笃、扒、炖、烧各式菜肴中,不用或少用酱油,而以炒嫩糖色挂色,使菜品既保持应有色泽,其本味又不被破坏;其二,常在扒、烩、熬、炖部分菜中调以甜面酱、酱豆腐,使成品具有独特浓厚的清香气味;其三,很少以熟芝麻油、熟猪油作明油,而惯用芝麻油炸成的花椒油代之,以其焦香、辛香除腥解腻,为菜肴提味,促人食欲;其四,味厚菜品(如熬鱼,突出酸甜味菜肴),多以峨眉葱丝、一字姜丝、 凤眼蒜片(行业俗称:“大作料”)炝锅,以增特有风味;其五,凡清淡菜品(尤其两鲜),多用鲜姜泥加水浸成 姜汁,适当配合食醋调味,更有去腥、增味、解腻,“食姜不见姜”之妙。 五、视制汤为首位,因菜施用多年来,蹲汤、制汤与*、炒嫩糖色同为“津菜”厨师三大基本功,足见其被重视程度。“津菜”制汤十分讲究,有“ 无菜不用汤”之说。“津菜”中的汤,有清汤(高汤)、白汤、高级清汤之分,其用途也各有不同。清汤用途甚广 ;白汤用于白汁的菜肴;而高级清汤是以清汤加牛腱子肉和鸡肉茸提制,因汤不见大沸,故称蹲汤,主要用于“一品官燕”等高级汤菜。“津菜”始终注重因菜用汤,分别调制,又少用味精,以保制馔鲜美醇厚,本味纯正。 六 、注重配色,以和谐悦目见长 “津菜”很讲究菜肴色泽的搭配。单一原料烹制的菜品,注重保持本菜应有色泽不受破坏,以体现各种原料固有的颜色;多种原料配伍入肴的菜品,不仅色泽谐调,且讲荤素搭配合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多年来,为了发展天津菜,振兴饮食业,不仅经营天津风味的餐馆,而且,经营其他风味类型的饭庄,都把发展天津菜视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各店厨师更以烹饪技艺为本,锲而不舍,老一辈名厨无私奉献,中青年厨师刻苦钻研,不仅在继承发扬传统风味方面取得新成果;而且在选用当地原料、津门独特技法和适应当地人口味特点方面,广泛交流、互相学习、切磋技艺,研究创新了一批独具津菜特色的美馔佳肴,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被行家所 称赞,给“津菜”向前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如水宫两吃海鲜、虫草扒蹄筋、九转肠腐、百花酿豆腐、清汤鲍鱼群蟹、奶腐玉扇、群龙会燕、烧蝶鱼、五彩瑶柱丝、芫爆鸭丝掌、扒蟹黄玉翅、金棒尤鱼、金钱鲍、酿馅酱猪蹄等。 1983年,商业部举办了国首届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天津饮食业派出三名厨师参加了比赛,一名获最佳厨师,一名获最佳点师,一名获优秀厨师的光荣称号。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发展天津菜,天津市举办了“群星杯”津菜烹饪大赛,饮食业各系统305名烹饪高手竞相献技,其规模之大,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此次大赛,受到商业部、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为丰富和发展天津菜增添了新的血液,对振兴饮食业,扩大津菜的影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载入了天津市烹饪事业的史册。1988年,商业部又举办了全国第二届烹饪技术比赛,天津派出了6名选手参加了竞技角逐,通过比赛,天津菜在全国赢得了好评,荣获了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同时,共夺得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5枚,使“津菜”以新的面目展现于全国。特别是1992年11月10日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上,天津饮食业以同业联合会一员组成了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世界大赛。在这次大赛上,天津代表团参加了团体赛和烹调热菜、冷菜、面点和果蔬雕单项比赛,以及反映当地总体水平的烹饪展台比赛。八名选手所做的热菜“金钱鲍”、“蟠龙牡丹虾”、“津门三味虾”、“扒蟹黄蜇头”,冷菜“双鹤起舞 ”、“鸟语花香”,面点“龙须面”,分别获得单项赛金牌奖;果蔬雕“哪吒闹海”获得单项铜牌奖;团体赛总成绩获金杯第三名;展台获金奖。以“津菜美食,奇葩放香”为主题,共展出“白汁银鱼”、“紫蟹银鱼火锅”、“白汁虾园”、“群龙会燕”、“百花鲍鱼”、“蕃茄虾球”、“金棒尤鱼”、“燕子闹海”、“七星紫蟹”、“玉 兔烧肉”、“金钱雀脯”、“扒全菜”、“酿牛尾”等十几种热菜;“百花争艳”、“水晶肘子”、“酿馅酱猪蹄 ”、“罗汉肚”等冷菜,“凤尾盒”、“鸳鸯酥盒”、“金蟾戏莲”、“天鹅戏莲”、“龙须面”、“芝兰斋糕干”等面点以及“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三绝食品和“茶汤”、“招财进宝”面塑艺术等品种,都在展出过程中,受到中外宾客的一致称赞。 思今抚昔,展望未来,“津菜”将在不断学习、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速发展,使这枝祖国烹饪艺苑中别具风姿的花朵,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