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姥姥这个人 [复制链接]

1#
    “刘姥姥进大观园”现在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其间所含的贬讽之意甚是明显,在人们的印象里,刘姥姥没见过世面,庸俗不堪,爱占便宜,为混点好处不惜阿谀奉承、自我作贱。不过,仔细看来,深入想想,这个乡间老妪其实有另外一种形象。     刘姥姥是贾府的“亲家”,她的女婿王狗儿的父亲王成之父,与王夫人之父有点交情,曾借着“同衙门”的机缘联过宗,于是便成了本家,这就是后来贾母称她“老亲家”的原因。她进贾府攀亲的原因,则是女婿王狗儿穷困潦倒,于是想到这层老关系,“捡出老脸去碰碰运气”。结果如愿以偿,王熙凤念着上代的情谊,对其予以了资助。这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句话,她来就是讨钱的。斯人斯行,不为人喜。但我们换个角度想想,一个老太太,为了帮助自己的亲人谋生,“捡出老脸”陪了笑去上门讨要,需要何等的勇气?又是多大的爱心!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表现出更多的过人之处。如果说她带去了一些“瓜果菜蔬”这些自家地里产的东西,以示对上次资助的感谢,有来有往,知恩图报,表现了一个农家老妇淳朴善良的本性的话,那么在与贾母的对话里,则充分体现出她高人一筹的机智、体贴和善解人意。她张口就称贾母为“老寿星”,虽是谀词,却不令人肉麻;贾母说她身体健康,她回说“生来是受苦的命”,不沾沾自喜;贾母诉说她的烦恼,她则巧妙地说成是福气;在席上张口就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恢谐幽默;她凭着几十年的见识信口编出红衣女孩的故事,又何等聪慧!与贾母一番对话左右逢源,滴水不漏,装痴扮愚,显得十分得体,充分表现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的人生智慧。     但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刘姥姥的全面形象。俗话说“患难见真情”,真正体现刘姥姥形象中最光辉的一面的是她三进荣国府。是时,贾母亡故,贾赦充军,贾琏革职,元春、黛玉、鸳鸯、迎春相继去世,凤姐病危,贾府败象已成,风雨飘摇。凤姐自知不起,环顾四周,竟无一个可以托孤之人!前来吊孝的刘姥姥挺身而出,将巧姐带回了家,这一行为不只用“善良”来形容,直可称为“义举”,是贾府兴旺时的每一个座上宾都做不到的义举。后来这位可敬的老人不负所托,给巧姐找到了终身归宿,行善而终,难能可贵。     有些研究者把刘姥姥分析成各种符号,又神又道的,在我看来,她只是一个纯粹的人而已,她可能有很多缺点,但她聪明、机智、体贴、善良,一句话,她是一个好人。
分享 转发
TOP
2#

是啊,好人有好报的[em07]

多做好事,不要做坏哦~~[em0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